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研及启示

2016-02-07潘小波

河北职业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时商务商务英语

潘小波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研及启示

潘小波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对广东省25家中职和20家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课程学分及类型,核心课程、专门实践类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以及英语和商务课程的学时比例情况,并提出了对商务英语专业中高职衔接项目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若干启示。

中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中高职协调发展战略目标,有力地推进了商务英语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项目。然而,该项目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课程体系一般由建立对接关系的少量中高职学校自行制定,缺乏普适性;社会需求调研所涉企业样本普遍偏少;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不清晰;在校生的需求调研涉及较少;缺乏对现有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分析等等。要系统、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以上问题的解决尤为关键。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为例,选取其中的课程设置作为具体分析对象,以期为商务英语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中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调研

(一)中高职院校样本分布

本次调研时间为2015年3月至6月,调研样本共包括45家广东省中高职院校,其中中职25家,高职20家。为使样本更具代表性,将广东省划分成珠三角、粤北、粤东和粤西四大区域,每个区域都选取有代表性的院校作为分析对象。由于广东省的中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特别是广州地区,且其他区域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相对较少,因而本次调研的样本中珠三角区域占绝大部分(表1)。

表1 中高职院校调研样本分布

(二)中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

1.课程学分与类型。首先调研了中高职院校的课程学分以及各种课程的类型划分情况。从学分上看,发现同为三年制的中职学校总学分和总学时设置普遍高于高职。中职学校课程总学分一般在150-180之间,约3000学时,毕业学分要求150学分左右,高职学校总学分一般在120-140之间,约2700学时,毕业学分要求130学分左右。从课程类型上看,中高职院校一般区分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但普遍又对课程做了进一步细分。中职学校通常将课程划分成“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模块、职业训导模块”“文化基础课、专业通用课、专业专门模块课、实践课、拓展课”“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通用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中职学校专门设置了升学方向的课程和就业方向的课程,供不同类别的学生选择。高职学校通常将课程划分为“基本素质课、职业能力课(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课、职业专门能力课和职业综合能力课)”“基础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类课程、综合能力类课程”“专业核心课、职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职业基本素质课、专业拓展课”等,其中一高职学校专门设置了“自主学习课程模块”,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由此可见,一方面不同院校在课程类型划分上有自身特色,与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教学理念相匹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课程类型命名方面还缺乏统一标准。另外,还发现中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做法是,将各种课程设置成模块课程和平台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模块课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选择权,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平台课程则考虑了新型的教学方式改革,特别是新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最后,还有不少院校开设拓展课程,直接与企业的岗位能力对接,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体现出课程的实用性。

2.核心课程设置。为了更客观地反映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特点,对25家中职和20家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数量统计。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部分院校并未明确核心课程,只提及主干课程,也视其为核心课程。对于课程内容相似而名称不同的情况,将其划归为同一种课程。例如《国际商务函电》有《进出口业务函电》、《外贸函电》等多种名称,将其看做同一课程。而对于部分学校整合成一门课,而其他学校分设为两门课的情况,则将其拆分开分别统计。例如《外贸函电与单证》,既将其统计进《国际商务函电》,也将其统计进《国际商务单证》中。为了便于分析,将核心课程划分为语言文化类、国际贸易类、营销管理类、文秘类和实践类。

表2 中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统计表

统计分析发现:其一,从课程门数上看,中高职核心课程总共有52门之多,反映出各院校均在探索自身的特色,但反过来也体现出各院校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分歧。其二,从课程类别上看,营销管理类22门,语言文化类16门,国际贸易类9门,文秘类为3门,实践类为2门(中高职均只有两所学校将《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等实践类课程设置为核心课)。这反映出广东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主要是按照“语言文化+国际贸易+营销管理”的思路来开展的。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专业核心课,我们将统计数字少于3的课程剔除,得到表2。

