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基督教信仰研究述评
2016-02-13刘淑君
刘淑君,张 力
(天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农村妇女基督教信仰研究述评
刘淑君,张力
(天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天水741001)
农村妇女的基督教信仰由来已久,也有其具体的现实意义,是一个目前发展较为快速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层次研究。对此进行梳理,从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的原因入手,进一步分析这一群体信仰基督教的心理机制,从正、负两个层面挖掘基督教对于农村妇女的影响并对策研究,并找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期更好地推动对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的研究。
农村妇女;基督教信仰;述评
2010年8月,在北京举办了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承担的第3届当代中国宗教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就是重点梳理我国基督教信仰的现状考察。目前在我国信仰基督教的基督徒总计约23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根据权威部门发布,在我国国土上已经建立的绝大部分宗教组织以及90%以上的教徒在广大农村。
而且这一数字中女性基督徒的数量明显多于男性,约占69.9%,是中国整个基督徒的主力军,在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的原因
对于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的原因,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做过论述,而且基本上观点较一致。例如:周全德认为,因为农村自身的基层组织薄弱,村干部对于农村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不够,在村内部平时也没有精神文化项目,加之农村妇女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这是造成农村妇女信教增多的主要原因。[1]还有龚蕾也从老年妇女这一群体出发,深刻考察并归纳出农村妇女在面对基督教传入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他以M镇为例,成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家庭的重担必须由在家的中老年妇女承担,但这一群体本身由于自身健康、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减退,承担任务的能力锐减。所以当她们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没有一个可以获得帮助的机构,加之她们文化水平偏低,精神文化生活缺乏,此时迫不得已只能在基督教中寻找安慰与暂时的解脱。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更多地强调农村妇女生活境遇的艰辛是她们信仰基督教的主要原因。蒋海燕就认为,由于农村妇女自身身体上有很多的病痛,这种身体和心理的折磨加上平时生活的不易,是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的直接原因。她们在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急切地想要在基督教信仰过程中获得改变自身生存环境的道路以及能够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还有学者是从妇女本身特有的精神领域出发,来考察这种精神内核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例如,贺璋认为,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以来,妇女在与基督教对话的过程中就已经建立了牢不可分的联系,妇女所拥有的感性理念使得她们似乎比男子在精神上要离神更近一些,所以也就更易于被宗教影响。
生、老、病、死是一切生物的永恒规律,在中国广大农村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但是迷信在现实生活中又显得那么虚无缥缈,自从基督教传入我国,慢慢地就在中国广大农村落地生根;和在农村中盛行的迷信思想相比,基督教总让人觉得更有质感,也更容易实现。得了疾病希望在神的指引下快快好起来,面对死亡,希望在现世多做好事,死亡之后可以升入天堂,获得幸福生活。总的来看,农村妇女之所以会选择信仰基督教都是希望让自身危机化险为夷并从中得到心灵救赎,她们的信仰行为更进一步体现出中国人思维中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思想。
二、农村妇女基督教信仰的心理机制
宗教心理其实是信仰宗教者在宗教信仰过程中能够获得的某种心理救赎,这种心理体验是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获得的。罗伟虹认为,农村妇女在基督教信仰方面历史悠久,并且关系密切。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首先是想要寻求一种精神依赖和归属感,其次是自身价值的实现,第三是期待得到情感补偿,最后是促进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根据这四个方面的总结,罗伟虹十分肯定地确认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与其自身的心理需求有关。屠文淑、姚蕾也从社会方面和妇女自身的心理问题方面入手,揭示了生活于中国改革创新时期的农村妇女与信仰基督教的关系。她们认为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有其深刻的社会及心理根源,由于她们常年劳作,身体疾患颇多,加之经济困难难以得到好的医治,所以信教妇女祈求通过信仰上帝,在身体疾病中得以解脱。而且农村妇女信教的初衷多是集中在心灵上得到解脱的心理需要和保护自身及家人安全的需要。从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这两个层次属于较低的层面,而妇女们并没有意识到在信仰宗教中可以获得被尊重及实现自我价值。来世观念和极乐世界思想在农村妇女中影响很大,现世难以得到的幸福生活只能祈求来世。信仰基督教的农村妇女坚信上帝的存在,并且认为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想要寻求解脱在心理上必须完全依赖上帝,认为只要能坚定地信奉上帝,病痛就可以减轻,万事就可以顺遂,就能获得幸福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弱势的农村妇女,面临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一些重大变故时都会手足无措,不知道生活将如何面对和继续。但是在基督教信仰过程中,农村妇女不仅感受到了一种支持的力量,更加找到了归属感。只有信仰上帝,生活中的难题才能解决,才能被上帝所庇佑。加之自古以来人们都惧怕死亡,死亡的恐惧时时缠绕在人的周围,人死后究竟能到哪里,还会不会有另一个世界,这是人们一直想要寻求的答案。广大农村妇女为了在心灵上寻求一种寄托,只要信仰上帝,死后就能升入天堂。既然有另一个世界,能够期待来世,农村妇女对于信仰基督教趋之若鹜。她们对于现世更加坦然,对于来世更加期待。
三、农村妇女基督教信仰的功能
广大农村信仰基督教的妇女众多,而且呈日趋增长之势。这不仅影响着妇女本身及其家庭,也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影响着中国社会。农村妇女自己信仰基督教后,严格遵守基督教教义,周末去教堂做礼拜,当她们遇到危难之时有了一个可以寻求帮助的场所,这极大改变了妇女的生活方式及平日事物的安排。当然,母亲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担负着抚育未成年子女的重任,在平时哺育后代的过程中言传身教,为自己的子女传达了基督教的理念与精神,这在潜移默化中慢慢促使未成年人在心理上认同基督教的可信性,也开始信仰基督教。家庭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最小的组成单元,家庭的改变也将使整个社会发生着或快或慢的变化。
