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的社会主义特色观

2016-02-10欧永宁吴翠云

关键词:建构特色

欧永宁,吴翠云

(湖南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论习近平的社会主义特色观

欧永宁,吴翠云

(湖南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习近平的社会主义特色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多维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历史建构,深化对特色建构的根源、依据、历程、经验等的认识,科学回答特色“源自哪里”这一基本问题;多维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具体表征,深化对特色的构成、表现、相互关系等的认识,科学回答特色“特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多维度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未来发展,深化对特色发展的态度、思路、布局、举措等的认识,科学回答特色“走向何方”这一基本问题。习近平的社会主义特色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特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进行了多维度阐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深入把握习近平的社会主义特色观,对于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源自哪里、特在何处、走向何方等基本问题,驳斥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种种错误观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多维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历史建构,深化对特色“源自哪里”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历史建构主要涉及特色建构的根源、依据、历程、经验、意义等。习近平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科学地回答了特色“源自哪里”这一基本问题,驳斥了那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就是走第三条道路,就是搞实用主义等的谬论。

1.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建构的根源。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1]这段话集中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建构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历史课题和基本问题,这正是特色建构的根源所在。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如何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成为我党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经验少,曾一度以苏为师,照抄照搬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结果走了弯路,产生了不少问题;邓小平总结指出,过去照搬前苏联模式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问题,现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立足中国自己的国情,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2]。显然,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是要解决中国问题,必须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道路,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经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突破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创造性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及相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是为解决中国问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特色建构的最深刻的根源所在。

2.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建构的根本依据。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适应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要求,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植根于中国实际,反映人民的意愿,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1]。这段话实际上从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统一的角度集中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建构的根本依据,明确特色的建构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是特色建构的理论依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化的积极产物和具体体现,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因,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产生。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其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是特色建构的国情依据和时代依据。脱离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特色的建构就失去了时空条件,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再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是特色建构的主体依据,其中中国共产党是特色建构的领导力量和坚强核心,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是特色建构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从这一角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不断进行创造性总结和反思的结晶。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所取得的根本成就[3],它既非“传统的”,也非“外来的”和“西化的”,而是中国“独创的”[4]。

3.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建构的历程。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形成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但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走过一些弯路,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条件,确立了基本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现实、着眼未来的出发点。虽然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等方面而言,这两个时期确实存在着很大不同,但彼此之间并非是割裂和对立的。因此,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我们决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相互否定的态度和做法[1]。这段话正确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特色建构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为我们从历史和逻辑两个维度把握特色建构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习近平在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对中共历代领导集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做的历史贡献进行了阐述[5],这实际上也可视为对特色建构历程的新的历史分期。

4.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建构的根本经验。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人民创造举世瞩目的伟业,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6]。“过去不能搞全盘苏化,现在也不能搞全盘西化或者其他什么化”,“我们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里,习近平继承前人思想,不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作是我党发展壮大、创造伟业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作是反对全盘苏化和西化,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化的一条根本经验。

(二)多维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具体表征,深化对特色“特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具体表征主要涉及特色的基本构成、外在表现、相互关系等方面。习近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特色“特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驳斥了那些将丑恶、腐朽、没落的事物和现象视为中国特色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并为我们厘清中国特色与中国特点、中国特殊、中国国情等的联系和区别提供了科学指导。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特色、理论体系特色、制度特色进行了新总结。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得到了科学界定,其特点和优势在于,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方针,走自己的路,不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显然,这条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道路不同,与西方国家实行资本原始积累和海外殖民掠夺的道路不同,与拉美国家依附发展的道路不同,与俄罗斯激进式改革的道路也有本质的区别。它既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对此,习近平总结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五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把发展生产力与推进人民共同富裕有机结合在一起[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还包括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特点和优势在于: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做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独特的理论主题;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的建构机制;有丰富的理论内容,包括思想路线、本质和总任务理论、总依据理论、改革开放理论、总布局理论、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祖国统一理论、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领导核心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等;有鲜明的理论风格,集中体现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对此,习近平总结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探索真理、把握规律的结果”[7],“是引领当今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的、基本的制度以及在这些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体体制。其特点和优势在于:在经济建设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不搞西方社会的按资分配,也不搞单一的按劳分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不搞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搞传统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在政治建设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既不搞西方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也不搞前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不搞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也不搞前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在文化建设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既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做法,又反对文化专制主义[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5]。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等进行了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又发展于实践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实践主题、实践主体、实践原则、实践路线等。如在谈到实践主题和实践主体时,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本质上都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要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开辟出来的这条正确道路;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群众路线就是我党的工作路线和生命线,必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中去,让广大人民群众评判我们的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具体实际,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如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团结的最大公约数[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与世俱进。习近平在谈到时代主题时指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谈到文明交流时指出,应该让不同文明的交流成为增进友谊的桥梁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2];在谈到中国梦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鞭策我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指出,我党必须始终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把握时代特征,吸收人类文明最新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6]。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进行了新概括。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5]这段话在坚持我党十八大相关论述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进行了新概括。首先,就基本结构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理论、制度和实践三个部分,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也相应地由理论体系特色、制度特色、道路特色三个方面构成,是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其次,就运行机制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动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其中道路是实践路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从这一角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集中体现为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再次,就理论来源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不可能有特色的产生。在这里,习近平既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色和最鲜明特色,也指明了它们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提供了科学指导。

