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发展”共筑低碳杭州
2016-02-12郭江江孙维
郭江江 孙维
·智库新锐·
“参与式发展”共筑低碳杭州
郭江江 孙维
杭州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之一,围绕绿色发展主题,积极开展低碳实践活动,逐步打造了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以低碳经济为主导、低碳生活为基础、低碳社会为根本的低碳发展道路。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不仅在于政府统筹推进并制定全面的政策措施,更在于把“参与式发展”理念融入低碳发展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杭州特色的“参与式”低碳发展道路。
“参与式发展”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的,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尊重差异、平等协商,在“外来者”的协助下,通过调动各参与主体积极、主动的广泛参与,实现可持续、有效益的发展,使参与各方共享发展成果。低碳发展是“低碳”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既要降低碳排放,又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纵观杭州市“参与式”低碳城市建设历程,主要有如下四个维度:
政治维度参与。杭州市始终鼓励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三方协同,共同参与打造低碳社会,始终秉承“低碳发展为人民,低碳发展靠人民,低碳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力争在“十三五”末期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形成了与低碳发展互为支撑的一揽子政策抓手。政策制度层次大到整个城市的低碳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小到社区的垃圾回收和低碳家庭评比细则。内容不仅包括“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还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杭州’建设”、“节能减排示范”、“大气污染防治”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覆盖了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重点排放领域。
经济维度参与。国际低碳发展经验表明,低碳发展应强调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因素和经济利益的激励与约束作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这只“有形手”良好配合。杭州市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在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落实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制定实施了《杭州市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管理办法》、《杭州市能源消费过程当量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试点对实际用能超出预算用能的企业,实行阶梯式加价收费;试点对年综合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和项目用能量实行交易,不断推进节能降耗市场机制创新。
文化维度参与。杭州市充分利用社会公众对低碳发展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参与程度较高的传统,鼓励和引导市民在文化维度上积极参与。杭州市建立了全球第一家以低碳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并努力把该馆打造成宣传和普及低碳科技、低碳生活等相关知识的重要阵地。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打造国内领先的“垃圾直运”杭州模式,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生活垃圾科学分类,在社区层面定期开展“低碳生活大讲堂”,组织社区成员对垃圾分类进行培训。通过文化维度的参与,大大增加了支撑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柔性。
科技维度参与。近年来,杭州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全市以《杭州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为指导,计划以重点工程的形式在涉及生产和生活的7大领域开展低碳和节能工作,共涉及235个项目,各方投资总额达4422.3亿元。同时,通过构建低碳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打通低碳技术从研发到推广应用环节的通道。通过赋权让更多的科技主体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全过程,杭州市在低碳城市试点中不断摸索科学的方法,尽最大努力实现降低发展成本的同时也实现发展方向的纠偏。
经过多年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实践,尽管杭州市在“参与式”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政府主导下,市场和社会公众都意识到实现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这种意识仍是粗浅的。未来,无论是杭州市委市政府还是市场和社会公众,仍存在进一步深入践行“参与式发展”的空间。政府层面应出台更完备的政策制度和开展有效的监管,市场和社会公众则应进一步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不断强化行动的自觉性,形成低碳发展合力,共同推进杭州低碳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