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训练学研究

2016-02-13张超群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训练足球

张超群

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训练学研究

张超群

摘要:青少年的培养和训练是否科学完善,决定着一个国家足球运动的未来和能否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指导思想的剖析,运用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对青少年球员的训练经验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走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培养热爱足球事业,具有先进技战术能力和专项心理能力,德才兼备、遵纪守法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指出了要培养出优秀的足球人才,还要对青少年球员进行严格有效和科学的管理。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训练;训练思路;训练方法;管理

在整个足球训练体系中,青少年的培养和训练是否科学完善,决定着一个国家足球运动的未来和能否可持续发展,是整个训练体系的基石。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水平的高低与国家足球运动竞技水平密切相关,这一点已被现代足球一百多年的历史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所证明。“谁抓住了青少年谁就把握足球的未来,谁失去了青少年谁就失去了未来”。这句既充满哲理又极通俗的话语,已成为当今整个国际足坛甚为留传的至理名言[1]。青少年的培养事关国家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足球亟待解决的问题。

1.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指导思想

所谓训练指导思想,是通过训练实践对运动项目特点、运动队和运动员现实状态,以及拟达到的预期目标产生的一种理论认识。这种理论认识通过语言文字定格,形成指导思想,引导训练的方向,以实现训练的目标。训练指导思想是确定方向和指导行动的依据[2]。

世界上足球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普遍认为,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才的发现和培养,而不是强调球队的成功与获胜:在青少年训练过程中,应对他们进行长期系统的培养,而不能拔苗助长,违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

现代运动训练倡导在培养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过程中,要同步地向他们进行人文教育,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最终的目的是“育人夺标”,即通过培养会做人、能竞技的运动员去夺得运动的锦标和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现代运动训练既要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同时又要将如何做人与运动训练统一起来,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教育。教育性训练理念是训练中规范所有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教育与训练行为的指导思想。

2.运动员选材,挑选有潜力的队员

选拔好的、优秀的、有潜力的足球苗子是一支球队成功的开始。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由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科学的选材选出了具有优越的先天性遗传能力的可造之材,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得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选材为成功的训练准备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训练,再好的素材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选手[3]。

2.1足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指标体系及内容

根据衡量足球运动员身心全面发展的常规分类,主要确定形态、机能、素质、技术、心理、智能等七大类作为足球运动员选材的指标体系。

2.1.1形态类指标

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一般要求身体匀称,下肢中等,小腿细长,跟腱清晰,踝关节围度较小,足弓较高,足底略宽而长,肌肉较细长、线条明显,皮下脂肪层薄且有弹性,臀部肌肉紧缩上收等。

2.1.2生理机能类指标

足球比赛的性质决定了对运动员机体的生理机能要求很高。机能水平越高运动潜力越大,越有可能表现出优异成绩。如心肺功能、心力储备、血色素水平、最大耐乳酸能力等均能影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2.1.3心理机能类指标

心理指标主要包括运动员心理过程和心理个性两个方面。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员心理品质

在许多方面表现出遗传性,如运动员的气质、反应、个性等。

2.1.4智力类指标

足球是一项充满变化的复杂运动,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应付各种情况,就必须具有较高的运动智力水平,在选材时应尽可能选智力水平高、善于思考、理解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特别是在比赛各种情况下随机应变能力强,运用智力、决策能力高超,且具有创造性的运动员。

2.1.5身体素质类指标

由于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遗传性,所以在青少年选材中对各项素质进行考查是很重要的。

2.1.6技术类指标

足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它是足球比赛的基础。

%1.%2.7战术意识类指标

战术意识类指标是衡量和鉴别少年儿童运动员足球意识好坏的指标。它主要是通过比赛或有针对性的一些战术对抗练习,来分析在有球或无球情况下,以及进攻或防守情况下运动员的跑动意识。

在实践中要挑选技术全面,具备一定的传球技能,身体条件好,脑快、脚快、思维快,身体灵活,有一定的基本功,有着6—8年训练基础,增强好胜、攻击性强,思维活跃、有团队精神,压力下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速度快的队员[4],以这些队员为骨干建队。

2.2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在成功的挑选完运动员后,还必须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技术特点进行诊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分别标示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是训练阶段的划分、训练内容的确定、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恢复措施的选用及检查评定的设计等重要内容的基本依据[3]。

