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与广西本土主流文化认同研究
2016-02-08刘弟娥
刘弟娥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广西贺州542899)
网络文学与广西本土主流文化认同研究
刘弟娥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广西贺州542899)
20世纪90年代,网络文学在中国兴起,网络知名作家渐为读者所熟知。随着知名网络文学网站的发展,也催生了大批地域性文学网站,广西本土网络文学在这一热潮中得到发展,并在得到主流文化界接受的同时,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网络文学通过本土化进一步融入到主流文化界,影响主流文学价值观,鲜明地体现了网络文学借助新媒体之力逐渐得到主流文化所认同的过程。
主流文化;网络文学;本土化
引言
关于何为主流文化,邹广文认为,“主流文化”不但有关注社会,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职责,同时也有“弘扬时代主旋律”[1]12的文化功能。本论题在主流文化的框架内论述网络文学,首先要认知网络文学归属问题:网络文学在华文圈发生伊始,学院派精英研究者将之放置于通俗文学一目中加以研究,在此域限内,网络文学与精英文学是判然有别的,网络文学显然不具有进入主流文化圈的价值前提。但是,综观文化发展史上通俗文学,其讲求因果轮回、善恶报应,与主流文化所寻求的遵循社会公序良俗又有一定共谋成分在,在另一方面,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主流文化界基于改造通俗文化以适应社会主旋律的立场,以及精英文化人参与创作或研究赋予通俗文化以精英立场与视角,这都使得通俗文化在一定时期内从其内部可能发生分化,一部分被主流文化所吸纳,可以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中国青年一代,特别是都市青年渴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促进了都市快餐文化的发达,也促成了网络文学这种即时文学的发展。
本论题从网络文学本土化认同这一方面切入对广西本土网络文学的研究,此举对定位为通俗文化的网络文学的接受方式与途径,不但彰显了网络文学主动适应本土文化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主流文化界主动接受更新文学形态的过程。主流文化界的接受策略,也体现了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已形成共生之势。除此,网络文学在广西本土的发展,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也是一个自身主动寻求认同的过程,网络文学这种策略的形成,不但因为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本身就有被主流文学驯化之可能,同时也体现在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本身与主流文学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这些方面的内容均构成了网络文学本土化的前提。
一、本土主流文化对网络文学的接受
本土主流文化界对网络文学的接受,当分两个层面进行讲述:第一个层面当指向官方的意识形态话语对网络文学所持的态度,具体体现为具有官方背景的文化机构所出台针对网络文学的文化政策等;第二层面则为精英文化层面对网络文学所持的态度,因为精英文化“作为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1]14在传统中国,精英文化一直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中心,精英文化不但是主流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代言者,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也拥有被主流文化赋予的强大话语权,简言之,精英文化实际规范了主流文化的审美与社会价值观的核心部分,所以,精英文化界对网络文学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主流文化层对网络文学的政策实施。但是,从时代的发展层面来认知,以精英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往往有着滞后的一面,对时代的触角往往呈现出后知后觉的一面,对于网络文学的认知,精英文化界在初始阶段,对网络文学的认知他们更多的认同网络文学使“人们放弃了对传统精英文化用理性、人性的价值、历史的意义、人的终极关怀等深度文化价值取向为大众构造的理性文化或理想文化空间,开始向衣食住行、饮食男女等日常生计回归,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以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为依托、以此时此刻为关切中心,以吃喝玩乐为基本内涵的消费文化和通俗文化。”[2]67精英文化层面对网络文学的这一认知,在很长的时间段里代表了主流文化界对网络文学的文化政策,也使得网络文学作家对主流文化圈持有一种漠视、拒斥的态度,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变,就是网络文学对读者群的占有比逐年攀升,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网络文学作家却乐于被置放于主流文学之外,自称“网络写手”,以示有别于传统作家①。随着网络文学读者群的扩大,以及第一批网络文学粉丝逐渐成长进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作为通俗文学一支,网络文学开始进入学院研究者的视野,并先后获得官方荣誉,以行政单位与区划的省份与地区开始逐渐出现本土性的原创文学网站,广西本土原创文学网就在这一流行潮中出现。
