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2016-02-11王忠祥
王忠祥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法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新常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王忠祥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法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新常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面临着:教材内容重复、脱离现实,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部分教师政治信仰淡化、职业认同感缺失等诸多困境。突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困境的出路有三:一是变通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三是加强教师政治信仰教育、培育职业认同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困境;出路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这既是新常态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新常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必须承担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虽然自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均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师政治信仰和职业认同等角度,剖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面临的困境,思考突破困境的出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常态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教材内容重复、脱离现实
1.教材内容重复。教材内容的重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与中学政治、历史等相关课程教材的内容重复。以历史为例,学生的初中教材中有中国近现代史,高中教材中也有中国近现代史,学生升入大学后还要继续学中国近现代史,虽说理论性有所增强,但学生学习起来实在是提不起兴趣。第二,高校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复。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第五章和第八章内容高度重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八章的第二节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的第三节的内容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的第四节与《军事理论教程》相关章节的内容也高度重复。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个别具体课程自身也存在前后章节之间不同程度的内容重复。众多的内容重复,必将导致教师辛辛苦苦备课、讲课,学生却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
2.教材内容脱离实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对社会现实和学生关心的问题或是选择性忽视、不闻不问,或是泛泛而谈、宏观概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缺乏深层次、微观性及切中要害的论述,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结果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情绪,部分大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一种空洞的、乏味的、苍白的政治说教,就是一门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的“洗脑”课。虽然这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几经修订,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
1.教学模式陈旧。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完全突破“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单向、封闭的教学模式。所谓单一,表现为教法单一,过分偏重讲授法;所谓单向,表现为‘满堂灌’,缺乏师生互动;所谓封闭,表现为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忽视课外实践”[2]。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应有的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习惯于“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应该说,这种传统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可行的、有效的,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却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种满堂灌式的讲授法与新时期大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个性产生了冲突,违背了现代大学应遵循的教育规律,剥夺了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权利,无法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人们常说,“再优秀的演员如果总是千篇一律地重复扮演相同或相似的一个角色,观众看多了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同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总是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大学生也会产生听课疲劳,慢慢地就会误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政治说教、讲大道理,没有参与价值。
(三)部分教师政治信仰淡化、职业认同感缺失
1.部分教师政治信仰淡化。在社会大变革、思想大聚集、观念大交锋、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之下,面对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面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和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不住考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趋于淡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以致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话没有底气,讲课没有说服力,无法引起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想信念的共鸣,无法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少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甚至为了迎合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课堂上过分渲染、夸大社会阴暗面,随意抹黑党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发表一些偏激、片面,甚至存在严重政治错误倾向的观点。这对处于科学理想信念、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
2.部分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缺乏职业自豪感、成就感,觉得自己所从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甚至羞于公开自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身份,觉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难登大雅之堂,认为自己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只不过是“一个打杂工”而已,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教师。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规划个人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时,总觉得低人一等、矮人一截,内心充满惆怅、失落。试想,一个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会理直气壮地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吗?一个没有起码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成就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会充满激情地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吗?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淡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个职业认同感、职业自豪感、成就感缺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敷衍了事,甚至违背基本的政治原则,发表与本人身份不符的非马克思主义言论。
二、突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出路
(一)变通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1.灵活组织教学。应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的内容与中学阶段的政治、历史等相关课程教材以及高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间教材内容的重复属于结构性的重复。不能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在大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教材中就不能再出现这些相关基础知识。若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无法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再比如,不能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已经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的内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就不能再出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外开放方面的内容,因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材就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为了保证教材结构体系的完整,必要的重复是必需的。我们对教材内容的部分重复一味批评、抱怨都是片面的。我们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变通教学内容,灵活组织教学。具体来说,与中学政治、历史等相关课程重复的内容,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少一些概念性的讲解,多一些微观性、深层次的分析,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讲。这样既可以调动大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个别课程之间部分内容重复的问题,可以通过教研室的协调、各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予以解决。如果相关内容在先行开设的课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讲解,那么在后开设的课程中就可以略讲。对于个别课程自身前后章节之间内容重复的问题,甚至不需要通过教研室的协调,只要各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采用“前后相关内容集中在一起串讲;专题性比较强的一些内容,可以进行专题讲授”[3],内容重复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2.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材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做到两个吃透,一是吃透理论,二是吃透实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真正有机结合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真正吃透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必须做到小到基本原理的内涵外延,大到理论体系的构建都要吃透。同时,还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理论精髓。除了要吃透理论,还要吃透实际,这里的实际包括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所谓吃透社会实际,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有关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问题要辨得明、说得透,不能含糊其辞、敷衍了事。对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不仅要分析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还要阐明我们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难点、热点问题的态度和决心以及为此所采取的各种举措。所谓吃透学生实际,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学习生活情况、心理生理特点都要有一个相对准确地把握。只有吃透学生实际,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投其所好”。当然,高校政治思想课教师要时刻捍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性,不能为了一味迎合学生而标新立异,甚至违背基本的政治原则。
(二)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1.更新教学模式。要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呆板、单一、单向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须突破满堂灌式的讲授法,积极探索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各个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问题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第一,课堂理论讲授虽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会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但实际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变一味的理论说教为对典型案例进行理论剖析,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科学范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模拟教学法,积极创设情景和现实环境。比如建立模拟法庭,开展模拟演练;建立网上模拟课堂,鼓励大学生把自己的故事、自演的节目、喜乐会的场景和所闻所见拍录下来,制作成精美的视频,上传到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成为教和学的共享素材。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关注、思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运用问题教学法帮助大学生分析各种社会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解除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再组织课堂讨论,最后由老师点评分析。第四,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薄弱的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讲授内容,组织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利用公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政治信仰教育、培育职业认同感
1.加强教师政治信仰教育。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信仰淡化,党和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政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比如利用寒暑假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政治学习、社会考察。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主动地加强学习,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觉性、自信心,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纭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治观,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自信满满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地展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的兴趣。
2.关心教师工作生活。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感缺失的现象,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式关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生活,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称评定、教学科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以培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成就感。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加强自我职业修养,发挥自我职业效能,追求教师职业价值境界,提高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成就感。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成就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和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认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才能正确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想方设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
[1]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01).
[2]王忠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杨乃良.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重复部分重复及其解决之道[J].高教论坛,2008,(3).
[责任编辑游玉华]
G641
A
1671-6701(2016)05-0097-04
2016-08-06
2015年度江苏省党建研究会课题(编号:2015JYDJ-YB0117)、2015年度南京师范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DS2015C034)阶段性成果
王忠祥(1968—),男,江苏兴化人,硕士,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