对于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对自身、家庭及社会的影响,以前学者总是从负面影响入手阐释其弊端。周德全就从农村信教妇女偏多这一社会现实出发,认为这一现状对于现阶段中国广大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存在着以下几点负面影响。第一,对于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起阻碍作用;第二,影响着村干部大力发展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对于村干部管理村事务而言也不利于村内部的政治稳定;第四,这一现状也影响家庭团结。[1]在周德全看来,农村信仰基督教妇女数量的增多,对于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是不利的。而稍后期的一些研究者则是从积极方面入手,更多地去解读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的正面功能,如蒋海燕就从基督教在农村兴起对于村内各方面建设有哪些正面引导作用入手来探索其积极作用。正面功能包括:第一,自我教育及发展功能;第二,教育家庭成员功能;第三,和谐邻里关系的功能;第四,促进基督教进一步中国化、本土化的功能。[2]可见,稍后期的研究者认为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对家庭及其村内部的影响方面多是以正面的作用进行论述的。看来随着中国大环境的改变,近二十年来人们对基督教信仰报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并且随着农村基督教传播速度的加快,其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加深。
但是,虽然有些学者看到了基督教在农村妇女教众中的正面影响,但是其负面的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赵银侠指出在中国广大农村至今还残留着迷信思想,在这其中基督教对于农村妇女思想观念的影响尤为深重。基督教中的迷信以及宿命论思想深深吸引及限制着农村妇女的思想发展,而母亲信教尤其会对自身子女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影响其成年后能否与社会相容,不至于被排斥。[3]所以,信仰基督教对于农村妇女教众而言,既给予了她们生活的意义,同时又削弱了她们对生活意义的认识;既让她们在信教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灵的解脱,但又对其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基督教的家庭及社会作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那么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应该看到农村妇女通过信仰基督教心态更平和了,减少了邻里纠纷。也应该看到她们对于神灵的依赖进一步加强,不利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农村妇女基督教信仰的对策研究
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总是和农村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现实问题紧密相连。按照这一思路对基督教信仰与农村妇女的关系加以考虑,不少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总结归纳后,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引导农村妇女信仰基督教的策略研究如下:第一,进一步加快农村文化教育建设,尤其是对于文盲妇女更应该加快脱盲;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使妇女有病可医,有病能医;第三,促进农村公共文化生活建设,使妇女闲暇时有娱乐的公共场所及设施。例如李宇涵就把策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努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二,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生活建设,使农民能够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优秀文化,那么这必须由政府牵头组织文化下乡活动;第三,加强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由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来帮助妇女遇到的心理及生活难题,这样才会削弱迷信对她们的影响,真正认识宗教的价值。
回顾有关基督教在农村妇女中传播的研究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一是基督教在农村妇女中传播的发展脉络;二是基督教如何中国化、本土化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史料,方便对基督教在中国农村妇女中传播的历程和如何与具体社会环境相结合的历史原因做进一步的考量。又从另一个角度深刻分析了基督教在中国农村特质文化中传播的策略和手段。对于基督教在中国农村妇女中传播的策略,大多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入手,即组织化、整体化的传播,但是这种研究方式却忽略了信教妇女在基督教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我们把农村妇女这一基督教信教教众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体的分析,深入探索农村妇女基督教信仰的共同特点以及她们信仰基督教的原因,这对我们认识农村基督徒这一庞大群体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又缺乏深层次的探究与拷问,一方面,社会规律的作用往往表现出是历史的合力,也就是说某个事件的发生并非某一个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农村妇女在基督教成员中,也并非只是简单的和被动的信徒,她们积极参与基督教的各种活动,并促进着基督教的本土化传播。
总之,目前我国国内的基督教研究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农村妇女基督教信徒上,所以相关的文献也是比较少的。我们仅从数量上看,女传教士和妇女信徒已经占了这个群体的多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们的形象与声音几乎找不到。显然,“忽略女性的历史是不全面的历史”。[4]
[1]周全德.对农村妇女信教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2).
[2]蒋海燕.乡村妇女的“天堂之路”——新河传教点妇女信徒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0.
[3]赵银侠.陕西关中农村妇女信教现象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0,(5).
[4]陶飞亚.性别与历史:近代中国妇女与基督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责任编辑王小风〕
A Research Review of Rural W omen’s Faith inChristian
Liu Shujun,Zhang L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T 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 741001,Chin a)
The rural women’s Christian faith has a long history,also has its specific practical significance,is a current developing relatively fast social phenomenon.In recent years,caused the wide attention and deep research,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analyzed and combed,from the reasons of rural women Christian,further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group of Christian,from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wo aspect mining Christianity for the influence of rural women and how to make women scientific and religiou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and find out some disadvantages in the study.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study of rural women Christian.
rural women;Christian faith;review
B97
A
1671-1351(2016)01-0040-03
2015-12-26
刘淑君(1982-),女,湖南桑植人,天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硕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1XJA880005)及天水师范学院青年人才项目(TSA113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