泸沽湖摩梭人传统节日之“转山节”
2016-02-13李红营
李红营
(云南大学 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泸沽湖摩梭人传统节日之“转山节”
李红营
(云南大学 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从对摩梭人“转山节”的历史入手,解析摩梭人的来源和“转山节”的成因;其次以“转山节”的服饰、饮食、民俗活动等为契机,解读摩梭人在“转山节”的准备阶段所相关的摩梭文化;第三阐述“转山节”的举行对泸沽湖地区发展的影响,指出“转山节”对内加深摩梭人彼此间的情感,对外提高泸沽湖的知名度,拉动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
转山节;摩梭;民俗;影响
地处川滇交界区的泸沽湖交通闭塞,居住于此的摩梭人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摩梭人在自身发展的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摩梭文化”,被海内外专家学者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和“人类母系社会文化的活化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汉话的普及,再加上交通的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学者涌现到泸沽湖,向外界传递摩梭人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使“摩梭文化”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而“摩梭文化”中的“转山节”则体现了摩梭人独具特色、蕴藏丰富的文化图景。
一、泸沽湖摩梭人“转山节”的历史与成因
1.泸沽湖摩梭人的来源
泸沽湖境内的摩梭人并非是单个民族的名称,由于历史上的特殊原因,在我国的民族识别中,把云南西北边境的摩梭人划归为纳西族的一个支系,而把四川盐源县境内的摩梭人划归为蒙古族的一个支系。关于泸沽湖摩梭人的历史渊源,学术界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一种说法是:泸沽湖境内的摩梭人是羌人的后裔。1935年,章太炎在为《纳西象形文字谱》一书中作序时写到:“麼些者,羌之遗种也”。这里提到的“麼些”就是“摩梭人”的旧称。根据《后汉书·西羌》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致使居住在我国黄河湟水地带的羌人,“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西南迁至雅砻江流域,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随之而来的是“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嶲羌是也……”牦牛羌(越嶲羌)分布很广,南达今西昌至滇西北地区,汉武帝元鼎六年在安宁河流域及雅砻江下游置越嶲郡,辖十五县,再加上牦牛羌支别名号很多,而“麽些”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即摩梭人源于古羌人。另一种说法是:泸沽湖境内的摩梭人是元朝忽必烈南征军的后裔。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宪宗三年(1253年)夏六月,入觐宪宗,奉命征云南,秋八月,师次临洮,遣玉律术、王君候、王鉴谕大理,不果行,九月壬寅,师次忒刺(即四川“松潘”)分三道以进。大将兀良合台率西道兵由晏当路,诸王抄合也只烈帅东道兵由白蛮;帝由中道。乙已,至满陀城(今泸沽湖)留辎重。冬十月丙午,过大渡河,又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摩娑(今摩梭)蛮主迎降,其地在大理北四百余里。”从上述历史记载和一些本地人的陈述中可以看出,忽必烈曾率领南征军从四川入云南境内,摩梭二部酋长唆火脱因、塔里马为避免战争给民众所带来的灾难而主动归降,使得元军能够顺利进入永宁地区,后忽必烈久攻大理不下,摩梭酋长献计并献上大量皮筏、皮囊等渡江工具,才最终攻克大理。后忽必烈为纪念这里的和平安宁,把永宁境内的“卡七汁”改为“开基河”,把昔名“楼头”(摩梭语“里底”的变音)改为永宁,意谓永远和平安宁,沿用至今。另外,又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公元1253年,忽必烈统帅三军进攻云南途经建昌时,为建立川滇的结合部而留下了手下将领喇塔阿塔为首的一支蒙古骑兵……到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这支骑兵无法返回北方草原,喇塔阿塔在建昌下传的三代中的第二代元平章月鲁贴木儿先假降明军,后又反叛,战败后进入盐源……现居川滇边界地带约7万余人口的蒙古族中,大约占80%左右的就是上述蒙古族骑兵的后裔。”
