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2016-02-11赵士红王春亮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河南红色资源

赵士红,王春亮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1000)

河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赵士红,王春亮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1000)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是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滋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沃土。河南依托深厚的红色底蕴,在红色教育体系构建、红色旅游开发、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也存在着对红色资源的重视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河南红色资源的良性和深度开发,必须切实加大保护红色资源的力度,提升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河南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河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河南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走一条红色历史与时代脉搏共振的传承和实践之路,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文明河南建设,让河南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

一、河南红色资源开发现状

河南红色底蕴深厚。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篇章中,河南涌现出无数先进人物事迹。从“将军县”新县到“小延安”竹沟,从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到林县红旗渠,从杨靖宇、吉鸿昌、彭雪枫到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等,河南大地一直红旗高扬,中原儿女用鲜血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留下了一处处革命遗址。目前,河南省共有2407处革命遗址,707处已列为县级以上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7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7个。387处革命遗址被命名为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2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0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77处[2]。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河南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1.红色教育体系已经形成。河南已经形成“三学院三基地”红色教育体系,即大别山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以“三学院三基地”为依托,河南盘活了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三学院三基地”建立了集“研究、保护、开发、传承”于一体的党性实践教育系统和红色资源利用平台。焦裕禄干部学院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全国13家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三学院三基地”成为全国党性教育的新亮点。2015年,大别山、红旗渠和焦裕禄干部学院共培训8万多人,培训效果得到学员的普遍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2.红色旅游开发成绩突出。河南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红色旅游成绩突出。目前,河南已有红色经典景区10家、红色旅游A级景区24家,其中4A级景区8家。河南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南北两片、中间一线”的格局,其中“南北两片”分别为信阳、安阳,“中间一线”为洛阳、郑州、开封、商丘。河南把发展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老区脱贫致富等结合起来,红色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河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35.29亿元,分别比2014年同期增长13.1%和15.3%,其中红色旅游占了一定比重[3]。

3.廉政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新县寓廉于景,让红色廉政文化“可看”。新县将廉政文化寓于红色景点建设之中,分别建成了廉政主题公园“清风园”和河南首家“省级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新县还建成鄂豫皖省委旧址等6个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实现“一处景区,两样功能”。新县苏区首府博物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等被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命名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此外,桐柏县建成的清风园廉政文化广场、将帅馆红廉文化陈列室等供人们参观学习,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同时,桐柏县还推出了大量廉政影视作品,并通过电视台、电台开展“红廉大讲堂”等。

4.资源合力效应凸显。河南注重红色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整合。河南在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与生态环境、风俗民情、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取得了较好的资源合力效应。在红色教育过程中,河南将红色、绿色、古色交融在一起,让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和教育。如信阳市突出红色、绿色两大品牌,积极整合资源,开辟出一条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大别山旅游带。

二、河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红色资源重视不够。第一,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不够深入。截至目前,理论界对于红色资源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关于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理论文章与书籍偏少。这种概念上的认识不足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导致了红色资源保护实践层面的无知。红色资源保护的理论宣传不到位,人们缺乏对红色资源保护的使命感、责任感。文物保护部门的红色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物质形态是承载红色精神的最具体的形式。第二,红色资源的闲置。有些地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大量红色资源常年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目前河南未定级别的革命遗址高达1700处,占革命遗址总数的70.63%[4]。有些红色资源位置偏僻,基础建设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十分落后,很少有人问津。第三,资金投入不足。河南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大多依赖财政投入,但大多红色资源地处偏远地区,一些红色教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资金短缺,红色资源的升级改造资金更是捉襟见肘。

2.红色资源的破坏。第一,开发中破坏。一些地方为了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擅自改建,甚至拆除红色文化遗址,代之而起的却是钢筋混凝土,严重破坏了红色资源的历史底蕴和魅力。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在接待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超饱和接待游客,这必然让红色资源不堪重负。加之,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存在一些乱扔垃圾、乱刻乱画、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造成环境污染和红色资源的破坏。红色资源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生态系统中,系统中的任何破坏都可能危及红色资源的存在。当前,河南一些重要革命旧址尚未得到有效保护,有的革命旧址尚未设置标志牌,甚至没有纳入相应级别的保护范围。大量红色遗址正在被有意或无意地拆除,有的遗址则濒临倒塌,抢救和维护工作刻不容缓。第二,自然的侵蚀。河南一些革命遗址年久失修,处于风雨侵蚀之中,常年无人管理,四周荒草遍地,个别地方甚至成了垃圾遍地、环境极其恶劣的场所。大量革命文物散落民间,处于无保护、无管理的状态。红色资源保护工作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形势非常严峻。总的来看,全省2407处革命遗址中只有212处保存完好,402处保存较好,保存一般的542处,保存较差的347处,保存差的334处。另有570处已经完全损毁,占遗址总数的23.68%,已失去了保护利用的价值[5]。