作为“经典”与“正统”的主流文化掌握评价文学与文化的话语权,因其承担着文化传承与社会教化的重任,所以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强调作品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而网络文学所具有的消费文化特征,先天就有反对权威、解构崇高、消解中心和尊崇多元文化等特点。主流文化与网络文学之间的这种张力,导致了如要与主流文化寻求共生发展,网络文学必须要适时调整自己的价值导向,而主流文学也要在适当的时机放宽自己的准入标准。
随着第一代网络文学作家,如安妮宝贝、甚至其后的南派三叔、猫腻等人的作品得到传统出版机构的重视,逐渐步入精英作家的行列,网络作家不再与传统出版业刻意保持距离,甚至试图与传统出版业主动接触,希图得到其承认,这一点在贼盗三痴的《清客》前言中得到了明示②。而官方的文化机构也开始对网络作家敞开大门,早在2011年,唐家三少成为第一个加入全国作家协会的网络作家;2013年,以辰东为代表的6位网络作家加入全国作家协会;其后,2015年在全国作协之下再建“网络文学委员会”,唐家三少、吴文辉等网络原创网站的知名作家与管理者等27人成为委员,这一系列的事件标志网络文学在体制内得到了认同。
借鉴全国网络文学发展态势,2015年5月12日第一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启动,此次文学大赛是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此次网络文学大赛具有鲜明的官方背景,凸显意识形态层面对网络文学的重视。同年7月30日,由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召开了“广西推动网络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旨在推进本土网络文学的发展。本土文化机构如此紧锣密鼓的为网络文学鸣锣开道,且以政府主导的网络文学赛事,无疑有将源于大众、立足于标奇炫怪的网络文学纳入到主流文学框架进行规范的意图,通过这两次由政府主导的网络文学活动,广西本土文学网站进入大众视域。而综观广西本土网络文学的发展,主流文化界的努力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以政治之力规驯之,以文学之力规范之,以经济之力引导之。
文化部门主导的网络文学赛事及其他网络文学活动,无疑给具有大众文化性质的网络文学增添了主流文学色彩,以期赋予网络文学“伦理教化”与“文化关怀”的色彩。2016年广西作家协会下设“广西网络文学委员会”,将传统精英作家与网络作家共冶一炉,进一步将网络文学纳入到主流文学的体系之内。这种传统与网络共生文学气氛的营造,不但便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影响本土网络文学创作走势,以官方意识形态规训网路文学的发展方向,也有利于主流文化界掌握对网络文学的话语权。
在另一方面,以政治之力,以官方或者具有官方背景的文化机构支助建立网络文学原创网站,是广西本土原创文学网站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相对于知名原创文学网民间力量的介入,广西主要原创文学网的主流文化气质更为明显。如麦林文学网就其在本土的影响具有第一网的地位,该原创文学网隶属于广西人民出版社,是目前为止的两届网络文学大赛的主要承办单位,其在本土原创文学网站的核心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政治力在体制之内给予网络文学以容身之处,以主流文学之力对网络文学进行规范也成为题中应有之义,这种规范的前提是对本土网络文学刻意继承的传统的确定。广西本土文学最早受到全国读者关注的作品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故事与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创作形式,如“刘三姐”“百鸟衣”等;其后进入当代文学史的林白,以及广西文学界集体造势“三剑客”与“后三剑客”,以集体之力向全国读者展示广西文学创作的实力,这两种类型的作品,以地域民族性文学以及延续白话文学的小说文体构筑了广西本土文学的两大传统。
在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主体也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文学传统,形成以小说类型文为主的写作体系,在类型上主要分为穿越、玄幻、言情、都市等,综观目前主流网络原创频道,如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QQ阅读等,基本是以小说为主的类型文创作。
延续知名原创文学网站类型文传统为本土文学网站创立的基础,但是这种单纯的延续势必导致与各大型文学网站的同质化,如以麦林文学网为例,该网以“都市青春”“古韵古风”“悬疑奇幻”为原创写作的号召,基本上是其他大型文学网站类型文的同质复制,但是,作为第一届、第二届网络文学大赛的主要承办单位,其设立的网络文学凤向标实际上也承担了对广西文网络文学传统的造形,因而确认并形成广西本土网络文学传统是广西网络文学主导者们首先要做的工作。
