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学龄前儿童体质分布研究

2016-02-12查伟雄熊吟琪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江西省城乡体质

查伟雄 熊吟琪

江西省学龄前儿童体质分布研究

查伟雄 熊吟琪

基于江西省2014年学龄前儿童体质数据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体质状况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应分析法从学龄前儿童的性别、年龄及城乡差异三个方面研究学龄前儿童体质等级的分布情况。分析发现城镇学龄前儿童体质明显优于乡村学龄前儿童,女孩体质明显比男孩更好,6岁男孩的体质不如其他性别年龄学龄前儿童并拉低了整体6岁学龄前儿童的体质水平。

应用统计;学龄前儿童;国民体质;对应分析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91

1.引言

体质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人民体质,其中重要一项举措就是建立并施行国民体质测定制度。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的几次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江西省国民体质状况程上升趋势,且综合体质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但2014年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却大不如江西省国民的整体水平,也不如2010年的学龄前儿童的体质水平。[1]因此学龄前儿童的体质状况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质状况的分布情况可以为有关决策部门和幼儿教育部门提供事实参考,切实地改善与提高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同时对分析今后如何提高学龄前儿童体质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相关问题做出研究,涂春景等(2013)通过首位灰列GM模型对我国3~6岁幼儿体质进行预测研究,提出需采取措施遏制超重、肥胖增长趋势及改变高龄组幼儿身体素质提高不力现象,避免重走以往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老路。[2]贺鹏等(2011)利用对应分析模型对甘肃省体质监测结果等级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居民体质水平大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且居民对体质的重视程度不够。[3]史祝梅(2014)通过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成年人体质综合评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成年人体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给出多条相应提高体质的建议。本文则运用对应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城乡的学龄前儿童体质等级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得知不同性别及城乡的学龄前儿童的体质等级存在显著差异。

2.指标选择与模型构建

从2000年实施国民体质监测以来,全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呈现增长趋势,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和体质综合指数两方面均有所增长,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增长幅度比较明显。然而江西省学龄前儿童体质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却不如从前。

本文以江西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作为数据基础,选取学龄前儿童体质监测数据分析学龄前儿童体质分布情况。学龄前儿童体质可以从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进行测评,将各测评指标按照国民体质评分标准计算得到的综合指标——体质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另选取原始变量性别、年龄及城乡情况等学龄前儿童特征,由于性别变量和城乡变量都只有两类,通过对应分析只有一个维度,无法绘制对应分析图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故将性别*10加上年龄得到性别年龄变量,将城乡*10加上年龄得到城乡年龄变量,经数据处理后各变量及其含义。

对应分析是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近几年有很多学者运用对应分析对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研究,李苍舒(2014)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法以及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对应分析法,对我国金融业2007~2011年的各项效率指标进行测度。[5]张钰琪(2014)讨论了对应分析法在农村人口从业状况分析中的应用。[6]本文根据以上所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2014年我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部分的相应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对应分析,以研究我省学龄前儿童身体状况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城乡间学龄前儿童体质等级分布的差异。

3.数据分析

用于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来源于江西省体育局在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3~6岁儿童体质状况的监测及调查。2014年江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幼儿人群,分别按性别、城乡进行分组。3~6岁样本人群每一岁为一组共计16个城乡、性别、年龄组。城镇样本从城市幼儿园抽取,农村样本从行政村幼儿园或行政村中抽取。共获取6113个有效样本。

3.1性别年龄和体质等级的对应分析

以性别年龄和体质等级为行、列变量,各监测结果人数为权重,用SPSS软件进行对应分析。运行后得到结果:给出了总惯量、卡方值及每一维度所解释的总惯量的百分比信息。从中可以看出,由相伴概率为0.000可知,通过了卡方检验,表明行向量与列向量不独立,有很强的相关性。奇异值代表行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0.191是一维度行分值与列分值的相关系数,0.048是第二维度行分值与列分值的相关系数,0.043是第三维度行分值与列分值的相关系数。惯量是指特征根,主要用于说明各个维度能够解释列联表中两个变量间的联系程度,在第一、二、三维度上的惯量值分别为0.037、0. 002、0.002,对应右侧的惯量贡献比例分别为89.7%、5.8%和4.5%,由此可知,第一维度就能够解释总信息量的89.7%,因此从第一维度就足以反映性别年龄和体质等级这两个变量间类别的差异。

由上述分析已知从第一维度就足以反映性别年龄和体质等级这两个变量间类别的差异,所以图1中可以通过观察各点在第一维度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学龄前儿童体质等级分析从左到右依次是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体质等级逐渐降低,而从左到右(即学龄前儿童体质由好到坏)的性别年龄依次为女5岁、女6岁、男5岁、男3岁、女4岁、男4岁、女3岁、男6岁。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学龄前儿童的体质是明显优于男性学龄前儿童的,其中男性6岁学龄前儿童明显处于不合格的区域内。另外,从图中不能明显看出不同年龄学龄前儿童间的差异。

3.2城乡年龄和体质等级的对应分析

同理,以性别年龄和体质等级为行、列变量,各监测结果人数为权重,得到结果可知,相伴概率接近于0,通过了卡方检验,即行向量与列向量不独立,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一维度能够解释总信息量的83.5%,第二维度能够解释总信息量的10%,第三维度能够解释总信息量的6.4%。故第一维度基本可以解释总信息量,反映城乡年龄和体质等级这两个变量间类别的差异。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共能解释总信息量的93. 6%,两个维度完全可以反映城乡年龄和体质等级这两个变量间类别的差异。

可以看出,乡村学龄前儿童均在图中上半部分,城镇学龄前儿童中除了5岁学龄前儿童均在图中下半部分,城镇学龄前儿童均在左侧,乡村学龄前儿童除6岁外均在右侧,故乡村与城镇学龄前儿童存在显著差异。从中心点与优秀等级连线做向量,可看出城镇各年龄学龄前儿童均比乡村学龄前儿童更接近优秀等级,由此说明城镇学龄前儿童体质明显优于乡村学龄前儿童。从年龄上看无论乡村还是城镇,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相对不如其他年龄的学龄前儿童体质。

4.结论及建议

4.1男孩的体质等级明显不如女孩。幼儿孩童时期,女孩生长发育本就快于男孩,而且学龄前儿童的男孩并未显示男性特征,故男女性学龄前儿童体质本应无异。另一方面,多年来受计划生育的影响,多为独生子女,年轻父母多在外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老一辈免不了还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加上对孙子的宠溺,不少男孩被养育得未免有些娇弱。建议父母及长辈在对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对男孩的培养上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不要纯粹的宠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独立参加适量的活动。

4.2城镇学龄前儿童体质明显优于乡村学龄前儿童体质,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的学龄前儿童有更好的生长环境,城市的学龄前儿童不论是在教育,医疗,公共环境等各方面的都有更好的保障。建议政府加强乡村建设改善乡村儿童的生长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的幼儿都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1]肖文忠.2014年江西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http://www.jxsport.gov.cn/system/2015/12/29/010390672.shtm l,2015-12-29.

[2]涂春景,张三花.基于首位灰列GM(1,1)模型的我国3~6岁幼儿体质动态预测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6):907-912.

[3]贺鹏,王雯聪,王云飞,张辉.基于对应分析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居民体质监测等级分布状况[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8(1):62-65.

查伟雄(1963.10-),男,汉族,研究方向:社会统计,教授,华东交通大学;熊吟琪(1992.12-),女,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统计,华东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江西省城乡体质
模拟成真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