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党何以兵败如山倒

2016-02-12汪苠

统一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祖国大陆朱立伦马英九

■ 汪苠

国民党何以兵败如山倒

■ 汪苠

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与立法机构选举出现“一边倒”现象,民进党大胜、全胜,国民党大败、惨败。人们都在问,创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就的国民党何以如此大败?是什么原因或因素让国民党如此不堪一击?短短4年时间国民党减少300多万选票,同时输给对手300多万选票,如同在战场损失近半兵力。国民党大败,看似历史偶然,是一场选举失利,实为历史必然,是一百多年来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演变的结果,是诞生于中国大陆的国民党脱离母体在台湾岛生存与发展遇到的瓶颈。败选看似马英九的罪过,是其政绩不佳,经济没搞好,民生没改善,实是民粹政治使然,政治绑架了马英九,绿营“困死”了马英九。可以说,这次国民党大败,有大历史发展背景,有社会结构变迁因素,有整个社会“国家认同”与价值观念变化的原因,也有技术层面问题,诸如党内矛盾与斗争、党主席朱立伦决策失误与王如玄军宅风波等等。可以说,国民党败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要分清主次,要了解何为关键性或主要因素,何为次要或技术性因素。

台湾社会本土化与绿化大趋势

就台湾历史、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发展演变以及国民党从祖国大陆到台湾发展进程观察,国民党在台湾政治民主化之后的生存与发展一直面临本土化问题巨大挑战,一路走衰,政治版图一直在缩小,实力一直在下降,马英九上台执政是陈水扁执政暴冲与腐败大案造成的回光返照,并不能改变国民党在台湾走向衰败的历史结局。

选民投票行为与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制约,但在台湾目前“国家认同”处于历史大变动的进程中,在民粹主义持续高涨的过程中,受整个社会意识、国家认同、政党政治属性影响很大。

台湾是一个岛屿,与母体祖国大陆相隔台湾海峡,况且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未能实现统一,经历政治民主化后,台湾社会与政治本土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这一趋势从蒋经国执政后就已开始。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更是自上而下全力推动本土化,推动本土化或台湾化教育,造成近30多年来台湾社会主体意识或本土意识持续高涨。有民调显示,80%以上民众认同“台湾主体意识”。强化本土意识正是民进党的基本政治主张与政治号召旗帜,却是国民党发展的罩门与伤痛。因此,尽管民进党自失去政权后并没有大的改革与进步,还是一直“为反对而反对”,而且强烈“反中”,但选情却一路看好,不受任何事件或因素影响,最后赢得大选,关键就在于台湾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在于民进党以本土政党自居,宣称它才代表台湾人的利益,在于台湾民众本土意识与主体意识高涨,日益认同民进党宣扬的本土主义、本土至上的政治主张与价值。国民党却被视为“外来政权”或“非本土政党”,两岸政策“亲中卖台”,甚至认为国民党不爱台湾,无法维护台湾人的利益,如何能让台湾选民支持这样的政党?蔡英文与民进党在选举中一直讲“把台湾赢回来”,而不是说夺回政权,也是在强化国民党不是本土政党,甚至不是台湾人的政党,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是以不当手段将“台湾夺走”了,只有本土政党取得政权,才能维护台湾或台湾人的利益。特别是新一代青年受“本土文化”教育或“文化台独”影响,政治意识比较“倾独”,即蔡英文所称的青年人具有“天然独”成份,当然会普遍支持民进党,不支持国民党。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要赢得选举是非常困难的。

