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与分析
2016-02-13张艳张宇
张艳,张宇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与分析
张艳,张宇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高职院校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准,是引导高职院校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因素。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学校和专业两个维度,82项二级指标组成,通过对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校的主要优势是学校社会声望高,示范专业品牌效应与特色突出,办学成效显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优,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但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质量评价;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此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的子课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编号:BJA130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是我国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推进其内涵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构建科学、系统、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评价维度与指标划分
本研究中,“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学校和专业两个维度,其中学校层面共涉及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40项,包括:社会声望、办学成效、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基础建设、国际交流等评价要素。专业层面共涉及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42项,包括:品牌与特色、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评价等评价要素。
二、数据分析、比对与验证
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包括:国家级示范校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天津市地方财政支持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2011年首次招生);一般专业——会计电算化(我校连续3年招生人数最多的文科专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学校及五个典型专业层面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与天津地区其他国家级示范校及全国100所国家级示范校平均水平值的对比分析,客观反映我校的办学优势及不足。
(一)主要优势
1.学校社会声望高,示范专业品牌效应与特色突出
学校“社会声望”包含10个二级指标,涉及政府、家长、学生、教师、企业等多元评价主体,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各方对学校的认可度。本项指标及其二级指标的得分显示出我校已具备良好的社会声望。2010年3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2014届毕业生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和推荐度分别为93%和73%,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92%和70%的平均水平,反映出毕业生对母校在教学、学生工作和生活服务等方面工作的认同;近3年企业捐赠设备资产总值超过1400万元,反映出我校“校企合作为支撑,创新多元育人模式”的办学特色;近五年申报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天器制造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空中乘务等新专业17个,占全校专业总数的39.5%,并且全部实现招生计划,体现出我校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的适合度以及专业发展与产业调整的契合度。专业层面的数据分析显示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等老牌示范专业在“近三年人均社会培训收入”、“近三年横向课题引进的经费”、“近三年教学建设项目获得政府支持经费”等指标上,得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与专业的品牌与特色成明显正相关。
2.办学成效显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学校“办学成效”包含12个二级指标,主要反映学校在教学、科研、名师团队、技能大赛、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的业绩和成果。近五年,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奖数量在百所国家级示范院校中名列前茅;近五年参加全国、天津市技能大赛,获各级奖项100余项,建立健全了大赛制度和体制机构,通过大赛赛项开发、大赛教学资源的转化、大赛成果的固化,推动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达到了以大赛促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天津市教学名师4名、国家级技术能手1名、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近五年累计获批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专业点建设项目6个、共计1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学校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对专业层面数据的分析,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均超过50%,充分体现出学校“重实践”的人才培养原则;示范专业在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方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淀,成果丰硕,较其他专业有较大优势,三个示范专业近五年完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1门、市级精品课3门,选修课开出率均高于其他专业,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3.人才培养质量优,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
学校“人才培养”包含6个二级指标,主要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发展能力及服务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的程度等。本项指标及其二级指标的得分反映出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在天津市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本校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647元,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半年后(3335元)高312元1,反映出我校各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较强;2014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2个城市是天津和北京,其中有53.5%的毕业生选择在天津就业,直接到滨海新区就业人数达到57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8%,10.3%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2014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56%,就业于国有企业的比例为26%(比本校2013届高11个百分点)2,毕业生目前从事的职业岗位与在校所学专业对口率达到77.24%3,充分体现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滨海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的积极作用。各专业指标具体得分反映出与学校层面整体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示范专业得分略高于一般专业。通过对指标数据的分析,在“最近一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值”、“贷款学生还款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三项二级指标中,各专业均达到学校平均水平线以上;“最近一届毕业生平均起薪度”指标,2014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最高,达到4436元,同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平均3335元的起薪度高出近1100元,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平均起薪度均高于学校3651元的平均值;“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指标,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位列全校43个专业中4~6位,会计电算化专业位列第15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位列第20位,略低于全校平均水平4。
(二)尚存不足
1.科学研究能力尚显不足
通过对相关指标得分分析,我校在科学研究方面与其他院校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近三年省部级以上科研结题数量”、“近五年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获奖数量”、“近三年核心期刊发文数”、“近五年获批的专利数量”等二级指标上得分较低。2015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知网平台(CNKI),发布了《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10-2014)》,对我国200所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2010年至2014年间的主要科研成果进行了量化及得分、排名。根据该研究报告,也反映出我校在国家级课题的数量、各大核心论文数及专利数量上存在较大差距。
2.社会服务能力尚需提升
学校“社会服务”包含5个二级指标,主要反映学校在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本项指标及其二级指标的得分反映出我校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培训人次、培训项目数、技术服务项目数及收入等逐年递增趋势明显,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全年为社会提供的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校均培训人数达到1.5万人,170余所院校培训量超过3万人[1]。可见,我校为社会提供相关培训的能力仅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与部分兄弟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引进横向课题的经费数及专利转化、引进经费数这两项指标上差距较大。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提供科研和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26亿,校均210万元,近60所院校技术服务性收入超过1000万元,江苏省高职院校2014年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额达到2.08亿[2]。通过数据比对,反映出江、浙、粤等省份高职院校在技术服务,特别是在成果转化、专利转让等技术交易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明显大幅高于全国其他省份。我校乃至我市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积极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上都需要大力提升。
三、结论
1.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质量评价包括以企业、第三方及国际评价为主的学校外部评价体系和学校内部相关部门进行的内部评价体系,具有体系完整,企业参与度高及落实规范的特色,但也存在以内部、主办方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主体参与不足,协商机制发挥不足及评价结果的作用与功能发挥不够等问题。
2.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进行对照,可以发现在学校层面和专业层面中的各项指标上,我校均有良好的表现,但也存在科学研究能力不强、教师科研水平相对不高、社会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3.“后示范时期”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树立以人为本、多主体利益兼顾、回应协商及双向交互的理念,坚持发展性、平等民主性及多元化的原则,并以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及科研实力保障为支撑,推进质量标着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克思研究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0.
[2]麦克思研究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1.
编辑朱荣华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2-046-04
收稿日期:2015-11-17
作者简介:张艳(1977),女,天津市人,中德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学;张宇(1987),女,河南渑池人,中德职业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原理。
Ver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ZHANG Yan,ZHANG Yu
(Tianjin Sino-Germ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index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it is the core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ystem is made up of two dimensions of the college and majors,and 82 secondary indexes.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ianjin Sino -Germ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ows that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college are the high social prestige,demonstrative professional brand effects and outstanding features,fruitfu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higher employment quality,bu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ability remain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High Vocational College;Quality Evaluation;Evaluation Index;Evalu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