(三)多维度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未来发展,深化对特色“走向何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未来发展主要涉及特色发展的态度、思路、布局、举措等。习近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新挑战进行了深入思考,科学地回答了特色“走向何方”这一基本问题,驳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途问题上的悲观论、未定论和终结论等错误观点。

1.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科学态度。首先,必须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习近平在2013年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强调必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道路,削足适履、照搬照抄的做法,只会丢掉自己的特色。他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喻为一篇大文章,指出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已经留下了精彩的篇章,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篇大文章继续写下去[5]。其次,必须把共同理想和远大目标统一起来。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做共同理想和远大目标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只有不断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错误主张,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再次,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正是在长期不断学习他人优点和长处的过程中,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特色。[13]最后,必须坚持“三个自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会越来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会越走越宽广,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1]。

2.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基本思路和战略布局。邓小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1],在此基础上,江泽民、胡锦涛进一步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要求“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4]。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5],这实际上指明了新时期我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基本思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中心,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途径,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为判断标准和根本目标。此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还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它既是我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也是我党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发展的战略布局,还是我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规划。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特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特色发展的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是特色发展的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是特色发展的根本保证。

3.指明了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重要举措。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对内宣传中国特色,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我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之下;对外阐释中国特色,是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提高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努力塑造我们国家的正面形象。为此,习近平遵循“四个讲清楚”,以“融通中外”为关键,以提高国际话语权为目标[15],就如何宣传中国特色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必须要讲清楚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以及基本国情,这就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6]。这实际上指明了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的三个基本维度: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这是时空维度;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维度;必须反映中国人民群众的意愿,这是主体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宣传、阐述、阐释“中国特色”的有效视角和基本框架。此外,针对“中国特色”的对外宣传,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的宣传应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筑有效的宣传平台。唯有如此,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10]。

[1]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01).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1.

[3]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01).

[4]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01).

[5]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J].求是,2012(23):16-18.

[6]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1(7):16-21.

[7] 习近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N].学习时报,2008-03-17(01).

[8]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1-5.

[9] 赵曜.从中国模式和苏联模式的比较中正确评价中国模式[J].科学社会主义,2010(5):8-13.

[10] 平飞.刍议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J].科学社会主义,2011(1):39-42.

[1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01-01(01).

[12]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J].武汉学刊,2014(2):4-6.

[13] 习近平.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穿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4(01).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11-812.

[15] 王戈弋.习近平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十大关系论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3):29-33.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和社会各界积极反响[N].光明日报,2013-09-10(01).

(编辑:张文渲)

On Xi Jinping’s View of Socialist Characteristics

OU Yong-ning, WU Cui-yun

(SchoolofMarxism,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ing,YongzhouHunan425199,China)

Xi Jinping’ view of socialist characteristics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it makes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ot, basis,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ally answers the basic question “where the characteristics come from”; it makes a multi-dimensional elaboration on the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mutual rela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cientifically answers the basic question “where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it multi-dimensionally points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ttitude, ideas, layout and measur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ally answers the basic question “where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heading”. Xi Jinping’s view of socialist characteristics provides guidelines and principles for the persist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fulfilling Chinese Dream of Chinese nation’s great rejuvenation.

view of socialist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2016-07-02

湖南省教育厅开放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研究”(15K047);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6C12)

欧永宁(1974- ),男,湖南永州人,法学博士,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吴翠云(1975- ),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馆员,主要从事图书管理研究。

D616

:A

:1009-5837(2016)06-0001-05

猜你喜欢

建构特色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特色种植促增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建构游戏玩不够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