与台湾本土化发展趋势相关,台湾整个社会呈现“绿化”与“独化”趋势。“绿”是民进党的标志,也是“台独”分裂势力的代名词。整个社会“绿化”,就标志着台湾社会转型发展这种趋势,绝对不利国民党选举,相当有利民进党选举。尤其是台湾媒体严重“绿化”与“倾独”,“打马”、“攻蓝”、“反中”成为当下台湾媒体主流。可以说,民进党或绿营掌握了台湾话语权,国民党则彻底失去了台湾话语权。特别是绿营媒体彻底扭曲与污名化两岸关系发展成果,如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国民党精英视为“买办”,将马英九的两岸交流与合作政策视为“倾中卖台”,大力宣扬两岸和平红利分配不均,为权贵垄断等,结果两岸关系发展成就没有转化为国民党选举的助力,反而成为包袱。

出现一股“反中”与“倒国”恶流

近年来,台湾社会呈现出一种更为怪异的现象与发展趋势。一是台湾社会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惧中”、“恐中”、“抗中”、“拒中”、“反中”甚至“仇中”气氛。一方面,祖国大陆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上升,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出口市场与第二大进口市场,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企业开始迅速“走出去”在全球投资,民众赴全球旅游,而且规模均日益增大,尤其是军事现代化迅速发展,不时展现新的先进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台湾在创造了经济奇迹之后、在政治民主化之后却走上了衰落之路,经济增长显著放慢,竞争力下降,薪资停滞,两岸形成新的强烈反差。台湾民众开始对祖国大陆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威胁感、挫折感。在两岸发展出现巨大反差的情况下,祖国大陆又积极推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对台湾不断“让利”,两岸签署多个协议。这本来是造福台湾民众与经济的一件好事,但在台湾却出现了另一种局面,担忧、恐惧与反对,不仅强烈反对祖国大陆企业对台投资,视祖国大陆投资为“入侵台湾”,而且还发生了震动海峡两岸甚至国际社会的“太阳花学运”。由于国民党是执政党,马英九当局积极推进两岸合作,自然也成为台湾民众反对的对象,视为“亲中卖台”,是“买办”,垄断两岸红利。在这样的社会气氛之下,国民党要赢得选举,谈何容易。

在上述社会政治背景下,近年来岛内出现了一股强烈的“反国民党”、“批国民党”、“倒国民党”社会气氛与情绪。岛内持续盛传“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支持国民党,台湾变香港”的口号,大多新兴社会政治势力如基进侧翼、“时代力量”、社会民主党以及“台联党”等,主要扮演民进党的“侧翼”角色,主要目标是全力攻击国民党,推翻国民党政权,让国民党在立法机构席次不过半,让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这股强烈的“倒国民党”气氛对国民党的选情影响很大,最后也完全实现了它们的战略目标,推翻了国民党政权,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而且让国民党在立法机构席次不到三分之一,绿营占了绝大多数。选后,民进党会继续“追杀”国民党,国民党的困境并没有结束。

另外,近年来,受颜色革命与占领华尔街运动影响,台湾兴起新一波社会运动,普遍称之为公民运动。这股新公民运动在台湾风起云涌,接连爆发“反林文苑拆迁事件”、“反大埔征地事件”、“反旺中并购案”、“声援洪仲丘事件”、“太阳花学运”、“反课纲微调”等各种抗议或抗争事件,主张决策公开透明,公民直接参与,等等。伴随公民运动高涨,台湾还出现一股“左翼社会思潮”,高举公平正义与分配正义大旗,反对贫富差距扩大,反权贵,反财团垄断,反高房价。这一波公民运动与左翼社会思潮,非常不利于被视为“右翼政党”的国民党选举。这也是国民党大败的重要社会因素。

国民党自身问题如山

长期观察,国民党发展面临的核心或关键因素是“中国路线”与“本土路线”矛盾日益突出,难以取得平衡点,找不到更合适的发展方向。这是国民党发展的难题,也是选举面临的最大挑战。当整个社会向本土化转向的时候,国民党与祖国大陆合作的所谓“亲中”路线就成为包袱,不利选举。但包括坚持“九二共识”的“两岸牌”又是国民党对抗民进党的“王牌”之一,如何敢放弃,从而让国民党陷于两难。

