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刍议

2016-02-12李荷皎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学时课外俱乐部

李荷皎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刍议

李荷皎

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2-3-2-1”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大学四年连贯化”的公共体育教学新模式,以期为推动我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7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传统的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向纵深领域逐步推进的新时代背景下,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近些年,在《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的指导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都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篮、排、足、乒、羽、网球等大小球类运动以及太极拳、体育健身气功等课程均已开设,几乎囊括了所有适合大众运动的体育项目,而且体育场馆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在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上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1.现状分析

1.1课程时间短,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连续性。

据调查显示:一年级普修、二年级选项的课程类型占国内高校的48.5%,虽然俱乐部制体育课是当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但由于受国情和各种条件制约,开设这类课的高校在国内仍然为数不多[1]。选项课的开设一般每学期是1-15或者是1-18周,每周一次课,一次课2学时90分钟。学生考试成绩合格后在三、四年级就不用上体育课了。一、二年级很多学生除体育课外以及三、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平时很少参加体育活动,这便严重妨碍了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参加体育活动的连续性,不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和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终身体育教育、运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1.2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发展与提高。

在体育教学形式上,各高等院校基本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据学者高亮设计的你最喜欢的体育理论教学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大班课堂讲授的仅占5.09%,而喜欢实践课中有机分散讲授和无固定时间的报告性专题讲座的分别占到了52.82%和42.09%[2]。大学体育课出现课内、课外的分割,使大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范围狭窄化,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运动健身常识,体育运动潜力、运动兴趣得不到发掘,学习的内容得不到巩固和深化,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体质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1.3选课制度缺乏灵活性。

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的选课制度应遵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的原则。这是改革成功的一面,但也出现学生选课时每学期只能选一个项目、不同学期重复选项的现象,还有的学校学生一年选一个项目,一个老师,同一个上课时间和地点,大学里面一门课上一年还在同一地点还是很少见的。每一个项目限制所选人数,许多学生选的项目都是被迫选的别无选择的。这样的选课制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很多学生失去的运动的兴趣。现代教育归根结底是个性教育,也就是创造性的教育,大学体育课更应如此,如果连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不能满足,何谈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1.4教学的内容缺乏多样性。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变化,为学生提供的选项内容不丰富,教学内容的开设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要。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现有的教学资源,现有的师资力量来开设的,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为学生多开设一些教学内容,一些条件差的学校,为学生开设的体育内容非常有限。教学内容大多是一些传统的教学项目,这些项目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缺乏变化,虽然学校一直提倡教学内容的完善,但实际上一些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并没有开设教学,这种供求的矛盾成为公共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思路

2.1建立“2-3-2-1”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2”即一年级课程设置为每学期是1-15或者是1-18周,每周一次课,每次2学时的课堂教学。内容以体育基础为主,着重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培养。这当中既包括体育基础理论,如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各运动项目的专项知识。既丰富其体育理论,拓宽知识面,又通过专项体育运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其体育爱好,提高运动技术与技能,为今后自发和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打下理论与实践的坚实基础。

“3-2-1”是指从二年级开始,对体育课程设置作出重大改革,以行政班为单位二年级每周开设3学时,其中2学时为必修课,1学时以课外活动形式实施、三年级每周2学时的课,分别以课外组织形式实施,四年级每周1学时,加强体育老师的指导,任由学生自由选择锻炼时间,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锻炼身体。以行政班为单位,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向心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首先在班级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从而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体育习惯,最终获得自主锻炼身体的能力。

2.2新模式的实施途径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应以课外活动和健身俱乐部的形式来实施。首先课外活动课程的开设时间多集中在下午4点以后课外活动时间和晚上,也可利用周六、日全天,目的是将课内外时间有效整合,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引导学生开展类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专项水平、掌握锻炼方法和增强学生体质。在这当中,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协会领头羊的作用,精心组织,大力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以点带面在全校范围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促进知行统一的终身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同时积极开发以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程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满足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运动技能的追求。

俱乐部是指设立各运动项目的单项俱乐部,由学校体委、公共体育教学部和学生社团统一管理,各司其职,把学生在俱乐部的成绩也纳入学生总的学分管理中。各单项俱乐部均可按水平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是以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相当于各个单项的校际最高水平,可代表各院、系参加各类竞赛。第二层是面向大部分学生,以健身、健美、娱乐为目的。第三层是以体育困难生为对象,以提高他们的基本运动素质和对体育的兴趣为目的,各层次的俱乐部都应有教师指导和活动内容、计划等,应建立相应制度[3]。

2.3建立相应的课内、课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由任课教师进行合理的评价。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段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体育学习的起点差异很大,同样的学习结果往往并不能表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尽了同样的努力,任课教师必须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价值判断。除了技术课的评定以外,平时成绩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许坚老师调查研究后构建的高校体育课平时成绩评价体系包括有:平时测验采用《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评价;学生成绩进步幅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主要由教师进行合理的比较判定[4]。

课外活动应以各院系为基础,行政班为依托。各院系要为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条件,院系学生会、学生社团辅助主管老师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管理,以便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有序开展,对课外体育活动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院系应对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规模与人数做好记录,每次都要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每个班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个同学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每次参加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达到什么样的强度,做好记录。也可以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实施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措施,例如把记录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等。

高校体育俱乐部应以各单项俱乐部为基础,以非盈利性为原则,以增进学生体质,掌握科学的健身常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为目标。俱乐部可以组织高水平队员通过参加各项比赛,招募社会资本,或是获得学校的补贴和奖励来完善俱乐部的各项设施,改善俱乐部的各项条件。这样那些具有某些身体缺陷的同学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一项运动,不再为因手臂的残缺拉引体向上而尴尬,不再为得了脊柱炎而做仰卧起坐而犯愁……

3.结束语

总之,高校公共体育的开设对于学生科学健身知识的培养,终身体育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公共体育的发展作为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对于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如何在新时期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之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待于更多的学者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3]林立,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94-96.

[2]高亮.学分制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520-521.

[4]许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4),49-54.

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01089171137)。

李荷皎(1984-),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助教,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学时课外俱乐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小满课外班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