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视角下民办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2016-02-12李卓琳
李卓琳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广州 510540)
激励机制视角下民办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李卓琳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学院,广州 510540)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对省内8个市的20所民办中职学校的524名教师进行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消解广东省民办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工作满意度;积极心理学;民办中职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选择《教师职业倦怠量表》(源于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后由台湾学者进行修订)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源于Hoppock的经典研究,由冯伯麟老师开发)对被试进行测量。两量表均为国内众多学者所采用,且信度及效度良好(信度分别达到0.895和0.925;效度分别达到0.935和0.962),适合做数据分析。笔者选择了广东省内8个地区的18所民办中职学校作为被试,以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此次发放样本550份,共回收有效样本524份,有效率达95.3%。本研究的数据主要运用SPSS20.0进行处理,首先对教师职业倦怠总体和各维度以及与工作满意度总体和各因素的得分做汇总分析,再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及回归分析,找出各变量间的关系。
二、民办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
通过对问卷基础数据的统计,对广东民办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所做的差异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职业倦怠总体和各维度(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个人成就感)的平均分均略低于中值3,说明教师总体倦怠程度不高,但也未达理想状态。其中情绪衰竭得分最高,其次是低个人成就感,说明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倦怠程度相对较高,其次是低个人成就感。人格解体维度分数最低。
2.教师的职业倦怠在不同学历、专业、教龄和婚姻状况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在“低个人成就感”和“情绪衰竭”维度上差异最显著。
3.从工作满意度总体和5个因素(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领导关系和同事关系)的平均分看,“工资收入”得分最低,诉求最大;其次是“工作强度”。一直以来,这两个问题都深深困扰着中职教师,尤其是民办教师。自我实现、领导关系和同事关系得分虽然略高于中值,但也未达到理想状态。
4.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在不同年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和教龄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在“工资收入”上的差异最显著。
5.职业倦怠总体以及“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与工作满意度总体以及“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领导关系”“同事关系”五个因素显著负相关。
6.工作满意度中的“自我实现”因素对职业倦怠总体和三个维度均具有最高的预测力。(以职业倦怠为因变量,将工作满意度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个因素进入职业倦怠的回归方程,分别是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同事关系和领导关系。其中以自我实现的预测力最佳,达39.1%;4个变量的预测力达78.9%。各变量差异显著。)
基于上述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分析,广东民办中职教师对“工资收入”和“工作强度”的满意度最低,这与预期相符。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产生。同时在这两点上,需要关注不同年龄、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和不同教龄教师的诉求。
基于职业倦怠中“低个人成就感”得分较低、差异显著以及“自我实现”对职业倦怠的预测力最高等状况,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为他们提供成长发展的机会和挑战性的工作,并在制度上保障教师的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和肯定。
三、民办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成因
1.教师因素。一是教师对压力认识不清,自我困扰。尤其是3-15年教龄的教师倦怠程度相对较重。二是教师的职业定位不清,自我价值无法实现。三是教师态度漠然,爱好贫乏。
2.学校因素。一是自我实现的压力。在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中,自我实现的预测性最高,达到39.1%,对三个维度均具最高的预测性。教师进修机会有限,教师专业发展受限,这是仅次于“提高工资待遇”的第二大诉求。教师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前景不明朗;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二是工资待遇的压力。这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最大因素。年龄和教龄越轻,满意度越低;无行政职务比担任行政职务满意度低。三是工作强度大。民办学校中,收入取决于课时量,超负荷运转使中职教师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对学生的管教也大大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四是人际关系的压力。在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中,领导关系和同事关系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及总体都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在不满意的原因中,“领导待人不公”是最突出的。
3.社会因素。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各不相同。教育管理部门希望为职业教育开辟更好的未来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希望教师能把普教的“淘汰生”变为合格的产业大军;但是学生自己却毫无学习热情,自我放弃;而社会对中职学生和教师更是褒贬不一。各种期许、矛盾与不理解把教师往不同方向拉扯,这无疑加重教师的压力,造成职业倦怠。
四、消解民办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培养教师积极人格,促进教师积极的情绪体验
首先,教师要看清压力,积极面对,完善自我人格。其次,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这是一个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三是积极投入社会,参加社交团体,寻求支持。另外积极体验教学过程的快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材施教,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多展现积极乐观的一面,善于发现教学与生活中的兴奋点。
2.完善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促进教师自我实现
提供多元化的进修培训机会,促进教师发展。现在主要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到高校进修或者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但这种培训班形式单一。虽然已有一些中职学校实行到企业实践制度,但大都流于形式。除此之外,学校还可开展企业参观、工业体验旅行之类的培训方式,让教师对一线职场有亲身体验。现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实现中高职衔接。我们应利用这一契机,联合企业、高职和中职,创建中职教师培训基地。通过一系列的进修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以获得更深广的职业发展空间。
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统一学校和个人目标。在职业倦怠差异性分析中,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相对较重。学校应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与学校目标一致的职业发展目标,让不同层次和阶段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和发展前景有理性的认识,并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的进修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教师再发展的物质基础。调查显示,提高工资待遇是第一位的需求。学校在全面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基础上,应对工资待遇进行合理分配,让教师感受到付出能得到公正的肯定。管理部门应努力为教师创造更好的生活和科研条件。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改进学校的评价工作、建立合理的中职教师评价体系是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减缓职业倦怠的重要手段。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存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在制定该体系时,应强调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重视应用性教育科研成果;工作评价不能单纯按照职称来区分,评价内容需多样化;对于担任行政职务与不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避免两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制度上保证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使教师真正具有主人翁的态度和积极工作的精神。
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学校应有意识地为教师创设积极的校园氛围,建立领导、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和谐关系。第一,建立民主平等的管理模式,鼓励教师与领导真心对话,保障教师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积极参与。第二,多为教师组织校内交流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往。第三,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如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对很多学生来说,在互不见面的虚拟世界里,他们更容易打开心扉。第四,为教师提供校外交流活动,把优秀的教学经验请进来,把本校教师的教学成果送出去。
3.提升中职教育地位,维护中职教育尊严
我们需要一个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相互支持的社会系统,建立政府、行业和教育部门相互协调统筹的制度。首先,利用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合作中企业对中职学校的责任,保障学生能在企业中学到课堂无法培养的职业技能。其次,要提高蓝领技工的社会地位,以体现社会价值的取向。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中职教育的重要作用,让社会充分意识到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蓝领技工也是实现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创造力”“制造力”形成重视并支持中职教育的社会环境,提升中职教育应有的教育地位,维护中职教育应有的尊严。
[1]曾玲娟,伍新春.国外职业倦怠研究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1-84.
[2]吴真,赵子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5(8):80-82.
[3][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刘听,吴震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11.
[4]田喜洲,谢晋宇.积极心理学运动对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2011,7(23):95-100.
Study on Teachers'Job Burnoutin Guangdong Private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System
LI Zhuo-li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Guangzhou 510540,China)
This paper adopts"Educator Burnout Inventory"and"Educator Work Satisfaction Inventory"to obtain the data from 524 teachers in 20 vocational schools in 8 c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to make a survey,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study,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 job burnout of the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eacher job burnout;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Positive psychology; Private vocational school
G645
A
2095-8528(2016)05-067-03
编辑 朱荣华
2016-06-06
李卓琳(1978),女,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及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