对泸沽湖摩梭人的历史渊源,目前学术界对于上述两种观点尚无定论,无论是谁都很难准确断定摩梭人的最终起源。
2.泸沽湖摩梭人“转山节”的成因
转山,摩梭语称“俄过”,又称“日则过”,“日则”即山神,“俄”为山、“过”为转。各家各户在山腰间都有自己的和公共朝拜山神是固定烧香祭祀点,称为“索夸苦”,每到农历初一、初五、十五和二十五日清晨,各家各户的人都要到自家相应的“索夸苦”烧上一笼新鲜松叶香磕头敬山神,祭拜者虔诚地磕着头,口中不停着进行祈祷,直到香火燃尽、烟消云散之后方才归家。
为什么泸沽湖的摩梭人要转山呢?这大概源于摩梭人最初的自然崇拜,对格姆山的祭拜,他们从格姆山的阴晴云雾来判断天气,进行农耕,即“格姆山戴帽,农夫睡大觉”,意为当云雾笼罩格姆山就要下大雨。因此把处暑和白露节令之间丰收在即的那个日子定为转山节。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中唐以后,泸沽湖曾为土番所占据,随着藏传佛教的流入,转山节逐渐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整个泸沽湖的摩梭人转山时皆集中到格姆山进行祭拜,而这个时候的格姆山已经幻化为了格姆女神山(又称狮子山)。“格姆”一词原是藏语,全称为“探览斯根格姆”。其中的“探览”意为“通向涅馨移花接木之路”,“斯根”意为“狮子”,“格姆”意为“高大的女子”。泸沽湖的摩梭人因取“高大的女子”的意思而称格姆山为“格姆女神山”。正是在这种自然崇拜和宗教的双重影响下,在加上摩梭人的想象力缔造出来优美生动的“格姆女神山”神话。
相传古年间,格姆山下的者波村里,有一位美丽聪慧、心灵手巧的姑娘,能把自己所看到的一些大雁、彩虹、蝴蝶、鲜花等景象栩栩如生地编织在麻布上,整个泸沽湖畔的人们无不夸赞她的勤劳灵巧,然而,天上的一位男神看中了她,并在七月二十五当天用旋风卷走了这位姑娘。泸沽湖畔的人们愤怒了,怒声如波涛般汹涌。男神慌了遂放下姑娘逃窜。可是,姑娘无法回到人间,她的身体附化在了格姆山的白岩石上,魂灵变成了威力无比的女神,即“格姆女神”。每当暴风雨要降临泸沽湖,凶禽猛兽要叼走牲畜时,她都要预先发出呼喊警告人们,主宰着泸沽湖境内的人畜繁衍,五谷丰收,因而摩梭人把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定为“转山节”。
二、“转山节”的准备及民俗事项
在传统节日“转山节”这天,摩梭人都要穿着艳丽的服装,带着丰盛的酒肉佳肴前往格姆山,随之烧香祈祷,敬奉酒肉水果,再跳狮子舞、牛头马面舞和凤凰舞,然后举行赛马、荡秋千、打跳、对歌等民俗活动。
1.“转山节”的服饰
在传统节日“转山节”这天,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盛装参与,而节日里摩梭人所穿戴的服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最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在现代摩梭人生活里,年轻人的服饰大多走向汉化,仅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依然会着传统服饰,但是在摩梭人传统重要节日婚丧嫁娶时,人们还是会隆重地穿戴传统服饰。因此摩梭人在服饰上依然保留着他们独一无二的特色。
在“转山节”这天,天色才开始发亮,湖畔的村寨便欢腾起来,人们开始为节日作精心的准备。在服饰方面,未满十三岁的男女身穿新长衫,系新腰带。年满十三岁的摩梭女人留着长长的头发,发辫上还扎上假发辫,挽成盘髻,佩上彩珠串,还带着粉红色的大花。她们人人上身是紧身花袄,下身是白色或天蓝色百褶裙,腰间都系着彩色布带子;而年满十三岁的摩梭男人则头戴狐皮帽或呢毡帽,上身着金边大襟衣,下着宽脚裤,腰上扎着一条腰带,脚下是一双长筒皮靴,并佩戴银、铜制作的大耳环。他们在穿戴上崭新的服饰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喜气洋洋地从木楞子房里走出来、从四面八方涌向格姆山。
2.“转山节”的饮食
在摩梭人祭拜过格姆女神山后,以山脚为起点,环山徒步绕行到距山顶百米处的一个名叫“格姆尼柯”(意为格姆仙人洞或格姆山女儿洞)的山洞,而这里就是人们转山后聚集的地方。人们在“格姆尼柯”附近的草地上以家庭为单位围成一个圆圈,席地而坐,开始准备丰盛的午餐。而此时说起“转山节”的饮食,就不得不提到摩梭人在日常生活中自制的猪膘肉、苏里玛酒与咣当酒等。
