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社会 与诗同行
——兼谈汤旭岩诗集《醒来》

2016-02-12湖北省图书馆武汉430071

图书馆 2016年2期
关键词:书香社会全民阅读

杨 萍(湖北省图书馆 武汉 430071)



书香社会 与诗同行
——兼谈汤旭岩诗集《醒来》

杨萍
(湖北省图书馆武汉430071)

〔摘要〕建设书香社会,为的是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这些书里面,一定不能缺少诗歌。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必定是一个诗的时代。

〔关键词〕书香社会 全民阅读 图书馆人诗与时代

〔分类号〕G252

〔引用文本格式〕杨萍.书香社会 与诗同行——兼谈汤旭岩诗集《醒来》[J].图书馆,2016(2):109-111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社会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至此,全国的图书馆人都会有这十二字情结,其中的鼓舞与兴奋、使命与责任,让书香社会与图书馆人命运与共、相携前行。

在建设书香社会的热潮中,作为倡导阅读服务的主体,图书馆人的阅读思想和方法对读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图书馆里,各种知识都将在这里得到保存与传播,只有我们自己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才能成为建设书香社会的强大动力。从大的框架上讲,书香社会是由读者和作者构成的,把其对接起来的是作品,图书馆人最直接的服务是传递与传承。一个真正的书香社会,不仅需要热爱读书的人,而且需要能够提供优秀作品的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建设书香社会,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图书馆人同样也是提供作品的人。这种作品同图书馆里的书籍一样,理应是全民的。这让我想到诗与时代的关系。从创作的意义上说,诗是诗人自己个人的创造,表现时代也是通过诗人的自我去实现的。他们对社会、历史、现实都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就是思想和文化的高素质要求,“诗是文学中的文学”,似乎在一个快节奏、浅阅读时代,欣赏诗很难成为一些人的首选。书香社会,目标是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这些读物里面,一定不能缺少诗歌。因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的语言,就实在可悲了。

《醒来》是诗人汤旭岩的第四本诗集,2015年2月由崇文书局出版。雅致的封面,溢出淡淡的韵味,与诗本内涵十分相配。诗人汤旭岩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北省图书馆馆长,作为湖北图书馆人的重要代表,著述专业内的学术专论(集)似乎更得心应手。然而,他还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诚如诗人自己坦言,写诗纯粹是因为喜欢。在传统印象里,图书馆人更适合当一名静静的读书人,游走在现实和书籍中间,或者做读者的引导者和搬书人,奔走在理想与书海之间。图书馆人写诗,可谓少之甚少,这种单纯为兴趣的非功利性写作可说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诗集《醒来》以二十个主题的组诗形式展现,在篇首,依然有诗人惯用的题记,总觉着这还是日记体的延续。全集诗意的空间不拘一格,又能恰到好处地控制其走向,而语言的运用与搭配,张驰有度,总能发现和找到用力的着落点。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常以出人意料的打开方式,把读者带进他的思绪中,从而感知他内敛、充满智慧的气质。

诗是用语言搭一座房子,让灵魂在里面居住,而搭房子的诗人,灵魂必然在高处。《毛诗序》里讲,“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一个生活忙乱,人心浮躁的社会,有多少人诗意地生活,有多少人能有诗心去朗诵,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驻足聆听。读《醒来》这本诗集,能感觉到一份纯真和一份质朴在支撑着诗人的心,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实体密不可分,生活本身激发的创作灵感随文字显现:灵感的颤栗/像风儿招手致意/无论树梢,抑或青草/弯腰和匍匐代表的作揖/都倾倒着/响应诗的呼吸(《灵感的风》)。生活资源被诗人诗化于文字当中,这也是诗人最为可贵的生活品质吧。

《醒来》把我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生活、文化场景中,自然、真切,有着人间烟火的香,也给了生活以诗性的浪漫。这种写实的叙事诗是非常诚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求形式的出新,却突出了一个“真”字,情感的真,叙述的真。从日常存在的微小事件落笔,又不局限于经验的简单复述,诗人非常善于用极平实的语言去铺展开一幅生动又真实的生活画卷,以智性的目光和机敏的想象力为流动的情绪赋形,在克制的叙述中,词与物、自我与经验、个人与现实之间的复杂性呈现出一种内向性、对话性的语言风格,一首首诗包含着他对当下生活细节的感悟,表达着他与那些生活细节亲密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人类心中真正神圣的东西是无法用具体的语言加以解说的,而我却深信,诗可以,诗人能做到。在“会飞的旅途”中,在“行走的风景”里,有诗人面对蓝天、白云、大海、房屋、流水甚至沙漠的独特情怀。诗人作品中不仅仅是呈现这些自然物固有的优美和庄严,他还会在文字中给我们指出一个方向或留下一声呐喊,让我们看清从现实迈向灵魂的道路。这道路用分行文字做阶梯,漫长而深远,直至到达另一个高处。

