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2017-08-21
文化纵横 2017年4期
“因病信教”在乡村社会中非常普遍,调查显示,我国有2/3以上的基督徒开始信教的原因是“自己或家人生病”,疾病因而成为当下农村信仰选择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苏北望村基督徒因病信教现象的考察,试图剖析信教农民宗教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作者认为,因病信教的起点心理是一种“信念”,与信仰不同,这种最开始的信教是个体面对危机寻求外力帮助,并对外力赋予期许的一般性“信念”,而基督徒只是将这种“信念”指向了基督教。在因病信教的心路歷程中,信徒被两条逻辑所左右,一是行动者的依赖逻辑,个体为了从困境中解脱,其“信念”中所承载的宗教期许及家庭伦理使得这种依赖转变为“不得不信”的无奈;二则是宗教自身的吸附逻辑,宗教赋予疾病以意义,并给予信徒强大的情感支撑,宗教生活还有助于修补信徒因疾病被打破的正常生活秩序,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网络。作者认为,从“信念”这一宗教心理切入,有助于厘清将中国乡村宗教文化“功利化”的观点,其认为中国宗教是纯粹的功利主义虔诚,这不仅忽视了具体情况的复杂性,也遮蔽了深入理解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的空间。“信念”在最开始仅是个体面对危机时渴求外力帮助的自然心态,但宗教作为一种“自成一类的力”,使信念在实践中得以过渡转化为信仰,农民从对“肉体平安”的注重转化为对“灵魂拯救”的追求,从功利化的“有求必应”逐步成为纯粹的信仰。最后,对“信念”的宗教心理剖析有助于理解中国农村的宗教复兴,除去外部的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当农民面临常规路径难以解决的困境时,寻求宗教帮助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周浪孙秋云:《因病信教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社会》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