猪膘肉是泸沽湖摩梭人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摩梭人把整个猪骨骼全部剔除,挖出内脏,填入食盐、花椒等食料,缝合后压成琵琶形,储存数年而不腐,其制作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猪膘肉可煮、可炒、可蒸,肉味芳香,肥而不腻,胜于火腿。苏里玛酒是摩梭人用铁锅煮熟、烤干青稞、大麦、荞麦等混匀的杂粮,待凉后加入谷草等草药装入发酵器内进行发酵,待酒味散发时,盛坛中密封十日后掺入泉水,稍后用弯竹管吸出。其味香、甜、酸,含酒精度10度左右,而咣当酒是用制作苏里玛酒的剩料加工而成,清澈透明,多饮不醉,含酒精度30度左右。因而,猪膘肉、苏里玛酒与咣当酒等成为摩梭人在“转山节”饮食中的首选。人们借助这个时刻,聚集在一起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畅叙友情,享受亲情。
3.“转山节”的民俗活动
在“转山节”这天,摩梭人沉浸在欢乐、热烈的节日氛围中,尽情地吃喝,尽情地玩耍。而恰恰此时在音乐的带动下,“牛头马面”降临世间,搅乱人们的欢喜场面,气氛顿时变得空灵、冥幽、浮幻,人们惊恐万分,向格姆女神山发出绝望的呼救,格姆女神听到呼唤,放出降妖除魔、拯救世人的“雄狮”,使得“牛头马面”节节败退,而“凤凰鸟”则带着格姆女神的问候,把“雄狮”战胜“牛头马面”的喜讯传到各村各寨,这就是狮子舞、牛头马面舞和凤凰舞的由来。除了狮子舞、牛头马面舞和凤凰舞外,还有赛马、荡秋千、打跳、对歌等民俗活动来增进人们的情感。
在这些民俗活动中,最为流行的就是打跳。打跳,又称“甲搓舞”,“甲”为“美好之意”,“搓”便是“跳舞之意”,摩梭人能歌善舞,独特的“甲搓舞”,舞步整齐、粗狂,节奏感强。相传这舞蹈是古代摩梭人为抵御外族入侵演变而来的,当部落遭遇外族侵扰时,部落头领发动所有人在每一个村口点燃熊熊大火,摩梭人围着火堆不断着大声呐喊、不停地用力跺脚,熊熊的大火和震天的呼喊声,再加上强有力的跺脚声使外族人望而生畏,止步不前,待外族人退却后,摩梭人又围着火堆唱歌跳舞以示庆贺,年复一年,渐渐就形成了摩梭人独特的“甲搓舞”。在“转山节”这重要的节日里,摩梭人用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欢乐,来增进彼此间的情感。
三、“转山节”对泸沽湖发展的影响
随着泸沽湖旅游的开发,外界对“东方的女儿国”的关注不断增强,再加上“转山节”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使得“转山节”的影响和意义不断加大。泸沽湖地区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交通闭塞,人民生活相对落后。但是在“转山节”的影响下,不仅加深摩梭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发展和传承了摩梭文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机场的修建,使得外界对泸沽湖的向往更加强烈。
1.加深情感交流
“转山节”是摩梭人最重要的一项传统节日,人们一方面要着新装、准备丰盛的酒菜,另一方面也要带着经幡,向格姆女神山虔诚地祈祷,祈求摩梭人生活的地方吉祥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和子女觅得如意“阿注、阿夏”等等。“转山节”传统节日的举行不仅是老年摩梭人情感交流、分享人生乐事的平台,也正好给年轻摩梭男女提供交流、结交心仪“阿注、阿夏”的契机,而这些与摩梭人所特有的“走婚”习俗息息相关。
“走婚”是摩梭人最具代表性的婚俗。“走婚”的双方都不结婚,他们在如歌唱、舞蹈等集体活动中相识,并传达爱意,双方当感情基础稳定后确立“走婚”。“走婚”时,男方在夜间悄悄潜入女方“花楼”,与女方同床后,待天亮之前离开,双方完全靠感情和爱情维持,结合自愿,离异自由,而没有经济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在这期间,男方称对方为“阿夏”,女方称对方为“阿注”,双方所生子女一律为女方家庭成员,姓氏随母姓,并由女方家抚养长大,而生父与子女没有任何经济往来。