3.红色资源的滥用。第一,过度追求商业化。在红色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有些地方不顾红色资源所肩负的社会教化意义,甚至追求糟粕,使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在文化商业化的驱使下,一些红色教育基地绞尽脑汁搞创收。红色文化的选取也以游客的喜好为标准,本应丰富感人的红色文化却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出现了“伪红色文化”。同时个别媒体丧失了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与基本的良知,为博取眼球,常常陷入庸俗化和娱乐化的深渊,红色文化被裹胁为点缀性的鲜花,未能在媒体中发出强劲的声音。第二,歪曲革命历史和丑化革命先烈。有些地方导游在红色历史的讲解中不尊重历史,为了博取游客的欢心偏重猎奇性的野史,甚至从反动的历史人物身上寻找闪光点。微博、论坛、博客常有丑化英雄人物的各种论调。一些人妄图毁掉一个个经典形象,换来一些网民趋之若鹜的追捧。

4.创新不足。第一,传统精神与时代价值结合不足。红色资源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新内容。当前,由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将河南红色资源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相结合,碰撞出新的精神火花。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比较注重物化的红色遗迹、遗物的游览,而对于遗存所蕴含的当代价值则创新挖掘不够。红色资源难以发挥入脑入心的感染力。第二,红色话语表达滞后。红色文化需要用时代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何将过去的特殊历史转换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积极向上的话语形式亟待解决。红色话语被现实话语挤压的现象时有发生,红色文化表达偶有失语状态。第三,新兴媒体利用不足。红色文化宣传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但在新媒体空间红色文化声音微弱,关注度不高,红色文化地位堪忧,红色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一些红色网站信息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庸俗、虚假的信息。红色网站不仅数量少,而且设计呆板,往往停留于文字图片的介绍,视频资料挖掘不足。

三、河南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红色资源是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滋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沃土。为了促进河南红色资源的良性和深度开发,必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对红色资源要有敬畏之心,树立保护红色资源的理念,切实加大保护红色资源的力度,使红色资源惠及人民群众,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增强河南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1.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第一,红色经典改编规范化。红色经典改编是历史和现实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既要尊重历史,又要融入时代精神。因此,红色经典改编必须尊重红色经典的核心精神,把育人价值放在首位,弘扬主旋律,避免为博取眼球而曲意逢迎受众的喜好,积极发挥红色文化消解歪风邪气、激荡灵魂的作用。第二,红色经典创作时代化。新时期红色经典创作必须克服应景式创作,以经得起时间检验为标准。红色经典创作应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红色经典,塑造社会认同感强的红色人物,让红色血脉生生不息。如体现时代主题的豫剧《焦裕禄》《全家福》等会带给人们以精神的洗礼。第三,红色经典表现多样化。通过声音、灯光、美术、视频、动漫、实景表演等形式来展现红色经典,使红色经典表现形式让人们喜闻乐见。如《红色大别山》《信念的传承》《老两口的新长征》《红旗渠》《我眼中的焦裕禄》《旗帜颂》等已经成为鼓舞、涤荡人们灵魂的新的红色艺术表现形式。第四,红色经典推广市场化。红色经典的推广通过市场化途径,即通过提高红色经典的吸引力、表现力,使广大人民群众自愿接受红色教育。市场化的推广更有利于提高接受红色教育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打造精品、提高知名度。第五,红色经典发掘深入化。只有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精髓要义,揭示其时代价值,红色资源才能释放更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阐释,挖掘红色资源所承载的政治、教育、艺术等多重内涵,既要全面展现“红色乡愁”,又要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努力打造红色文化的精神殿堂。目前,大别山干部学院出台的《大别山精神研究规划(2015—2017)》设计了86个研究项目,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的时代内涵。