在第一届、第二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的征稿启事中有这样的表述,如小说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和广西故事”,散文类“要求能表达塑造广西美好形象,充分反映广西行进中的姿态美、发展美、愿景美,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自信心、幸福感”。显然,麦林文学网以及网文大赛除了继承了网络文学的类型文写作这个传统,在另一方面,广西本土原创文学网试图给传统的网文类型创作注入新的广西的、民族的元素,这一点在本土原创文学网,特别是麦林文学网及梦之旅原创文学网的编辑上可见明显的倾向性,如麦林文学网力推的明星作家“桃花新村”的作品,《从三娘湾到银滩》《青春也是故乡》《我的名字叫方言》均与广西有关,其余如人气作品,《美丽广西之爱》(收藏为118,人气81303),《南方,梦开始的地方》等,均突出了主旋律写作以及广西本土特色。
在以上立论的基础上,综观广西本土的主流文学网站,本论题以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学关键词并辅以广西本土流行关键词,如“广西”“桂林”“南方”等进行检索,得出结果如表1:
表1 广西本土文学网关键词一览表
从表1可见明显的倾向性,具有民间性质的“恒言中文网”以及“龙若中文网”与其他大型网络原创文学网的同质化写作明显超过具有官方背景的“麦林文学网”与“梦之旅原创文学网”(主管单位为柳州文学院),以麦林文学网与梦之旅文学网为代表,其在原创文学的创作中,以广西本土元素进行创作的作品相对比较醒目。
政治与文学这两股力量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的时候,同样也不可忽视网络文学与经济之力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青年对精神需求以及对自身价值追求形成了一种整体文化诉求,这就构成了当前青年文化环境,随着广西本土网络文学作家队伍的壮大,本土网络文学原创平台开始先后创立,如平台恒言中文网注册于2001年,龙若中文网则成立于2009年。综观广西本土网络原创文学平台的发展历程,与其他地区的网络文学平台发展毫无二致,均为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或社会知名度较高的城市率先创建原创网络平台,如广西的南宁、柳州等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新媒体技术、城市白领阶层文化需求是促进网络文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因而,关于都市的“总裁文”“白领文”以及关于婚恋的“纯美文”,甚至随着经济发展走向普通读者视域的“耽美同人文”在广西本土原创文学网站都有了相当多的创作。但是,相对于大型文学网站比较成熟的网络运行机制以及作家保障体制、深厚的粉丝文化造成的经济力量与强大的营销造势,广西本土文学网站在经济上于目前显然还不具有吸引外来大神进入的经济保障,也不具备制造本土大神的创作机制。
二、本土文化界的网络写作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开始在主流文学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如前述各级作协、文联等机构接纳网络作家的入会申请,网络文学作品也在传统出版界出版发行,甚至有一些网络作家借助网络写作这一平台,步入到精英作家行列,如金宇澄、安妮宝贝等。2008年,盛大文学策划的“网络作家与30省市作协主席小说竞赛”活动,试图与传统作家在文学上一比高下,这种竞赛的本身,是在接受主流文学的写作规范与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体现网络作家试图与主流精英作家在“同场竞技”的同时,也渴望在写作才能上得到传统精英文学界的认同。这种期望在广西本土网络文学界表现得更为突出,如在2016年南宁举行的“广西网络文学座谈会”上与会者指出“网络作家大多孤军奋战”,不但期望“传统作家的加盟,同时也需要文化机构的助力。”更深切地表达了本土网络作家的焦虑,也间接承认了传统精英作家的权威。
相对主流文化机构对网络文学建制的热情,广西本土精英作家对网络文学创作介入程度相对偏低,且学院派评论家对本土网络文学的评论阙如。这不但因为主流文化系统内的精英作家有着稳定的出版途径,有着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同时也因为精英作家对网络文学这种大众文化具有先天性的警惕与隔膜。
世异则时移,时移则事变,一代有一代的文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天然之理,旧文学形式的退隐,同时也包括主流文学群体对新的文学形式的适应与接受。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核心要义,邵燕君说“网络文学的中心在‘网络’而非是‘文学’。”[3]5她认为文学介质的变化,势必引起文学形式乃至内容的变化,“沉迷于老式的,机械的,由中心向边缘扩展的单向模式,再也不适合我们当今的世界。”[4]68