诗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能保持惊人的创造力,这不因工作本身而枯竭而停滞的激情,令人钦佩。写作状态的持续,不断延展着诗人自己敏锐的美学触角,努力建构一种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延伸和突破的新的美学力量。如果说诗集《彼此》是“走出来的心情日记”,《相约》是“追随着向往的力量”,《面对》是“害怕清醒”,而在《醒来》中诗人开始“聆听心的声音”:想知道聆听模样/不妨用心感应/想了解聆听神奇/不妨倔犟地聆听/聆听心灵声音(《聆听》)[1]。在诗人这里,强烈的抒情,可以是轻的、淡的:尝试一下高处不胜寒吧,我向往/向往豁达的凛烈,呼啸空旷(《情愿寒冷》)。对生活、对现实、对人生,对人与自然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与表达,让他自成一家,承载着属于他的标志性的气息。他捕捉,发掘着日常生活的切身感受,与语言艺术的表现力融汇在一起,从而完成这些诗篇,完成对自我的审视。

全集诗篇中,不乏意境优美的诗句,如“将梦见的你,装进心里”、“要做就做一个/月光下的梦/梦着重逢/带上超脱的承诺/去触摸再生”、“让夜色看见/让蓝天闭眼/让微笑听见/让憧憬梦见/让浮云发现……”。这些诗句,由真实升格为美,成为另一种意境的集合体,时而浪漫,时而忧伤,时而豪迈,时而深沉凝重的风格,又从多角度演绎了这种诗境,构成了总体上的朴素的浪漫主义诗风,寄托着诗人对人生的探索。

他的诗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亦成为他释放自我,平衡自我,解放自我的一种生活情趣与思想方式。他不虚构生活,任何场景和理念,都有效地在此时此地的生活中展开。诗人的智慧,不仅用于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用来搭建属于自己形式的王国。枝头的风景,清凉的风,会飞的雨,冰雪的慷概,遥远的灯,记忆的街道纷纷汇聚在他的笔下,形成他作品中平实的元素和注脚。生活和理性的气息扑面而来时,又让大自然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美感染你。

一片书香会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家园,然而心灵却是需要诗来滋养的。凝聚着诗人向往和激情的诗对于人的影响就是这样——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繁忙的工作中,在加快的节奏中,读一首好诗,就像和知心朋友谈天,愉悦思维,当你低下头阅读的时候,温暖会从心底升起。

阅读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精神中最为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图书馆人看图书馆人写的诗,感触自然不同,在享受阅读的乐趣时,还能真切感受到作者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平实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确切地说,写诗不仅仅是写作,而是一种创造,一种价值的创造。从这个层面来讲,《醒来》作为一个图书馆人的作品,更具有图书馆人再创造的本质特征。需要强调的是,认识和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在和谐发展的进程中,一个民族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传承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更离不开阅读,而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必定是一个诗的时代。

作为湖北图书馆人,对湖北在建设书香社会的征程中一直走在前列引以为傲。2012年起,湖北将每年的4月定为“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让“全民阅读”走进湖北的每一个地点,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2015年3月1日,全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正式实施,全民阅读有法可依,文化权益得到保障。该办法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制度设计,让我们在阅读中明理懂法守节。按照全民阅读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通过落实全民阅读促进办法,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资源、完善公共阅读实施、提高服务质量。为读书而出台《办法》,体现了我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坚持,展现了湖北“崇文重教,书香传家”的精神,更标志着我省全民阅读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书香湖北正在成为书香中国的精彩篇章和亮丽风景。

拥抱书籍吧,别让社会的浮躁、庸俗之习侵袭了中华民族的书香气。让诗歌成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养和文化自信的先锋,承载伟大时代的精神血脉。我相信诗是不受物质利益诱惑和驱动的,诗是“抒情”、“言志”的,是诗人纯粹的精神情感表达。但诗在表现时代和现实中,能够有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建设书香社会,共创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让中华民族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书香社会,与诗同行,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道路上,开启一份民族未来的梦想。

(来稿时间:2015年5月)

参考文献:

1.汤旭岩.醒来—汤旭岩组诗二十篇[M].武汉:崇文书局,2015

Scholarly Society with the Poems——Talk about Tang Xuyan Poetry Anthology Wake up

Yang Ping
( Hubei Province Library )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cholarly society let more people fall in love with reading that must not be a lack of poetry. An era of nationwide reading must be an age of poetry.

Keywords〔〕Scholarly societyNationwide readingLibrariansAge of poetry

〔作者简介〕杨萍(1976- ),女,湖北省图书馆馆员,发表论文10余篇。

猜你喜欢

书香社会全民阅读
阅读存折
打造濮阳书香文润之城研究
“书香社会”的“领读者”
“书香社会”建设深化策略思考
创新服务在书香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书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