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校专业和创业教育有效融合途径研究
2016-06-25胡哲
胡哲
(浙江财经大学,杭州310018)
杭州高校专业和创业教育有效融合途径研究
胡哲
(浙江财经大学,杭州310018)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竞争力的人才,与专业教育应该相辅相成,这也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教学理念融合、课程结构及具体教学内容的改革、师资力量的整合、强化实践活动以及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等途径,促进高校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可最终实现创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业教育;融合
本文系2015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高校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融合途径研究”(课题编号:Z15JC095)的成果之一。
一、创业教育释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朝着促进经济结构整体转型的创业型社会发展。高校教育协同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相较于其他国家,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不过历经十余年发展变革,毫无疑问,我国在创业教育的探索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对其学术理念的理解、教学模式的构建,还是具体课程设置,乃至在落实教育实践、运行具体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业教育事实上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本质上是对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升华,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高人才发现问题、剖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于日益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及竞争力,通过充分实现个人自我价值,推动社会发展。可以说,高校的创业教育,在满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迅捷发展的经济与社会即将面临的潜在困境提供了新的破解之法。但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深化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及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二、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关系及其融合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的本质和源泉是创新,而在专业教育的培养中,创新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创业教育并不能将其仅当作一门单独的学科对待,它不能脱离专业教育。创业教育涉及譬如经济、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成功的创业教育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专业教育基础之上。因此,创业教育源于专业教育,又超脱专业教育的存在,两者应该更好地融合,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创业素质及其创新能力,才是内化而持久的教育。
三、杭州高校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高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现状,本文以杭州高校的创业教育实施情况为例,从中寻找更行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对杭州高校就其创业教育相关问题展开的抽样调查中,在共计389份有效问卷中,52.19%的被试者所在高校已经将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于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也有47.81%的被试者所在高校则专门以专业选修课或专业必修课等形式普及创业教育。37.79%的被试者所在高校既有启蒙性的基础创业课程,又有专业性的创业课程,并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仅有10%左右未设置创业课程。
由此可见,大部分杭州高校确系开展了创业教育,但仍未达到全完覆盖,仍有部分高校未开设相关课程。并且创业课程以专业选修或必修课程授课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程度并不是很高。很多学校仅仅只是把创业教育当做一门课程,一项单独的技能教授给学生,而不是在其他专业课程中结合创业教育的精髓,使创业教育课程潜移默化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目的。
而在那些接受过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学生中,62%的人属于对创业教育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仅止步于此,不会主动去学习,更大程度上属于被动接受。只有23%的人因为兴趣使然,愿意主动接受创业教育。而在所有主动或被动接受教育的人群中,也只有22%的人认为:目前,杭州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助推创业项目有很大的帮助,有60%的人认为创业课程有一定成效,但是效果不明显。
由此可见,除了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感兴趣的个例,大部分学生对创业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现阶段如果单纯采用选修课的方式,课程覆盖学生的比例将会更小。究其根源,在于学生对创业教育错误的认识。很多学生在之前的教育中并未接触过相关课程,对其比较陌生,并且认为创业教育适合有创业想法的人,没有正确认识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社会的适应性与竞争力。使得很多学生虽然被动地接受作为专业必修课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却并未能够真正提高其创业综合素质,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很多人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以后走上社会的一种可量化的技能,而非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而这,又源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若能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便能使学生既能习得专业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创新与创业素质。
创业类科研的立项是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之一,43%的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与创业类科研项目非常重视,且有较为有效的助推措施,45%的学校虽然较为重视,但缺乏有效的支持措施。在进行的创新与创业类科研项目,80%是独立或以学生小组的形式进行科学立项,20%是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此外,27%的被试者所在学校以学院为单位的专业来细分创业实训基地,31%的被试者所在学校以校为载体构建整体型创业实训基地,26%的被试者所在学校包含以上两类情况,还有15%的被试者所在学校没有建设相关的独立创业实训基地。由此看来,创业实训基地的普及率较高,但是仅17%的被试者认为创建基地建设完善且为孵化创业团队提供了巨大帮助。53%的被试者认为基地仅能够发挥一定成效。
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对策
1.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的理念
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的首要任务,是从教育观念上改变以往两者各自为政的局面。在专业教育理念中融入创新创业意识,这也是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有效举措。只有不断革新高校的教育理念,才能更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的需要。融合了创业教育中更积极创新的教育理念,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新的切入点,迈向新的高度。