尽管在国内大的文学环境下,网络文学与精英文学之间的藩篱渐消,但是,从广西本土网路文学与精英文学互动的角度来考察,二者关系又呈复杂之态。综观国内大环境下的网络文学与精英文学之间的互动,不但有网络大神的主动“投诚”,更有知名精英作家的先行“示好”,前有网络大神先后加入各级作协文联等官方组织,后有以陈村为代表的精英作家的触网写作。在另一方面,网络文学逐渐被主流官方文化机构接纳,也有学院派文艺评论家多年的理性评述作出的贡献,如国内网络文学研究的理论专家有欧阳友权及其研究团队、北京大学邵燕君等人。相对全国大环境下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的和谐共处,广西本土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虽不能说泾渭分明,但是,对网络原创文学的支持力度上,具有官方性质的文化机构远远走在主流作家与学院评论家的前面。
虽然如此,尽管广西本土精英文化界人士鲜少触网进行原创文学写作,从而身体力行支持网络原创文学网站,且学院派评论家也鲜少论及本土网络文学创作。但是,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以社交网络平台作为友朋之间交流的空间,形成现代的文人雅集,同时,由于选择如微博客等开放性的社交网络平台,精英文人在网络平台的交流,无疑会让现实生活中的粉丝寻迹而至,这又形成一种网络写作—阅读的关系,如果从这一层面论及本土精英作家与评论家的网络写作,当有其丰富之处。
在网络社交平台相对知名的广西籍作家首先当为具有全国声誉,已经载入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林白。尽管林白已经移居他方,但是,其在广西本土文化界,特别是主流文学圈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本土文化圈中人称其为“大姐”。林白多次在微博平台讲述其回乡的经历,相对于林白的作家身份,其在微博网络社交平台更多着意描写的是日常生活的展示,如其归乡主题,多的是缅怀与追忆,如2014年6月13日林白发微博,“忽然想起小时候上过的县幼儿园,至今仍有联系者仅剩两人。从前每回北流都从厨房的后门进去看一圈,前年回去就死活进不去了!”2016年4月13日又在微博上发言,“在广州、潮州、南宁等地看到的木棉花都小得不像样,只有北流幼儿园的木棉称得上硕大、肥厚、艳红……可能是品种不同。”寥寥数语,将伤感、怀念之情表露无遗,深得古典文学言有尽而意无穷之遗韵。林白的回乡,是本地文人的一场盛会,由于相关作者在微博的直播,普通的读者也能通过网络围观作家们的生活日常,同时广大读者粉丝亦通过与林白的微博互动,关注到广西本土作家,如“广西后三剑客”的黄土路、朱山坡,以及北流籍作家吉小吉、梁晓阳等。其中最为知名的当为梁晓阳《吉尔尕郎河两岸》的再版一事,关注过林白的粉丝当有记忆,2013年11月18日林白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段文字,“未在主流杂志发表,亦无评论和推介,一本好书遇不上它的读者,痛心!《吉尔尕郎河两岸》,梁晓阳著关于新疆的十年,关于伊犁,清澈、朴素、动人,富有生命感,谨荐。”并@了该书作者梁晓阳,随之一众粉丝开始询问林白以及作者本人如何购买该书,这一推介无疑推动了该书的再版。在近一年后,林白再在微博发文,“看来呼吁是有效的祝贺《吉尔尕郎河两岸》再版。”林白与本土作家的互动,通过微博呈现给粉丝,更好地扩大了广西本土作家的知名度。
相对于网络作家的网络小说原创写作,主流精英作家的网络写作多集中在微博这类社交网络平台,多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叙事,因而具有写实性、碎片化的特点。林白在个人微博上,除却与广西本土作家的互动交流外,多展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练字、鉴茶等日常甚至于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尽管这些生活某一程度上体现了古典文人文酒风流的流风遗绪,但是这种开放式的网络平台写作,让普通的读者能一窥作家的生活日常,不但呈现了日常化写作的特点,同时也突破精英——大众的二元对立写作模式,形成了传统的读者向现代的粉丝的转化,也将本土精英作家的传统写作转向了网络。
网络平台的日常生活表达,除却以林白为中心的广西籍作家的网络交往圈之外,以“广西三剑客”以及“广西后三剑客”为中心的网络群体:平时各自表达,一旦有大的文学活动则通过网络互动,让粉丝得以知晓,如2016年的被戏谑为“桂军见湘军”的广西与湖南作家交流会议就曾被广西本土作家在微博进行直播。另一方面,作家新出书籍,对文化事件的见解,他们亦会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
相比以上本土精英文人日常化的网络写作,广西本土传统文学杂志的网络化之路并没有这么轻松。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国家财政对各级文学期刊的断奶,众多文学期刊改版或关停,广西本土纯文学期刊,如《南方文学》,一直以本土文学写作为号召,如在20世纪90年代到21纪初“花山文学”“百越文学”等主题的提出。在21世纪的今天,传统文学出版受到冲击,几乎所有的纸媒出版都试图加盟网络以获得出路。最近国内关于纸媒出版命运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为相关部门宣布自2017年起,《东方早报》全体关停,全体员工转入澎湃新闻网,探索新媒体转型之路。纸媒与网络媒体的并行发展由来已久,尽管有学者乐观预测,“电脑和互联网可能不会让任何一种传统媒介蒸发,但它们可能会改变我们适应这些老媒介的方法。”[5]21但是,传统出版业面对这样的变化,需要的并不是读者对媒介的适应,而是传统媒介非转即停的选择。