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调研和思考
2016-02-12刘晓萍
刘晓萍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362000)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调研和思考
刘晓萍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362000)
就业创业课程建设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对高职院校开设的“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课程展开调研,分析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课程开设的建议。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创新创业
2016年我国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近77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每一位就业与创业教学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如何有效提高就业与创业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课程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培育人才的质量。因此就业、创业类课程教学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抓手和落脚点。为了客观准确把握当前就业、创业类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先后通过听课、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所在院校和26所高职类院校目前开设的“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展开调查研究,以期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资参考的建议。
一、就业、创业类课程教学调研分析
1.调研方式
听课:2015年9-11月,笔者用近两个月时间针对所在院校开设的就业、创业类课程开展听课活动,历时6周,涉及全院10个系,累计听课达22次,深入细致了解各系对于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运行情况,从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教材选用、教师授课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课程的开设现状。
课程研讨会:2015年10月,笔者所在院校召集全院各系的教学工作负责人召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以及创新创业课程研讨会,针对课程“教什么”“谁来教”“如何教”问题,听取了与会人员围绕课程内容、授课教师群体、课程开设学期及课时数、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建设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组织问卷调查:2015年11月,笔者结合已获批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与标准建设的研究”的子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标准与考核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针对目前开设的就业、创业类课程所涉及的“开课学期、授课内容、授课教师、上课形式、教学效果、存在问题、今后建议”等内容在课题组成员之间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高职高专‘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调研问卷”,收到来自全国26所兄弟院校的信息反馈,更加全面掌握了目前该课程在全国范围的开设情况。
2.调研结果
课程开设:目前各职业院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简称“就业指导”)课程(接受问卷调查的26所高职类院校中全部开设),教学内容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面向大三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个别院校探索尝试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简称“创新创业”)课程,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授课教师:汇总整理22次听课活动以及26所高职院校提交的调查问卷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类课程授课教师主要由辅导员、就业办人员、班主任、专业带头人构成。23位接受听课的教师中辅导员占比13%,就业办人员占比34.8%,班主任占比26.1%,专任教师占比17.4%,专业带头人占比8.7%,就业办人员和班主任构成了本课程授课教师的主体。
授课方式:授课方式主要包括合堂和小班两种。其中,在22次听课中,合堂12次,占比55%,小班授课10次,占比45%,小班授课略少于合堂授课。因师资力量限制,目前合堂仍是主要的授课方式。
二、就业、创业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缺乏针对性
在开展听课和问卷调查中发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着就业信息提供的较多而就业指导的较少;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教学等现象。教学内容缺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专业学生的研究和了解,个性化、针对职业生涯设计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较少。
2.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各院校因师资力量、系统培训、专业特点等情况不同,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在师资力量方面,大多数系因师资紧张,采取合班授课,而合班上课学生人数众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受限,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系统培训方面,只有个别系集中组织授课教师参加,统一制作电子课件,规范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效果;在与专业结合方面,也只有个别系能结合专业特点,以岗位实战促进创新创业。
3.师资队伍有待整合
目前就业、创业课程授课教师主要包括辅导员、就业办人员、班主任、专业带头人及部分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专任教师。因指导教师大多缺少正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就上岗,加之长期在高校工作,社会工作经验欠缺,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就业指导的实践性。此外,指导教师多为兼职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方面尚没有规范的标准,不能因指导成绩的突出而获评先进或奖励,难以得到社会认可,致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就业、创业类课程开设的建议
目前高职院校尚未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然而职业性、时效性是其最根本的内在属性,需要构建全过程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模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1.巩固和树立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地位
首先须加强理论整合,开展和深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规律研究,建立健全就业与创业学科体系建设,促使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将课程与专业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所学专业的就业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其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要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纳入到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中,作为一门公共必选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保证课时、教学条件、师资等各种教学资源的配置,从而保障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巩固就业创业指导课的教学地位;第三,需要主动适应行业需求,使就业和创业教育更符合学生特点、行业特征和区域特征,从而提高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竞争力。
2.充实教学内容,实现全过程的就业与创业指导
就业与创业指导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传授就业和创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敬业和创业精神。教学过程中,针对就业和创业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演示和训练,让学生充分参与。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每一个学生的参与过程进行全过程录像,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
3.广泛开展课程调研,提升教学效果
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课程调研,采取多种调研形式,加强和规范课程管理和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开展系与系之间相互交流活动,推广优秀案例,组织全院性质的观摩、交流。
4.抓好师资建设,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目前,各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难保证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三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三结合”指系内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一是聘用有职业指导经验或背景的专业人员主讲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二是全面提高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素质,接受系统培训,掌握就业政策及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学、教育学、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企业人才管理和使用的基本情况;三是实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奖励考核措施,加强教学规范操作,通过评比、奖励、优化等措施,激发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1]王正斌.高校全过程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创新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171-173.
[2]舒晟,胡倩.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学科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教育,2014(9):125-126.
[3]杨庆华,徐玉成.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本质和功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3(6):125-128.
[4]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83-88.
[5]闫广芬.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45-151.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on the Teach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Xiao-ping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 Shandong 264210,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s the solution to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The 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is paper takes an empirical study, makes Research on the current"employment guidance"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urse in the futu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Employment guidance;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G715
A
2095-8528(2016)05-049-03
编辑 朱荣华
2016-07-01
刘晓萍(1979),女,山西朔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此文为2015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重点课题的子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标准与考核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1-38-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