教育理念对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影响举足轻重,教师只有认识到融合两者教育理念的必要性,才能在日常的专业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及精髓,才能带领学生进一步接触并习得创新与创业的理念和要求。而学生也能通过两者理念的融合,引发对创业教育理念的认同,从而将创业教育当做正常专业教育看待,才能逐渐接受、吸收甚至对创业教育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非将之当做少数人群适合接受的教育。此外,教育理念也深刻影响着教育管理工作者,他们是教育工作先行者,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可帮助他们在许多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意义提供助力。
2.在课程结构及具体教学内容上强化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纵观我国高校教育的课程结构,专业教育本身就存在学科不兼容的问题,交叉学科的学习较为少见,往往形成孤立的学科教育,而非整合各学科交叉内容,对学生传授更行之有效的课业内容。而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更是与专业教育泾渭分明,这种人为的将两者区分开来,也是导致很多学生最终没有接受创业教育的原因。
针对课程结构的改革,不仅要整合专业教育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优势,更要在专业教育课程内容中融入创业教育。事实上,创业教育想要取得效果,本身就需要基于前期专业教育的丰厚成果。创业教育所培养的各种能力无法脱离专业教育而独立存在。这也进一步说明深层次创业教育的实施,必须通过对专业教育教学具体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完成。
譬如创业课程的设置,可以既有独立的启蒙性基础创业课程,又有独立的专业性创业课程以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在较为基础的公共课程及专业基础课乃至之后的专业课中融入创业教育内容。这样既有交叉,又有单独的专业课程,既有基础内容,又有专业性较强的独立内容。
3.建设创新与创业的高校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师资力量,这也是促进高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要使教师对创新与创业思维模式的认同,提高其自身创业与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引进相关方面人才,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大多属于科研型及学历型,类型较为单一,同时,他们本身的创业素质缺乏,这给在专业教育具体课程内容中,交叉渗透创业教育内容带来很大困难。
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力量,需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此,可重点培养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在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创新能力上,可引导并鼓励教师多开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也可对教师展开相应培训,并鼓励其多参与企业社会活动。同时,在积极引进人才方面,可以选择聘任兼具创业经验与学术魅力的人才任教,也可邀请成功的创业家与高校开展长期合作交流模式,以讲座、培训的方式,与学生直接接触。
4.积极开展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
专业教育自身内涵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也在逐渐由掌握知识本身逐渐向重视实践能力方向发展,而创业教育的目的正是旨在培养实践过程中的创新、创造能力。高校应多开展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对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体操作可以分多方面进行,在课业内容布置上,可增加更多与实践相关的内容,或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去展开课外实践活动,并且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资源,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引导,激励学生。
此外,学校可改革现有的考核体系,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考察的一部分,注重对创新与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察。为此,有学者设计了针对创业教育的评估体系及其反馈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学校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
考虑到现实需要,学校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关系,鼓励学生在课业之余,到现实岗位中进行体验。以所学专业知识及创新技能,发挥所长,并且可以得到现实的淬炼,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学校也可根据学生各方面专业知识及现实的创业需求,举办各类创业竞赛,鼓励学生用其创新型思维进行交流,引发更激烈的思想碰撞。
5.产学研一体化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的产学研一体化,是企业、高校及科研三方面在关于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共赢的一种模式。
科研方面,学生可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日常专业课程中所无法获取的经验技能。与此同时,也可独立或以学生小组的形式进行科学立项。这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虽然更有难度,但也更具挑战性,由此带来的对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是显著的。此外,学习对于创业基地的建设应该多方面开展,以高校为载体构建的整体型创业实训基地,以及以学院为单位的专业细分创业实训基地各有所长,但其均能提高个人创业与创新能力。
企业方面,高校可结合各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互惠的模式。企业提供合适的岗位,高校输送优秀的人才。企业可在学生实践活动期间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并挑选自己的储备人才资源,而学生也可通过实践锻炼将所学专业知识内化为创业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也可及时发现不足并及时弥补,为之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39-44.
[2]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3):59-67.
[3]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4]崔红艳.高师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96-98.
[5]陈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究[J].企业导报,2015(10):124-125.
[6]黄茂.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5):74-76.
[7]李涛.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科技创业月刊,2010(3):37-38.
编辑郑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2-072-04
收稿日期:2015-12-22
作者简介:胡哲(1979),女,浙江兰溪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angzhou Universities
HU Zh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cultivate more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and it complement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t also conforms to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educationrefor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cept,curriculum structure,teaching reform,teaching staff,and the focus on the practice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 and research,which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talents training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s:Professional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