如果说90年代文学期刊的断奶,是要适应市场,那么21世纪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业的命运则是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更需要如何更新技术,更好地介入到互联网时代中去。为了在文化市场上寻求生存和发展而不断随着传播媒介手段的技术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这对于文化出版业来讲,本不是新鲜事,相对于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来说,脱离体制的文化出版机构这种迫切性更为明显。对于以《南方文学》为代表的广西本土文学期刊,虽然认识到了出版业的变化,同时也在微博上设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甚至在网络平台设置了自己的官网,但是,其对传统出版业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媒体变化的策略显然还远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在网络文学本土化的建构过程中,具有官方文化背景的文化机构助力不少,在另一方面,官方的文化机构本身也开始试图将触角伸及网络新媒体,由广西文联官网公布的本土学院派文艺家与批评家的博客,构筑了网络写作与批评的另一翼。相对更为主流的网络类型小说写作,文联网有文艺论坛与文艺理论家两个专栏,集中了本土主流的文艺评论家。但是,如前所述,学院派文艺理论家,他们有自己的专职工作,活跃于网络的文艺理论家为数不多。相对而言,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对自己博客的打理,如侯珏与梁晓阳等,其一为影视艺术从业人员,其一为文联系列专业作家,相对来说,他们对网络的触角更为敏锐,均需要通过网络平台得到读者,或者粉丝的认同或者建议,但是,他们的写作,更多的还是对传统写作的关注。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主流精英文学界要不断创新手段、方法、载体,同时在新的挑战面前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提升话语的权威性:变的是传播手段,不变的是话语权、传播的主流精神。随着2014年的净网运动,主旋律的宣扬成为官方宣传与文化机构的关键词,网络文学的最大读者群为青少年,作为社会正能量与价值观的捍卫者,主流文学本应该利用新媒体的发展,以自身掌握的话语权,力图成为网路文学发展的风向标,从而形成网络文学与主流文学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也应是广西本土主流文化界寻求的方向。各级文化机构以及精英文化人的加入,有利于提升网络文学的自身品味,也有利于提升精英文学的时代感。因此,从这一个角度来考察广西本土主流精英文化人对网络文学的介入以及主导,当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本土网络文学之文化认同
试图以主流文化价值观改造业已成熟的网络文学,是广西本土文化机构为本土网络文学发展定下的价值阈限,在此基础上,对广西本土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是广西本土网络文学得到发展以及可能发展的前提。广西本土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其一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叠加,从结构上看,本土文化融入较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边民文化;其二为国家主义作背景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体系;其三为建立在现代性基础上的以追求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价值观体系。相对来说,作为西部地区,广西本土的文化价值观体系中对现代性的追求相对薄弱,而以城市白领为受众群的网络文学则受惠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以经济带动下的新媒体、网络技术发展为前提。因而,被主流文化界所接纳的网络文学,必须符合这种主流文化价值观对之的预期,而不能挑战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权威。这在网络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是有先例可借鉴的,2014年由工信部牵头的“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亦称“清网”运动),“红袖添香”网首当其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其“耽美”之类的类型小说冲击了传统文化观中对社会公序良俗的规范。