2.构建成熟的媒体运用体系。第一,积极发挥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色,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宣传红色文化,占领传统媒体的舆论空间;充分发挥电视媒体普及面广的优势,传播红色文化精品,发挥社会影响力;创作一批动人心魂的经典图书,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同时,要加大对于传统媒体的监督力度,提高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修养,提高其党性意识、人民意识。第二,促进红色资源与新媒体的结合。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6]。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因此,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宣传红色文化,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让红色资源得到永久保存。完善红色网站建设,充分利用音频、视频、音像资料宣传感人的红色故事。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方便受众索取红色资料,积极与网民互动。加大红色虚拟旅游立体网站的建设。同时,由于网络等新媒体立法滞后,要加大监管力度,让网络空间充满党的声音。第三,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专业素质强的高学历人才、胜任多种媒体的全媒体人才和能够整合传播与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红色资源人才建设。加大对宣讲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宣讲人员的红色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增强宣传队伍工作的积极性。

3.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力度。第一,增强红色资源保护意识。红色资源,尤其是一些革命遗址、遗迹等都是珍稀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保护红色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红色资源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红色资源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同时要强化全民保护红色资源意识,自觉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刻画红色遗址,严防损毁和人为破坏。加大政府引导力度,让更多的民众参与红色资源保护。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红色资源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周期长。一方面,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把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资金纳入经常性财政预算,并且要在政府预算中占有一定比例。另一方面,要加大红色资源保护的法治建设,依法管理与保护红色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红色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监督并保障这些法律法规能够得到落实,加大对破坏红色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第三,完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红色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制定红色资源保护的实施细则,使红色资源保护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将红色资源保护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并将终身追责。可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综合管理机构,统一行使管理职能,建立合理的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体制机制,规范红色资源保护工作。

4.合理开发红色资源。第一,实施红色资源分类和动态管理。一方面,要厘清管理机制,各部门协调互动,为红色资源的良性开发提供制度保障,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另一方面,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根据市场竞争原则,将红色资源融入人们的生活,红色资源才能真正拥有感化力与震撼力。对具体的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让其有充分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参与红色资源开发。第二,加大红色资源普及力度。红色资源不仅是党员干部精神补“钙”的宝贵财富,而且是全体人民拥党爱国的精神食粮。因此,要增强人们对红色资源的认可度,坚定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积极推进红色资源进课堂,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促进红色资源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开展红色道德讲堂,营造崇德尚红、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第三,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社会资助。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财政拨款,将其真正用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财政拨款是红色资源开发的可靠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培训等进行合理分配,为红色资源开发添砖加瓦。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积极培育社会投资主体,吸纳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投资,促进红色资源良性开发。第四,探索区域合作互动机制。区域联合开发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打破具体的行政区划界线,从红色资源本身出发,考虑其内在联系与地理空间的邻近性等,从而实施统一的规划,共同建设、共同开发,进而提升区域竞争力,最终达到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河南红色资源具备进行区域联合开发的独特优势。如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它与井冈山、韶山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三大策源地”,红色资源极为丰富。因此,要充分开发大别山红色资源,就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河南与周边省份之间的联合,谋求更大范围和更广阔领域的合作。第五,建立研发与成果转化运行体系。系统发掘河南红色资源的特异性,突出其独特内涵与价值是彰显河南红色资源优势的重中之重。一种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吸引力来自其个性与特色。对河南红色资源的历史与价值进行系统的发掘与整理,不断形成新思路。注重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的衔接,共同开发、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借鉴他省经验,一方面,以项目申报如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课题获得足够的研发资金,建立一支既贴近市场又富有创意的研发队伍。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利用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01).

[2]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南革命遗址通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3]王哲.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J].中州大学学报,2016,(2).

[4][5]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南革命遗址通览[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6]黄勇平等.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学生的传播框架策略[J].东南传播,2016,(4).

[责任编辑李孝敏]

F592.7

A

1671-6701(2016)05-0082-05

2016-08-20

2014年度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课题、2015年度河南省委党校重点调研课题阶段性成果

赵士红(1965—),男,河南省周口人,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王春亮(1983—),男,河南省南阳人,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河南红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