2.2.1对有潜力的运动员进行诊断

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运动员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决定其总体竞技能力状况和各个因素的发展水平如何,运动员的发育状况如何,都对运动训练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中肯分析和判断,是有效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依据之一。可以说,整个运动训练过程都是以对运动员现实状态的分析和判断为出发点而展开的。只有建立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作出准确的预测,才有可能设立恰当的训练指标,才有可能制定出为实现指标所必需而又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如果教练员不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作出具体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或在不准确的诊断基础上去组织一个训练过程,就如同一个裁缝不知道穿衣人的体型特点去做衣服,必然做不出合身的服装一样,使训练不可能取得成功。

2.2.2训练目标建立与训练阶段的划分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应积极配合教练员,与教练员一起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对这一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3]。

青少年足球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训练过程。其最高目标是培养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青少年的训练保持系统化、科学化。系统科学的训练就是目标具体化的一个过程,训练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

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建立适应我国“举国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发展的科学完善的青少年训练体系,走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培养热爱足球事业,

具有先进技战术能力和专项心理能力,德才兼备、遵纪守法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在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各训练阶段的紧密衔接是能否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的关键。青少年训练按年龄可将其化为几个阶段,而每一年龄段的训练内容、形式和要求都是具体的,并且每一年龄段之间的衔接密切,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根据青少年训练阶段性特征,可将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儿童时期(6—10岁);青春前期(10—12岁);青春期(第一阶段12—14岁、第二阶段14—16岁);青春后期(16—18岁)。

3.全面而系统的进行技、战术训练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运动。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3]。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客观的规律,只有遵循训练规律,科学地制定并认真地执行运动训练计划.才能取得运动训练活动的成功。

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由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含智力)所组成的。这四大主要因素相互制约,交融一体,都与竞技能力的水平密切相关。是竞技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制定足球训练计划和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把四大主要因素看成一个系统来对待,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含智力)所组成的竞技能力系统能够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以技术训练为基础,强化基本功训练

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是足球比赛的组成部分,但基本技术是核心,是基础。只有打好扎实全面的技术基础,而且能把自己练就的技术运用到比赛中,才能在比赛中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始终以基本技术和怎样把技术运用到比赛中作为训练的重点,将个人技术和运用个人技术的意识的提高,贯穿在整个训练中。足球比赛不能没有坚实的基础,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越全面战术越丰富、灵活。全面而系统的进行基础训练,把完成控、传、运、射、抢等触球次数和战术配合的次数的组数作为训练方法的主要指标[1]。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队员的个人技术水平。

4.对足球队进行严格的、科学的管理

青少年足球队员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仅仅靠训练是不够的,还要靠严格有效科学的管理。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训练作风,否则将一事无成。

4.1教练员首先要树立教威

教练员必须要有教威,才能使青少年队员服从管理。教练员是队员的一面镜子,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训练中教练员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队员,教练员要求队员做到的,教练员首先要做到,就是最细微的小节都要以身作则。使队员从内心里敬佩教练员,行为上模仿教练员,心服口服地服从教练员的管理和严格的训练。

4.2建立严格的队规,实行制度化管理

对青少年队员的训练时间、作息时间、请假审批、吸烟喝酒等都要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地将训练工作纳入制度化的管理轨道,杜绝青少年队员的一切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训练习惯。

4.3加强对队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教育队员树立刻苦训练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和团队精神,队员与队员之间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无论队员个人技术如何出色,如果没有协调一致的积极性,队伍就没有战斗力,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坚持教育和训练相结合。

4.4关心队员平时的学习和生活

队员与教练之间,能互相支持,就有利于提高训练的积极性,教练员应加强对青少年队员的了解,积极与队员进行沟通,为队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了解和关心队员的平时的专业课的学习,帮助队员解决学习中的遇到的困难。教练员与队员只有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共同地去完成制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33-35.

[2]刘丹,赵刚.青少年足球训练纲要与教法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杨一民,李飞宇,胡建平.2005年荷兰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中国U-20青年足球队技术分析.体育科学.2005年,25(12);75.

作者简介:张超群(1964.7-),男,汉族,湖北钟祥人,本科,研究方向:高校足球训练及教学、高校体育教学,高级讲师,湖北商贸学院基础课部。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训练足球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认识足球(一)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