当广西本土文化机构以权威话语赋予原创网络文学以权利的时候,同时也以精英与大众的视角为网络文学作家设定了一定的活动范围,从而有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冶于一炉的努力,2015年11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家协会主办的广西网络文学座谈会,《红豆杂志》以“文学需要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的共同参与”为题发表快讯,颇有意味的是,快讯首先指出,“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度,需要有一批文化责任感的作家、文化人、行政管理者。”显然将“网络作家”纳入“有文化责任感”的精英话语系列。而第一届、第二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都提出了“书写美丽广西、抒怀八桂情缘”的主题,广西本土网络文学使得广西本土网络读者形成了新的阅读体验,通过网络文学这种流行文化对社会转型期生活在本土的年轻人写作精神的关怀,通过是对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形,从而从宏观角度掌握对网络时代的年轻人的精神话语权,如提出“创作一批抒写美丽南方、抒怀八桂情缘的文艺精品。”[6]将属于精英文学的教化功能部分让渡到网络文学,这为本土网络文学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中国本土网络文学的发展,本就是嫁接于欧美等国的网络文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其后再形成自身的本土特色,赋予广西本土网络文学书写地域文化的使命,当时广西网络文学对网络文学前结构存在的认同基础上的再出发,综观广西知名度颇高的几家原创文学网站,基本上以小说为最主要文体,这不但是因为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小说文体成为独领风骚的文类,更主要的是,网络文学在中国本土发展以来,在广大读者的阅读视域内,知名的网文基本上是小说,如新浪主持的“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自2014年第二届起,就明文规定参赛作品必须为“长篇小说”,这也预示着小说文体在网络写作中占有绝对的分量;同时,在网文小说中,玄幻、都市言情与历史穿越类小说是网文创作的主要文类,如知名的前期网络作家痞子蔡与安妮宝贝,以言情类写作为广大读者所知晓;后期的南派三叔等人,则擅长于玄幻类写作;近几年网文改变的热播电视如《步步惊心》《琅琊榜》等则属于穿越剧中的翘楚。建立在对网络类型小说基础上的认知形成了广西精英文化界对网文的知识前结构。
面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主流文化在一段时间的对立之后,开始以掌握的话语权对网络文学进行收编,其一则是以精英文化的框架体系解读通俗文化,这一点最主要体现在一大批学院派批评家的介入,如中南大学的欧阳友权,北京大学邵燕君,广州的马季、杨克等人以精英文学理论体系解读网络文学;在另一角度,如厦门大学的黄鸣奋与杭州师范大学的单小曦等人,曾从西方精英文化的角度论述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不完善。其二,则是以主流文化的等级体系安置通俗文化的创作者。在此基础上讨论广西本土主流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接受,当基于一种立足于主流文化基础上的对网络文学的有限度的接受,同时以体现网络文学具有传统文学的“伦理教化”与“文化关怀”为努力的方向。当面对这种文化部门的单向度的努力时,万不可忘记网络文学作为主体的自身的独立性以及自身的价值倾向:“随着文化批判的公众转变成文化消费的公众,以往区分于政治公共领域的文学公共领域失去了起独有的特性,大众传媒普及的文化其实是一种整合文化。”[7]200
但是,“大众文化显然绝不仅仅是背景,也就是说,绝不是主流文化的消极框架,而是定期出现,反抗等级世界的颠覆力量,具有自身的正式庆典和日常规范。”[7]7在此基础上探讨广西本土原创网络文学的发展路径,以本土主流文化价值观为导向自然是避免本土原创文学网陷入与其他原创文学网同质化的一条路径,这一点,麦林文学网以及梦之旅原创文学网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另一个方面来观照广西本土网络文学,广西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可以成为本土网络文学的资源,但是,如何利用这类丰富的本土资源的成功案例却付之阙如。
当权威出版机构或者权威政府文化部门对网络文学的认同以及规驯,对网络文学的经典化持续努力,如举办文学大赛、以政府为背景的文学网站的设立,为网络文学的本土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创作本土网络文学代表性作品,需要有培育本土网络文学“大神”级作家的良好互动机制。广西本土精英作家系列,如前述的“三剑客”与“后三剑客”的成名之路,实际是由作者(作品)、评论界(如以《南方文坛》为阵地的研讨文章的结集发表以及邀请知名评论家的助阵等方式)的集体发力,从而形成全国声誉。实际上,广西本土网络文学尽管以主流文化机构之力举行了两届网络文学大赛,但是,主流评论界对此鲜少注意,缺乏主流文学的推广机制。以政府为背景的文化机构的助力固然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强大的支持力,但是,对本土精英作家,最主要是学院派评论家的忽视,势必使得本土网络文学陷入到自说自话的窘境。
