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纳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6-02-12李晓克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全纳体质教学内容

李晓克

全纳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李晓克

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特殊群体,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全纳教育倡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以全纳教育作为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改革的理念支撑,反思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的内容与评价体系,使高校体育教学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对于实现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公平有着双重意义。

全纳教育;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55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公平化,同样体现在学生享有教育权利的公平化。积极探讨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公平,特别是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的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教育改革值得研究的问题。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保证每一位高校学生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教学,是每一学生的权利和内在需求。高校体质弱势群体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特殊群体,保证每一位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将是实现高校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全纳教育是实现全民教育和公平教育的基础,如何将全纳教育思想贯彻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使其成为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理念支撑,引导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育人目标的实现,对于实现对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公平有着双重意义。

1.全纳教育的内涵

全纳教育始于人们对“特殊教育”问题的关注,在1994年的“世界特殊需要大会”上被明确提出,并在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举办的国际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重新解释。全纳教育强调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在教育中得到尊重和承认,学生的教育需求应得到满足。全纳教育理念已经从特殊教育的范畴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并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2.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的界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接受教育,其中包括一些身体上存在残疾和疾病的学生。此外,近年来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学生中超重、肥胖和瘦弱的学生比例不断增加,这些学生在完成一些运动项目时有些力不从心。这些学生游离于体育课的主体之外,渐渐被边缘化,形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本文将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定义为三类:第一类身体存在残疾的学生;第二类身体患有慢性病的学生;第三类身体存在超重、肥胖或瘦弱等情况,运动能力较弱,体质测试不能达标的学生,此类学生是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人数中最多的。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难点和最薄弱环节。

3.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生命关怀,体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本体功能是赋予人以价值生活之能力,要求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生存尊严和理想追求,给人以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和完满人格的自我塑造[1]。体育不仅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健康有很好的存进作用,对体质弱势群体还有积极地生命教育意义。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体验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获取生命的意义,学会珍爱生命。体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参与的过程,更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恢复和提高,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生命运动不息和生命力的强大,以及体育运动带给学生超越自我的运动精神体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但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体育弱势群体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常常处于教学的劣势地位。教学缺监管,保健课程的随意开设,体育免试和随班混读处于常态,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需求没有得到尊重和满足。缺乏生命关怀使体育教学的育人目标弱化了。

3.2缺乏全纳教育的教学理念指引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的方向指引。全纳教育倡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反对对任何学生的排斥。但目前体育教师还没有建立起全纳教育的教学理念,使体质弱势群体在教学中处于劣势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尊重,教学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体质弱势群体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要体现差异化和特殊性。教育部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普通高校必须要开设体育课程,对部分特殊群体的学生,要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这为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证。目前体育课已经成为高校的通识课程,绝大部分高校也根据规定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很多高校比较随意,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流于形式,课程以保证学生考核能顺利过关为目的。而面对学生的不同需要以保健为主的课程目标过于单一,已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那些超重和体弱的学生要面对和其他普通学生一样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标准,这种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授课形式,很难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只能增加他们的失败感和自卑感,从而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

3.2.2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缺乏必要的监督。由于教学理念的缺乏,很多学校领导对课程没给予足够的重视,保健课教学被排除在教学检查之外,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有教师自己完成,教学的实施往往也处于教学监管之外。而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更是无从监管。

3.2.3教学评价单一化。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不仅在内容选定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有其特殊性,在教学评价更要突出其鼓励和发展的功能。体育教学中终结性评价往往是主要的评价形式,而终结性评价又以运动技能的完成情况和体能情况作为评价标准,这恰恰是体质弱势群体的最为缺失的。体育教学对于体质弱势群体来说,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使自己的身体机能得到相应恢复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运动过程使他们感受生命的价值,建立生活的自信,得到全面的发展。单一的评价形式难以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做出客观评价,对学生也难以起到鼓励和促进作用。

4.全纳教育理念下的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改革

4.1更新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实施和创新的方向指引。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关注所有儿童的教育需求、关注集体、关注合作[2]。在教育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某一方面的上的“特殊”就将其排除在教育的大门之外,全纳教育主张每一名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一名儿童都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应加强学生的参与和减少对学生的被排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纳教育的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要将他们由“隔离”状态融入到体育课堂的集体学习中,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提升他们的自信感、集体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态度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此外,通过体育教学过程,还可以让普通学生慢慢了解、接受并帮助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最终达成全纳教育的宗旨。体育教学的管理者要全面掌握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学要求,重视高校弱势群体教学,建立监管评价体制,构建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满足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教学需求,推动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的科学发展。

4.2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体系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预期成果。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目标应体现更多的生命关怀,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身体状况与运动经历,共同制定教学目标。由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传统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更使他们望而生畏,而共同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调动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有效途径,教学目标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获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完成自己的体育课目标,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和心理体验,达到身体机能的提升的同时建立生活自信,更好的融入到体育学习中,使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体育课知识、心理和社会的三维育人目标。

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以教学目标为前提,还要充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身体状况是教学内容顺利实施的基础,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因此还要以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为依据,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虽然很多开设的体育保健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不能一味的只是保健课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将更加多样化,被动的安排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的选择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投入。当然,由于受学生个体差异性大和学生数量不多以及教学资源不足的影响,像普通学生一样完全做到由学生自主选课目前还不现实,但可以根据目前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开发适合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

4.3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全纳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鼓励与发展功能。评价的主体要由过去的教师主导变为教师、学生的多元主体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弱势群体学生与弱势群体学生、正常学生和弱势群体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多元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与进步情况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要多纬度,既要有适合个体的体能评价标准,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目前的身体发展状况,自己能达到的程度和以后要努力地目标。还要有认知层面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应该怎样选择体育项目进行锻炼促进自己的发展。

4.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和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特别是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要求教师有进行特殊体育教学的能力,对于肥胖、超重和体弱的学生不仅要求教师从观念上接受学生,反对排斥,还要有将他们吸引进体育学习中,调动他们积极性,进行分层教学的能力。但目前从事高校特殊体育教学的教师还不能满足特殊体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对于体质弱势群体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的更新。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在岗的体育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培训,开展全纳教育理念的学习,转表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体育教师开展弱势群体教学的能力,是推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的关键。

5.结论

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就是要确保在教育这个体系最薄弱的部分能够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从而保证人人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3]。体质弱势群体是高校学生中的成员,但在体育教学中他们被特殊化和边缘化,教学需求被排除在正常体育教学场域之外。全纳教育理念倡导每一名学生享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反对任何形式的教育排斥行为,尊重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提倡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在全纳教育理念下探讨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改革,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诉求,更是高校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1]刘文雅.生命关怀视阈下残疾人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探究[J].教育探索,2013(2):155-157.

[2]黄志成.试论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1,(3):17-22.

[3]陈家斌.我国弱势儿童教育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9,(3):3-5.

李晓克(1981.8-),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讲师,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全纳体质教学内容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女性认知方式在科学教育中的全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