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芥子园画谱的流变及影响略述

2016-02-13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画谱芥子国画

郑 睿

(天水书画院,甘肃天水741000)



芥子园画谱的流变及影响略述

郑睿

(天水书画院,甘肃天水741000)

《芥子园画谱》作为中国传统、经典的美术教学范本,是我们中国所独有的,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民族性,它和中国人传承千年的审美趣味相契合。它所记载的画法、画史、画论、画理,甚至诗词、文学都对学习中国画有着现实而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芥子园画谱》;教学范本;中外影响;意义

一、关于《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产生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由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剧理论家李渔通过搜寻、整理、编撰以木板彩色套印而成,并以其住所芥子园为名的一部画谱,也叫《笠翁画谱》、《笠翁画传》等等。初集是《山水树石集》,由清初王概在明代画家李流芳的山水画稿基础上增编而成,共133幅,五色套印出版。康熙四十年,又出版了二集和三集,第二集是兰、竹、梅、菊画谱,由褚曦庵编绘兰、竹画谱,王蕴庵编制梅、菊画谱,共125幅,第三集是花卉、草木、鱼虫、禽鸟画谱,共166幅,均用木版彩色套印。第四集为人物画谱,是由书商们凑集各地名家的人物画谱稿而成,共324幅。到了光绪年间,《芥子园画谱》原板已毁,经多年翻刻的已模糊不清,画家巢勋将《芥子园画谱》的前三集重新临摹,加以付印,并对第四集重新编辑,在上海石印出版。从此《芥子园画谱》广泛流传,影响深远。上世纪70年代,《芥子园画谱》康熙版初集在日本首次重现,引起轰动,世人得以重睹其风采。

《芥子园画谱》通过归类整理,详尽描述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技巧和方法,山、水、树石、花、草、鱼、禽各有其法,有着强烈的、直接的视觉效果,在《芥子园画谱》中以画法为核心,把这些当做一种公式便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根本——笔墨。在《芥子园画谱》中记载了很多这样的画法公式,如各种点叶法的公式“点叶、勾叶、不复分明某家用某点,某树用某圈者,以前后各树中,俱载有古人点法……介字点、个字点,垂藤点、大混点、胡椒点、梅花点、水藻点、鼠点、攒三点……”[1]又如,画竹叶的四笔落雁就可以以一组片羽为基本的公式,结合画面的实际适当重叠、穿插和丰富从而表现竹的完整形象。利用表现各种形象的特有公式,并加以组合进行视觉演化,进一步表现中国画所特有的情趣。《芥子园画谱》对艺术技巧和方法的详尽描述和讲解使得笔墨情趣合而为一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不仅如此,《芥子园画谱》还集画史、画论、画评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教学的特征。中国传统绘画包括人文精神和笔墨情趣两个方面。笔墨情趣是人文精神的外化,精神是内在的,笔墨是表于外的,精神要借助笔墨才能加以呈现,两者互为表里,相互彰显。所以,笔法和墨法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巧和基础,是画好中国画的关键所在。《芥子园画谱》不仅对用笔用墨多有论述,同时编撰文字流畅、炼达,有着很强的文学性。譬如在“画松法”的这一章:“松如端人正士,虽有潜虬之姿以媚幽谷,然具一种耸峭之气,凛凛难犯。凡画松者,宜存此意于胸中,则笔下自有奇致。”[2]表面画松首先是要了解松的秉性,了解松的性格,才能够画出松的风骨,画家既在画松,也是在画人。

《芥子园画谱》基本上涵盖了中国画的所有题材,体系完备。这些有一定规律和定式的绘画题材,通过暗示、比兴、写意等象征意义,显示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比如:可居可游的山水画寄托了画家卧游千山、以形媚道、逍遥世外和不以形役的隐逸精神;“清而不凡,秀而淡雅”的梅、兰、竹、菊暗示了暗示了画家对人格理想的赞美;八仙、古贤、高士寄托了画家对出世精神的仰慕。

《芥子园画谱》还通过理论强调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比如对六法、六要、六长、三病、三品、十二忌等方面的内容的阐述,增强了习画者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体会。如论及南齐谢赫的六法时认为“古法以下无端,可学而成,气韵必在生知”。再如论述三品:“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3]这些都体现出古代画家对绘画格调的重视,具有强烈的精神内涵和情感意蕴。针对中国画的学习,《芥子园画谱》从用笔方法到个体物象的表现技法,从章法布局再到创作示范,从笔墨情趣到精神养成,为习画者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学习解决方案。

二、《芥子园画谱》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芥子园画谱》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中国画启蒙教材。初学者可以通过其精美的图例和画理、画法、画史、画评的详细解释,不用老师教授便可以了解并且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与基础技法,达到无师自通。有一定基础者则可以通过对画论、画史、画理的理解,领悟中国画的创作方法、绘画技巧和审美情境,灵活运用笔墨技巧,发展、创造、开拓绘画新境界的目的。自《芥子园画谱》面世以来,诸多国画大师从中受益,特别是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李可染、陆俨少等,均从《芥子园画谱》中汲取营养并对其大加推崇。如齐白石,15岁时因体弱无力耕田便先拜师学习木匠,1882年,齐白石无意中在雇主家发现了五彩版的《芥子园画谱》,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他参照《芥子园画谱》仔细临摹,渐渐领会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后来他又将这些技法大胆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了创新,最终成就一代国画大师。