同时,主流原创文学网站,在试图移民知名“大神”级别的作家的同时,也忽视了本土网络“大神”级作家的培养。相对于全国其他知名文学网站,广西本土原创文学网除了要面对网文创作独创性缺失这一方面之外,缺乏网络大神级作家也是本土文学网站不具有巨大的号召力的一个原因。相对于广西知名作家稳定的上升途径,如以作为在主流文化圈知名度颇高的《南方文坛》的造势,广西“广西三剑客”与“广西后三剑客”渐次有了全国声誉,广西本土网络作家还并不具有这样的上升空间;在另一方面,尽管以本土特色创作为号召,但是要在网文中形成有品牌价值的类似“刘三姐”“百鸟衣”之类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从创作环境与氛围方面进行观照,实际上在IP热的今天,这并非没有可能,“文化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无需文学中介而以文字传达方式以及借助视觉和听觉实现的传达方式,或多或少地取代了文学生产的古典形式。”[7]195突破单一思维,以经济之力塑造广西本土的网络文学大神级别的作家,不但需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同时当借力于广西本土文化机构的“造神”运动,这应是广西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发展途径。
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单纯是利用本土的传统的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也需要充分利用本土知识界的潜在资源,联合广西本土知名学术杂志开设专栏研究,充分利用本土高校资源,设立网络文学方面的培训,如玉林师范学院自2015年开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下招收创意写作方向的本科生,这些资源加以利用,当可成为本土网络文学创作的生力军。
在这样一个基点上讲述广西本土网络文学创作,广西本土精英文化界与网络原创文学网的共谋互动,形成广西本土网络文学的良性发展,以期塑造本土网络文学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形成本土网络文学全盛发展。
注释:
①黄鸣奋就曾说过,“大陆网络文学的作者往往乐于自称‘网络写手’,以表示和传统作家有别”。黄鸣奋,超文本诗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310。
②贼道三痴2013年于起点中文网连载《清客》时,在《缘起》部写下了《十年艰辛出版路》一文,并重点标注“请一定看看”,此文道尽了作为一个网络作家在谋求传统出版业认同中的艰辛,也表明即便是在作品得到网络粉丝认同之后,作为起点文学网中大神级的作家三痴仍旧希图得到传统出版业的承认。
[1]邹广文.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的发展策略[M].黑龙江: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12.
[3]邵燕君.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张咏华.传媒巨轮如何转向[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4.
[6]麦林文学网.第一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征稿启事http://www.mailinstory.com/information/content.do?id=37&type=1.
[7](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The Net Literature and Identity of Guangxi Local Mainstream Culture
LIU Di-e
(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in the 1990s,with the rise of net literature in China,well-known net writer gradually was known by readers.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ous net literature website,web site also has given rise to a large number of regional literature,Guangxi local net literature was developed in the boom,and while the net literature was accepted by the mainstream culture,the localization of network literature began.Through localization,the net literature integrated into the mainstream culture,which affected values of mainstream literature,and vividly embodies mainstream culture identity with the aid of the power of the new media gradually.
mainstream culture;net literature;localization
I206.6
A
1673—8861(2016)04—0082—08
[责任编辑]肖晶
2016-11-03
刘弟娥(1977-),女,湖南衡南人,贺州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2013年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HZUBS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