在“转山节”这天,人们围着火堆,手牵着手,臂挽着臂,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他们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来增进彼此间的情感。年长的摩梭人在欢快之余难得聚在一起闲扯家常,话说今年的收成,分享自己的见闻等等;而年轻的摩梭俊男靓女们则在这个时候相遇,在对歌、打跳、舞蹈等民俗活动中来寻觅自己的“阿注”或“阿夏”,如果摩梭姑娘遇到了心中的白马王子,则会给对方系上定情的花腰带,并告诉心上人对她家的路,而摩梭小伙则会给姑娘送上糖果或饰品,这样俩人便开始了漫长的“走婚”之路。可见,在“转山节”这个隆重的节日里,不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都可以在这里相遇、相识、相聚,并交流彼此间的友情、亲情、爱情等情感。
2.拉动旅游经济
早在2009年11月,泸沽湖景区被国家旅游景区评定为4A级旅游胜地,使得当地政府和摩梭人越来越重视对泸沽湖景区的开发。随着泸沽湖与外界的交通日益便捷,尤其是2015年10月泸沽湖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泸沽湖的旅游风光吸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泸沽湖那纯真的自然风情。“转山节”这一隆重的摩梭传统节日,慢慢地给泸沽湖打上了标记,“来了泸沽湖,不参加转山节妄来泸沽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七月二十五日齐集泸沽湖,聚集在格姆女神山的山脚下,来亲身感受摩梭人那特有的人文风情。慢慢地,“转山节”不再是摩梭人自身的节日盛会,开始渐渐走进每个向往泸沽湖旅游的人心中。
在对摩梭人“转山节”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它独特的民俗文化,如饮食、服饰和民俗活动等等,并在这些民俗文化中以“转山节”为契机,来找寻这一隆重节日对泸沽湖的影响,对内是对摩梭人自身的情感交流,对外是对泸沽湖的旅游发展,通过这些系统的梳理来向读者展现摩梭人的“转山节”,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转山节”。
[1]宋明.泸沽湖畔的转山转海节[J].旅游,2005(3):73-79.
[2]松林,胡小平.神圣的转山、转海节[J].丝绸之路,2009(19):45-48.
[3]徐瑞娟.摩梭母系文化词群研究[D].云南大学博士论文,2013.
编辑朱荣华
Zhuanshan Worship-Mosuo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Lugu Lake Area
LI Hong-ying
(School of Tourism&Culture Yunnan University,Lijiang Yunnan 674100,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Mosuo people and causes of the celebration based on the historyof"Zhuansan Worship".Then it interprets the preparation of the worship and its related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ypical clothes,food and folk activities.Next it explains th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ugu Lake area,points out the festival can deepen the feelings among the Mosuo people at home and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Lugu lake aboard,thus can stimulat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Zhuanshan Worship;Mosuo;folk customs;impact
G03
A
2095-8528(2016)04-093-04
2015-12-04
李红营(1988-),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此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旅游开发背景下泸沽湖摩梭人语言使用状况调查”(项目编号:2015Y5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