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绘画启蒙也自该书,他14岁时到县城读书,有天逛书店时看到了《芥子园画谱》,便买了回来,也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他照着画谱学画,终成一代大师。另一位名家陆俨少,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但苦于没有老师教他。12岁时到南翔公学读书,他偶然之下看到了《芥子园画谱》,从此便开始照着画谱临摹练习,迈出了国画大师生涯的第一步。

关于《芥子园画谱》对中国绘画学习的影响,黄宾虹先生说的最为透彻,他在《黄宾虹与〈芥子园画传〉一文》中指出“古人学画,必有师授,没有五七年的时间,是没有效果的。《芥子园画谱》的流传,使人人都能作画,随意几笔,也觉得有貌似。士大夫认为从师是可丑的,因此作画,遂题为倪云林、黄子久、白阳、青藤、清湘、八大。荆浩、关仝所画云林,层岩叠嶂,声势浩大。于是去其糟粕,啜其精华,提倡天真幽淡,避免俗气。因此其画山石的用笔,多为方折。白阳、青藤,都有工整精细的作品,少年时的居多,欣赏者以为不是其晚年水到渠成的时候,无甚珍惜。自《芥子园画谱》一出,能作画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历来师徒授受的习惯,渐渐的荡然无存。”[4]虽然《芥子园画谱》的广泛流传使历来师徒授受的中国画教学习惯渐渐荡然无存而引起的某些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流传之广,影响之巨,甚至改变了中国画的格局和发展方向,使得文人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枝独秀的现象有所改观。

三、《芥子园画谱》的现实意义

现今,我们虽然出了大量的国画辅导读物,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先进,然而,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启蒙读物,还没有哪一部能更全面地超过《芥子园画谱》。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芥子园画谱》仍然存在着研究的价值,并将继续影响后人,完全有必要大力弘扬,深入研习。

1.研习《芥子园画谱》对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涵有积极意义

《芥子园画谱》作为中国传统的、经典的美术教学范本,是我们中国所独有的,具有明显的传统性和民族性,它和中国人传承千年的审美趣味相契合。加之《芥子园画谱》中对“神韵”特别强调,甚至在论述六法时提出:“无墨求染,五长也。平画求长,六长也。”要求作画时虚的地方要有画意,平淡的画面上更要意味深长,这种讲究画家作画时要忘我的融天地万物于内心之中,充满生命的激情以传达生命意蕴的要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涵最为核心的部分。同时,作为中国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研习《芥子园画谱》对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其一定的帮助作用。

2.《芥子园画谱》对当代中国画教学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中国画的教学的形式、方法基本上也是依据西方美术教学的模式,过于强调造型的毕肖、透视的精确和写生的价值,却忽视了传统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审美情趣,导致学生忽略,甚至放弃了对传统的临摹和学习。错误地认为学习传统画法、临摹传统技法只是照搬照抄。因为有这样的误解,致使他们放弃笔墨,放弃传统根基,绕过传统的大门,急于创新,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会导致当下的绘画与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渐行渐远。

《芥子园画谱》作为传承几百年的传统国画范本,培养了众多的国画大家,在中国传统绘画教育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首先,重视临摹。《芥子园画谱》中有大量的图谱,便于初学者掌握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和图式。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必要手段,通过临摹可以获得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并可以训练独特的国画造型能力,最终达到中国画神形皆备的目的。其次,重视中国画的理论知识。《芥子园画谱》每一集之前都有序,跋等,以此来详细说明每个年代画论的一些观点、著述,并常用口诀、歌诀、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墨竹总歌诀中的“老干参,长梢拂历冰雪、操金玉、风晴雨雪月烟云,岁寒高节藏胸腹”,又如画兰诀“淡墨花先出,柔枝茎更承。瓣宜分向背,势更取轻盈。茎裹纤包叶,花分浓墨心……。四面宜攒放,梢头渐缀英。幽姿生腕下,笔墨为传神。”[5]可见,《芥子园画谱》所记载的画史、画论、画理、画法、甚至诗词、文学都对学习中国画有着现实而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巢勋临,绘.人物[M] 芥子园画谱.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2]巢勋临,绘.山水/芥子园画谱[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3]《芥子园画传》康熙版原大全彩[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

[4]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5]巢勋临,绘.兰竹梅菊[M] 芥子园画谱.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王小风〕

J211.9

A

1671-1351(2016)01-0021-03

2015-12-31

郑睿(1973-),男,甘肃天水人,天水书画院专职画家,硕士。

猜你喜欢

画谱芥子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多出来的空间
材料作文“芥子之灯”导写
国画欣赏
《历代画谱类编》
淡绿色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