当然,国民党传统的论资排辈旧文化,党内矛盾与斗争,人才严重缺乏与不足,党主席能力不足,让民众对国民党失望,也是国民党大败的重要因素。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党,初选中一时竟然没有人主动出面参选,成为“世界民主政治奇迹”。特别是最有能力参选、最该参选的人,也就是党主席朱立伦,却不愿选,坚决不选,重挫蓝营士气。有些所谓大佬等着人“抬他出来”参选,却不愿意自己积极争取参选,完全与当代民主政治格格不入,如何能吸引选民支持?最后,不具备实力统领全党与参加大选的“二线”人物洪秀柱决定参加党内初选,虽然意外胜出成为党的正式候选人,却得不到党内支持,没钱没财没人没资源,造成选情低迷,引发党内更为复杂的矛盾斗争与不安。持续数月之后,在离大选不到百日之时,国民党又启动“朱上柱下”的“换柱”行动,党中央推翻原有决定,重新决议让原本坚决不愿参选的党主席朱立伦参选,不仅犯了临阵换将的兵家大忌,而且造成国民党破坏党的制度风险,也让朱立伦的政治诚信破产,同时再次造成党内分裂与矛盾。国民党的选情并没因换人而改变,朱立伦的民调支持率始终在20%左右,一直没有明显起色。

特别是朱立伦选择的副手王如玄,陷入“军宅案”炒房风波,对国民党选情雪上加霜。问题是,朱立伦为何没有吸取蔡英文上届选举时副手苏嘉全炒地风波所造成败选的教训,做出这样的人选决策。另外,在对社会观感具有特别指标意义的不分区立委名单问题上,朱立伦的决策再次让人大失所望,将争议甚大、社会风评不佳的王金平列为第一名,而且还将一些没有政治前途的政治人物列入名单,引起很大争议,无法让民众满意。要民众支持这样的政党,是很困难的。

就选举策略而言,在世代交替与新世代兴起的情况下,国民党应主打青年牌,争取青年人支持。可是,朱立伦可能认为青年人已倒向民进党,不易争取,因此没有主打争取青年政策,而是主打“中老年牌”,打出“阿妈牌”,在关键时刻的电视竞选广告中还以一个60后中年人的人生经历与对现状的叙述争取中年世代,结果被认为在制造世代矛盾,引起争议,再次失去青年人支持。

马英九执政绩效不佳之假象

在民主政治社会,在选民求新求变与对执政者期待不能实现就要求换人的普遍性规律下,执政党背负沉重的执政包袱,做不好就下台。台湾也逃不过这一迷思。

表面看,马英九执政8年尤其是后4年,台湾经济总体表现不佳,经济增长率不高,外商投资缩减,贫富差距扩大,薪资停滞,民众无感,民众对其执政强烈不满,“无能”成为马英九的施政标签,支持率屡创新低。就选后台湾民调观察,有43%的人认为马英九要为国民党败选负责。如此看来,政绩不佳成为国民党败选主因,也得到两岸许多学者共同认可。

然而,台湾经济与民生真相如何,这些问题是不是马英九执政造成的,却没有人关心或探究,基本上是人云亦云,完全受台湾媒体误导与扭曲,结果谎言讲一万遍就成了真理,成了大家的共识。近年来,经济形势不好,增长放慢,这是全球性问题。台湾经济与民生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台湾民粹政治造成的,不是马英九所能改变的。马英九执政后,推动的每一项经济民生议题改革或政策,都会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每个群体或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都希望按自己的愿望来改,只要自己的利益受损,就强烈反对,根本没有共识,也不可能有共识。何况,民进党与“台联党”在战略上早就制订了“打马”战略,就是要将马英九执政搞烂、搞垮,如此民进党才能上台执政,否则,支持与配合马英九执政,民进党如何能够执政?因此,民进党从来没有支持过马英九的任何改革与经济政策,无论好坏,不论是否有利,一概反对,一概抵制,台湾经济如何能够发展?民生如何能够改善?但最后的恶果,只能由执政者马英九承担,民进党收获胜利果实,成为选举赢家。

