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因板书而灵动

2016-02-10秦尊军德清县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浙江德清313212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板书思想品德

秦尊军 (德清县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浙江德清 313212)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因板书而灵动

秦尊军 (德清县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浙江德清 313212)

板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成性板书、拓展性板书、会意性板书、线索性板书等,让课堂板书服务于课堂核心内容的教学活动,有效突破教学疑难点,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更加灵动而美丽多姿。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板书;教学实效

教学板书是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深刻体现着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独到理解与处理,被誉为“提纯的金,琢成的玉”。

结合2015年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疑难问题教学研讨课和全国初中思想品德顶级课堂观摩活动课,笔者发现,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力助推着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走向深入,是难得的“神来之笔”。本文选取了若干富有特色的精彩板书,并略陈对此的分析与思考,期盼学科同人从中获得启迪。

一、生成性板书,彰显学为中心的课堂

板书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板书过程】

上课伊始,随着课题的引出,倪伟华老师(浙江省德清县武康中学)在黑板中间板书: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倪老师结合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空间,安排了3个主要活动,分别是换位父母、换位师友和换位路人;通过校园生活中的案例再现和新闻播报分析、漫画解读,引导学生依次得出学习收获:家和万事兴、亦师亦友和大同社会。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换位思考,心有他人天地宽。

【分析与思考】

(一)该板书中,教师注重尊重学生的板书意见。教师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发展,在每个教学活动结束时,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或启示。学生说出了如下收获或启示:换位父母——终身受益、家和万事兴、理解至上等;换位师友——体贴宽容、和谐班级、将心比心、亦师亦友、幸福长久、良师益友等;换位路人——和谐社会、大同社会、利人利己、天下太平等。然后,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分别板书“家和万事兴、亦师亦友、大同社会”,变更了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良师益友伴成长、与人为善共和谐”板书内容。这样的板书既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关系,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接地气、有生成性。同时,教师再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语)与“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语)等中外名言的讲解分析结合起来,进一步充实、完善了课堂学习内容。

(二)该板书中,教师注重唤起学生的美好情感。紧紧围绕课堂上的3个主要学习活动,教师分别进行了总结、归纳: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它是一把伞,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遮风挡雨;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它是一把金钥匙,可以为我们打开人际交往中的心扉之锁;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它是一个太阳,既温暖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希望同学们在成长路上善于换位思考,做到与人为善,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人际交往中的惊喜,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分别画上雨伞、钥匙、太阳。该形象化的板书,不仅对学生是一种艺术熏陶,而且让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震撼,情感得到有效滋养和升华,课堂教学活动至此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与融合。

二、拓展性板书,彰显逐步拓展的课堂

板书2: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探索人生的意义”

【板书过程】

本节课主要解决如何探索人生的意义。为此,彭凌芳老师(浙江省温州市外国语学校)选用了温州瑞安人林某的人生发展经历来贯穿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依次引出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导致的后果、有意义的人生的价值引领和基本内涵、探索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人不断成长并走向成熟的道路等内容。

【分析与思考】

(一)该板书注重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和内容特点渐次展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理顺了教学内容的层次和逻辑关系,根据温州瑞安人林某的人生发展经历来逐层安排板书顺序。在林某开理发店陷入困境时,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句名言,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人会陷入空虚、彷徨、无可适从。在林某通过阅读和参加自学考试、改变自己人生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自我发展,还应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贡献。在林某的人生之路与“励志哥”通过盗窃电动车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比较中,引导学生明白:探索有意义的人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如道德、良知等的引领。另外,还通过结合分析抗战老兵、建筑工人、交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医生等的人生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个人的人生意义无法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由此,课堂教学活动和内容也随之得到了逐步拓展和延伸,使得教与学的过程流畅自然,板书极富节奏感和层次感。

(二)该板书注重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和内容特点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纸”比喻人生,引起学生关于不同人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在课堂教学末尾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生的意义,并让学生给自己的明天留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可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句话、一首歌等。教师同时板书“探索”,并用箭头表示,真可谓语精字妙,富有启迪和想象。同学们纷纷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折纸飞机,有的画太阳,有的写着“一个人走着小路,风吹起,太阳就在前方”等诗句并做出内涵解读,表达了自己对今后人生的不同思考。上述活动,有效培育和拓展了学生的学科发散性思维,使之对“探索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人不断成长并走向成熟的道路”这一观点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刻。

三、会意性板书,彰显情感浓度的课堂

板书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板书过程】

本课教学结合“体验换位思考—做到与人为善—领会感恩他人”三个板块,通过充分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类小事件,让学生充分表达亲身经历和内心真实的感受,加深对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体验。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逐步展开,王庆虎老师(浙江省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依次板书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几个核心要素:宽容、尊重、理解、关爱,并用上下两个符号,表示人与人之间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关键是要用心进行。

【分析与思考】

(一)该板书注重帮助学生发掘思维深度,学会概括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如在马路上、电梯里、卫生间等处为照顾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而精心设置的便利设施,班级里发生的取绰号、系列恶作剧,社会生活中的网络骂战、疯狂“赛车”等,通过不同当事人的角度和正反比较分析,让学生概括和深刻意会到,宽容、尊重、理解、关爱等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关键所在。

(二)该板书注重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浓度,注重情感表达。《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从现实生活中的细小问题出发,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去积极体验和感悟。教师在板书过程中,用上下两个符号与宽容、尊重、理解、关爱等系列关键词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给人充分的情感想象空间。这些形象化的会意性板书,结合生活情境中的行为分析(如妈妈对我的唠叨、老师对我的误解、和父母一起在餐馆就餐总感到所点菜不对胃口等),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形成换位思考的人生态度,努力培养对他人宽容、尊重、体谅、关爱和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课堂教学活动由此得到了活化和升华。

四、线索性板书,彰显思维力度的课堂

板书4: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板书过程】

本节课以外国友人游览扬州城的行踪为主线展开,借助扬州文化这一乡土资源,通过寻美扬州城—大明寺奇遇—经典险中存—点赞大阅兵—闻香识美食几个板块,串联起课堂教学全过程。板书过程中,朱翠华老师(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用“画桥梁”的方式及几个关键词(如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认同,对世界文化的平等、尊重等)突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课堂教学知识线索非常明晰。同时,针对每一教学环节和主要关键词,教师分别用一首小诗进行小结,让每个教学环节和关键词内涵更加丰富,让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文化品位。

【分析与思考】

(一)该板书借助知识线索,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赏析穿越时空的扬州大明寺和日本唐昭提寺的寺庙景观,以及通过了解中美等国的共同努力使上述两座古城幸免于二战的轰炸等史实,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领会到要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应该有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该板书借助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认同,对世界文化的平等、尊重,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发展等关键词,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体系;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文化丰富和发展的重大贡献。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是一个辩证统一体。

(二)该板书借助知识线索,注重培养学生文化整体意识。教师通过“画桥梁”的方式和一些关键词等知识线索,引导学生认识到,既要传承、认同中华文化,又要平等对待和尊重世界各国文化及其文化差异;既要以自己的行动宣传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长处。至此,课堂教学的难点内容即“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和做法”得到了形象而有效的突破。该线索性板书,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化内涵,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世界各国文化都是文化大花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做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使者意识,从而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综上所述,好的板书积极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学生在积极、主动、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能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笔者相信,教学板书的精心设计,定能让思想品德课堂显得更加灵动而美丽多姿。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板书思想品德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