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区训练在篮球选项班中的作用研究

2016-02-12李如松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核心区稳定性篮球

李如松

核心区训练在篮球选项班中的作用研究

李如松

核心区训练最近几年在竞技体育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关于核心区训练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还属于一个新的课题,大家都还处于探究阶段,特别是篮球教学的核心区的训练,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也是为数不多。通过总结归纳其概念和作用,强调其在篮球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当前篮球选项班教学以及为当前从事此方面的学者和教师提供参考性建议和意见。

核心区训练;篮球教学;普通高校;作用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34

1.核心区的释义

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产生的力量。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深层小肌肉进行的训练。核心稳定性是指身体在不同姿态下核心部位的联合体的稳定程度。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区进行的力量、平衡、灵活性、柔韧性等能力的训练。核心稳定性包括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是对姿势和平衡的保持,动态稳定性是维持动作的产生和控制。静态稳定性是动态稳定性的基础。高效、完整的核心区训练通过提高运动员动态控制能力,以完善能量高效传递效率[1]。BILL FORAN认为核心稳定性建立在核心力量基础上,辅以灵活性和柔韧性、协调能力、局部肌肉耐力、心血管机能综合作用来实现。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基础,为了达到高效的动态稳定性,需要上述多种素质综合发挥作用。如果灵活性和柔韧性不佳,专项动作中的动态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灵活性利于保持身体完成动作的精细化调控,以及高效的时间控制和机体协调[2]。总之,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基础,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功能性的表现,核心力量、人体主要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相关肌肉的柔韧性等因素共同影响着核心稳定性。

2.核心区训练在篮球选项班教学中的作用

核心区训练起源于人们运动康复深入研究。Goff[3]根据肌肉功能不同将核心肌肉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稳定肌的位置较深,多为单关节肌,主要通过离心收缩来控制身体的活动和保持身体姿势。运动肌位置较浅,主要是双关节肌或多关节肌,通过向心收缩产生力量和进行加速度运动。另外,从解剖位置关系来看,Bergmark[4]将核心肌肉分为整体肌肉和局部肌肉。整体肌大多处于身体浅表位置,主要负责控制脊柱运动和方向,多为长肌,这些肌肉收缩通常可以产生较大的力矩,引起大幅度的运动。而局部肌肉则可以通过离心收缩控制脊柱的曲度以及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核心区训练应运而生。训练过程中,核心区训练主张同时兼顾深层稳定肌和表层运动肌。在高度不稳定支撑的状态下进行力量训练成为激活、调动核心稳定肌的有效方式,因此,核心稳定性训练成为核心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2.1修正身体形态,塑造专业体型

我国高校学生个体现状不容乐观,排除个体差异的因素,更多地反映了应试教育下的体育课程的缺失,我国高校学生表现出以下特点:①下肢力量强,躯干和上肢力量弱;②伸肌力量强,屈肌力量弱;③大肌群力量强,协同肌及小肌群力量弱。造成中国学生外强中空的状态,同时忽略了背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往往表现出弯腰驼背,通过专业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调整躯体四周的肌力平衡发展,塑造紧凑、挺拔的身体形态。

2.2掌握基本技术的需要

2.2.1支持作用:篮球运动时刻处在一个不稳定的无固定支撑的状态中,学生不仅需要保持身体平衡而且还要时刻保持身体在运动中的姿势,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就主要取决于核心区的改善。可以说,核心区对发展赛篮球技术起着关键的支持作用。

2.2.2枢纽作用:技术动作是各个肌肉群协同作用的“运动链”,当四肢发力时,躯干核心肌群蓄积的能量从身体中心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传导,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条件。有人将核心部位视为人体运动链的枢纽,将核心力量看做肢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2.3核心区是运动中稳定的支点,随机动作的前提

按照田麦久向群理论分类,篮球运动属于既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项目,根据分类,力量素质是此类项目中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可见力量素质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NBA明星空中闪躲腾挪的各种动作正是建立在稳定的躯体核心上,体态的不断变化与躯体支点的快速重建是对“变”与“稳”最好的诠释。

2.4提高运动员动作协调能力,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协调用力运动员才能保持水中的正确技术动作,拮抗肌的有效放松才能防止动作僵硬,节省能量,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速度。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躯干能够得到稳固的支持,四肢的应力也就随之减小,肢体自然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2.5核心区训练是篮球运动中激烈对抗的保证

人体在运动中稳定的核心一方面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同时也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部分专家认为任何动物的脊椎或骨盆已被视为一个“能源泄漏点”,原因在于所谓的核心区的相对薄弱能消减和缓冲传递过程中的力,篮球比赛中对抗激烈,只有瞬时动员更多的肌力才能在对抗中完成动作,这就需要力的连贯传导和集中释放,例如:中锋对抗中的转身需要下肢的力量带动转髋,体前变向突破需要迅猛蹬地、快速转体、探肩放球一气呵成,长传球的蹬地、转髋、挥臂的类似鞭打的动作,核心区承载着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

2.6延缓学生疲劳,预防运动损伤

快速发力动作中,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确保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发挥关键的作用,预防急性损伤的发生。另外,如果只注重大肌群的力量训练,小肌群在每次大运动量训练中就极易疲劳,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运动损伤。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核心区训练包括核心力量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两者相辅相成,核心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基础,核心稳定性是核心力量的具体表现。

3.1.2核心区训练是篮球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3核心区训练能控制身体平衡、改善篮球技能;减少篮球运动能量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延缓学生疲劳、预防运动损伤。

3.2建议

3.2.1加强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普及,不仅在篮球,在其他各个项目上都应该加强其核心力量的训练。

3.2.2各高校在篮球体育课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区训练,让核心区训练真正为篮球运动服务。

3.2.3制定合理的核心力量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并根据学生自身特别制定。

3.2.4在体育课中变换教学方式和方法,科学统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确实做到因材施教。

[1]冯建军,袁建国.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11):65-69.

[2]Bill Foran.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M].袁守龙,刘爱杰,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0-27.

[3]Goff B.The application of recent advances in neuro2 physiolo-gy to Miss R Rood’s concept of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J].Physiotherapy,1972,58(2):409-415.

[4]Bergmark A.Stability of the lumbar spine:a study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J].Acta Orthop Scand Suppl,1989,230:1-54.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9.036

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JD813)。

李如松(1975-),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体育及社会体育,副教授,宿迁学院体育部。

猜你喜欢

核心区稳定性篮球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