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2016-02-10王泽强
王泽强
(安徽省委党校,安徽合肥23002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王泽强
(安徽省委党校,安徽合肥230022)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紧迫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问题。安徽作为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及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相对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社会养老需求在不断增长。为此,认真分析安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本状况,找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加快推进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着力构建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一、安徽人口老龄化基本态势及特征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是标志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际通用标准。按此标准,安徽在1998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成为了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2014年末,安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6.95%,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1.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比“五普”时的7.6%和“六普”时的10.2%提高了3.8个百分点及1.2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安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目前,安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数大。至2014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人口达1030.9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2.8万人。二是增长快。自2010年以来,安徽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加约34万人。三是空巢化。安徽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及劳务输出大省,2014年净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口达852.9万人。众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四是未富先老。安徽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未富先老”特征日益凸显。
二、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趋势,安徽采取了诸多的积极应对措施,出台了《安徽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养老服务产业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2014年7月出台的《安徽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明确了发展目标、任务,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扶持政策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安徽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不断推进服务设施建设
2014年底,安徽拥有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床位23.7万张,以及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床位19000张,全省农村五保、孤老优抚对象集中供养能力均超过50%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覆盖了一半以上的市辖区。目前,安徽养老公共服务设施正逐步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已被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在全国率先提出将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三)深入开展市场化试点
2014年财政部、商务部确定将安徽等8个省(自治区)纳入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范围,并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下达3亿元(累计6亿元)试点引导资金,支持安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该试点是通过采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平台,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发展居家养老、集中养老、社区综合服务等多种形式且面向基层大众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加速、融合发展,探索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有效模式。
(四)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实践
近年来,安徽省民政厅、卫生厅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开展医养结合的实践探索,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结合,积极支持医疗机构建设“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中心,引导部分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院,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等。同时,安徽相关部门也结合各地老龄人口数量和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状况,合理调整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功能定位,依托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开展老年健康管理工作,目前全省已有475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三、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在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服务内容单一及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矛盾和问题。
(一)未备先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滞后
“未富先老”是当前安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由于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而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安徽在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尚未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养老服务体系滞后于养老服务需求,即可谓的“未备先老”。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或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缺乏充分的认识,对老龄化给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估计不足,对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滞后于养老服务需要。
(二)服务内容单一,养老服务产业基础薄弱
目前,安徽养老服务产业项目和服务内容还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养老所、福利院等,只能简单的照顾老人起居,给老人进行简单的医疗护理等,而其他的例如老年用品、老年公寓、老年护理、老年疗养、老年文化、老年娱乐、老年家政护理等多种养老服务及配套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养老服务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与之配套发展的产业,类似于老年旅游业,老年教育业,老年生活用品业,老年医疗保健业,养老信息业,保险业等还处于欠发达、不成熟的状态,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三)供需矛盾突出,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不足
当前,安徽养老设施总量不足、服务覆盖面窄等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全省拥有各类养老床位约26.8万张,仅达到“十二五”目标的50%,其中,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仅占总数的11%,城市养老床位仅3.9万张,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老年养护床位更少。安徽城市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仅占城市社区总数的40%,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还是空白。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也只有6个,仅能覆盖10个市辖区。
(四)监督管理不足,运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近年来,安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但由于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整个养老服务市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缺乏质量评估机制,对许多养老服务机构管理随意性较大,部分养老机构存在着服务质量低下、缺乏监管、缺少专业人员等问题,一些虐老事件多靠媒体暗访才得以揭露。此外,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社会力量进入机制及激励政策及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如全省仅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少数几个地方的城区运营经费保障机制。
四、加快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更好地促进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结合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紧迫感
安徽作为老龄化较为突出的人口大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层面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紧迫感、责任感,把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将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营造有利于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活力。
(二)统筹谋划,积极打造养老服务产业链
养老服务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要着眼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顶层设计,谋划产业布局,确保产业链符合当前和未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预期,特别是要将托管托养家政服务、养老房产,养老信息,以及老年教育、老年旅游、休闲娱乐、金融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与养老服务产业结合在一起,不断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安徽养老服务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三)严格管理,促进养老服务产业规范发展
高度重视安徽养老服务产业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行业标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质量监督和规范管理,建立养老服务评价机制,强化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和服务收费情况的日常监督,促进养老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监管,规范养老服务市场行为,营造多元化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强化落实,加大养老服务产业扶持力度
近年来,国家及安徽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安徽养老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对此,安徽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还须进一步制定、完善和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及税收等政策,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引导、鼓励和带动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汪晓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城人口迁移与农村老龄化问题研究”(立项编号:12BLJ048)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6—08—20
王泽强,安徽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