特别是,台湾民众最关注的贫富差距与薪资停滞问题,本不是马英九的错,也不完全是马英九的责任。台湾的贫富差距指标,与过去历史比较是扩大了,但近年一直在改善,不论是基尼系数还是家庭收入五等分位倍数都在缩小。台湾的基尼系数为3.4,在世界上是最理想的分配状态。况且贫富差距扩大是世界趋势,不是马英九能改变的,也不是蔡英文所能改变的。但台湾媒体绿化,“打马”成为最廉价的牟取暴利手段,完全扭曲真相,选民跟风却不愿了解真相。同样,台湾薪资停滞已近20年,始于李登辉执政后期,在陈水扁执政时最严重,况且这也是当今全球发达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何将责任全归于马英九?可见,台湾的经济民生问题实际是假议题,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现象,不是马英九执政造成的,要改变很困难的,但最后还得执政者马英九来承担。显然,马英九只是台湾民粹政治的牺牲品,是经济民生问题的替罪羊,是国民党败选的受过者。

泛蓝分裂与分化老问题

泛蓝阵营是台湾一个重要的政治阵营,国民党是主体,包括了新党、亲民党等政治力量,但泛蓝却是一个凝聚力最弱的政治阵营,一直呈现不断分裂、分化状态。差不多一年前,国民党民意代表徐欣荣退出国民党,成立民国党,拉走一批国民党党员或蓝营人士,实际是一次小分裂。在不分区民意代表选举中,民国党获得约19.8万张票。在大选过程中,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再次参选,并与民国党主席徐欣荣合作,直接造成大选泛蓝分裂。特别是在选举过程中,宋楚瑜与亲民党继续强烈“批马”,攻击国民党候选人,对国民党选情造成很大危害。如果将朱立伦、宋楚瑜的得票数相加,得票率接近44%。再加上约100万不投票的蓝营选民,则蓝营总得票数达到约640万,与蔡英文的690万相差并不是很大。就民意代表选举,有18个政党参与不分区民意代表选举,泛蓝包括国民党、亲民党、民国党、新党、信心希望联盟党、军公教联盟党、中华统一促进党等,合计得票数521万,与上述朱立伦、宋楚瑜合计得票数相差不多。可以说,泛蓝分裂、分化与选民对国民党的失望,成为国民党大败重要原因之一。

民众“台独危机意识”被淡化

“两岸牌”与“统独牌”通常在台湾大选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可是这次大选,国民党的“两岸牌”失灵,“统独牌”不再,让民进党选举的最大弱点消除,国民党优势不在,败选就不足为奇。

一方面,国民党的“台独”危害论失灵、失效。选后台湾绿营智库民调显示,近62%的人对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发展有信心,就是佐证。另一方面,蔡英文提出“维持两岸现状”与回归“中华民国宪政体制”论述,强调在此基础上维护两岸发展现状,降低了广大民众尤其是中间选民对民进党“激进台独”或“法理台独”的担忧。许多人开始认为,蔡英文回归“中华民国现行体制”就是等于承认“宪法一中”,与国民党的政治主张没有多大差别。蔡英文这一新的政治与两岸论述,将选举中最重要的两岸议题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选前蔡英文开始承认1992年两岸“两会”在香港会谈的历史事实,“九二共识”是选项之一,也偶尔称中国大陆,而不是称“中国”。这些伎俩及策略性调整,也降低了民众对蔡英文执政对两岸关系发展逆转的担忧,反而对蔡英文更有信心。也就是说一向关键的两岸因素对选情的影响大大降低,反过来却是对国民党选情的最大伤害,让国民党的优势不再。

猜你喜欢

祖国大陆朱立伦马英九
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卖水果
不够用
对台湾青年在陆交流与融入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
祖国大陆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毒品犯罪立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