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农村养老问题

2016-02-11王西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化养老农村

王西云

(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河南 郑州 450052)

浅议我国农村养老问题

王西云

(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河南 郑州 450052)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城镇。因此,农村的养老问题较城镇来说更为凸显,必须引起关注,积极应对,强化老有所养意识,改变养儿防老和物质养老等传统观念,探索出一条适应农村养老发展的新路子。

农村养老;传统养老;社会化养老

2016年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了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绐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调研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如下思考。

一、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

近年来,笔者对养老,尤其是农村的养老进行了关注和研究,做过一些实地调查和了解,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归纳为“两多一少”:“两多”是传统养老多、存在问题多;“一少”是社会化现代养老少。

1.传统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从目前我国农村养老的现实情况看,养老仍处在传统养老阶段。通常情况下,老人身体状况较好,生活能够自理的,基本不存在养老问题,顶多是子女一起负责老人的吃、穿及其他生活费用,情况并不复杂;即便是只剩下一个老人时,如果老人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一般也都会选择单独居住;只有当老人由于年龄太大或生病而生活不能自理时才不得不让儿女来养。这种被动养老的现象在农村比较多见。另外,在养老方式上依然是比较传统的轮养和分养。轮养是指由几个儿女轮流照顾老人,一般是只轮儿子不轮女儿,但目前也有儿女都分担养老的;分养是指父母分别由不同的儿女进行赡养,分养以儿女商量协议的居多。

2.传统养老存在的问题较多。通过对以上传统养老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弊端很多。以轮养和分养为例,由于轮养和分养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或大或小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轮养和分养的质量。另外,被养者的情况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养老效果。

3.社会化现代养老少。从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场所)非常少,发展严重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养老的现实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也有政策引导方面的。这种局面和现实,既跟不上农村养老形势的发展,也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农村对社会化养老的需求。

二、我国农村养老的对策

1.强化老有所养的根本意识。所有的老年人都应享有老有所养的权利,社会组织和有养老义务与能力的人都有扶助和赡养老人的责任。要在全社会逐步建立和形成新的养老风气,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加强老有所养的宣传教育,在社会上形成老有所养的思想道德氛围,用先进正确的理论指导老有所养的实践;二是要加强老有所养的典型带动,树立老有所养的良好社会风气,用身边的典型影响、带动老有所养的发展。

2.改变养儿防老和物质养老两个传统观念。养儿防老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让其短时期内自然转变和消亡是根本不可能的,有关部门应在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实效影响等方面下功夫,为彻底破除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开辟道路。物质养老这种传统观念,目前整体上虽已有转变,但对老人只管吃管穿,小病不看,大病小看,重病等死的现象,在农村还多有发生。因此,要尽快彻底破除传统的物质养老观念,注重精神养老的理念,走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并重之路,在老有所养中实现身病有所医、心情有所乐、晚年多幸福的目标。

3.着力解决四个实际问题:基本养老制度、重大疾病救治、困难家庭救助、优化养老环境。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有别、合理科学的基本养老制度。科学的基本养老制度是保证我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出台并实行的一些基本养老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根据养老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开拓创新。二是应特别关注和重视重大疾病救治。重大疾病救治已成为目前和今后养老中不可小视和回避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基本医疗保险中加大重大疾病的救治投入,使患重大疾病者享受特殊的救治权利。三是要适时适当加大对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因为目前农村养老面临的情况更复杂,问题更多,困难更大。现阶段农村无力养老的家庭仍然存在,社会救助非常必要。对养老确有困难者,要特殊对待,助弱扶贫;同时要在农村实施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激励机制,鼓励好的典型,批评差的典型,提倡养老新风,开创农村养老新局面。四是扎实有效地优化农村养老环境。随着老龄化和农村养老形势的变化,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家庭养老模式,必然向新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养老模式转变。但就目前农村养老的现状看,社会化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不少乡镇没有社会化的养老机构,为数不多的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也是举步维艰,更不要说发展壮大了。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事业,拓宽农村养老渠道,优化农村养老环境。政府应出台农村养老的特殊政策,鼓励扶持爱心人士开办老年公寓、敬老院、福利院以及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和场所,在用地、审批、资金等方面绐予优惠,走农村社会化养老之路。

4.加大农村养老的宣传教育力度。相对于城市养老,农村养老比较传统,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因此,应加大农村养老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农村养老的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农村养老的思想道德基础、政策办法规定,宣传养老政策及养老的模范人物事迹,用简单明了的道理、形象朴素的语言,让广大的农民朋友听得懂、听进去、受教育,用养老是责任、是义务、是美德的普通道理,武装思想和指导行动。养老不仅需要孝心,而且要有科学的养老理念。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让养老成为村规民约的重要核心内容,成为民风淳朴的集中体现,使农村养老成为一种风气。

5.加大农村养老的组织建设。农村养老的组织建设相对滞后,与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因此,笔者建议在高度重视养老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及时加大农村养老的组织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讲话精神,农村养老应充分发挥村民的养老积极性,在有条件的行政(自然)村,可以成立农村养老理事会,在党和政府、社会重视关注养老事业的新形势下,协助村里协调处理本村的养老事务,注重总结本村的养老工作,学习外村、外地的养老经验,丰富完善充实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农村养老理事会,作为农村养老的民间组织,理应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和认可,适当资助开办活动经费、爱心人士、民办企业的资助,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发展壮大民间组织的生存力、影响力,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6.养老政策的制定应适当向农村倾斜。一是在养老政策的制定上向农村倾斜,使农村养老的政策更宽松,补助标准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规定得高一些,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二是在养老的投入上向农村倾斜。党和政府要更加重视农村养老事业,研究和制定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养老政策,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舍得为农村养老投入资金,开展养老救助,开办养老设施和养老场所,开发养老文化,优化养老环境。三是在养老的重心上向农村倾斜。由于农村养老的情况复杂,问题多、困难大,从而决定了我国养老的重心必须向农村倾斜,多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把农村养老作为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下大功夫、用大气力,使农村养老与城镇养老协调发展,缩小差距、同步发展,提升全民养老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张彦华]

F323.89

A

1671-6701(2016)05-0079-03

2016-08-21

王西云(1954—),男,河南中牟人,本科,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调研员。

猜你喜欢

社会化养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养老生活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