表2显示,中高职核心课程设置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一致之处主要为:有60%以上的中高职院校将《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单证》《国际贸易实务》四门课程设为核心课程,该四门课程对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性,得到了中高职院校的一致认可;而《外贸跟单》《商务沟通与谈判》所占的比例较为接近,这表明中高职院校对这两门课程的相对重要性有着基本相同的判断;从课程类型来看,核心课程以语言文化类和国际贸易类为主,营销管理类和文秘类相对较少。

差异性体现在:第一,在语言文化类课程中,《综合英语》《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三门课程,在中职院校设置为核心课的频次大大低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课程,在中职院校设置为核心课的频次大大高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在中职院校并未设为核心课;第二,在国际贸易类课程中,中职院校重视《国际贸易基础》和《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而高职院校并未将其设为核心课程;第三,在营销管理类课程中,中职院校将《电子商务技能》《商品基础知识》《会计基础》《国际商法》《商务礼仪》等课程设置为核心课,而高职院校则没有;第四,在文秘类课程中,中职院校将《办公自动化》设置为核心课,而高职院校则没有;第五,从比例上看,《涉外秘书实务》在中职院校得到更多地重视。这些差异性一方面与课程本身的难度有关,例如中职学校对于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更为重视,而高职院校则在更高水平,例如翻译、口译上更为重视。另一方面,与中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关,中职学校更强调基本办公技能操作,更重视贸易、会计等基础知识学习,而高职则强调更为专业和深入的知识学习。

3.专门实践类课程设置。中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实操学时(含课内实操和专门实践课)普遍超过总学时50%,且专门的实践类课程一般均占总学时的20%以上。这表明中高职院校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中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致的。从广东省各中、高职院校来看,专门实践类课程主要有职业核心能力(素质)类、语言类、商务类、综合类等类型。其中,职业核心能力(素质)类实践包括《办公软件实训》《商务ICT实训》《礼仪实训》《文字录入》《中英文打字》《办公设备实操等》;语言类实践包括《英语会话实训》《商务英语综合实训》《语言技能综合实训》等;商务类实践包括《沙盘实训》《国际商务综合实训》《模拟公司综合实训》《外贸平台实训》《进出口贸易实训》《报关实训》《网络营销综合实训》《企业展会综合实训》等;综合类实践包括《顶岗实习》《广交会实训》《企业见习》《工学结合实习》等。所有学校都设置了《顶岗实习》课程(各校名称稍有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有一所中职学校在第三学期设置了《中期实习》,展现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设置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如广州某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单证》,较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的特色。

4.特色课程设置。从整体上看,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是按照“语言文化+国际贸易+营销管理”的思路设置的,差别并不大,但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院校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课程。概括地说,主要有第二外语类课程,例如《日语》《韩语》等;行业英语类课程,例如《服装英语》《铁路客运服务英语》等;商务类课程,例如《商务项目设计与策划》《网上外贸实务》等;实践类课程,例如《商务英语专业社区实践》《沙盘实训》《模拟公司实训》等;讲座类课程,例如《专业讲座》《行业人士讲坛(讲座)》等;职业核心能力类课程,例如《英语学习策略》《解决问题能力》《职业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技能拓展与测评》等。这些特色课程与各院校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息息相关,也正是这些特色课程使得毕业生具有一定的院校特征。

5.英语和商务课程的学时比例。商务英语是以英语为媒介、以商务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王艳艳等2014),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在学科分类上通常被划归为语言类专业。那么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英语类和商务类课程的学时比例关系如何呢?调研统计结果表明,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该比例相差较大。以广州市中职学校为例,天河区某职业学校英语类和商务类的学时比例约3∶1,占总学时33.4%和10.2%,番禺区某职业学校比例约2∶1,占总学时33.3%和15%,海珠区某职业学校比例约1∶1,占总学时25.8%和28.4%。英语类和商务类课程的学时比例差异大主要是因为教育部和省市的文件并没有对此做明确规定,中高职院校有充足的自主权。我们认为2∶1左右的比例可供各院校参考。其一,本科商务英语教学标准所设置的核心课程模块中,英语知识与技能模块占专业课学时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块占专业课学时比例25-35%,英语与商务学时比例约为2∶1(王立非等2015);其二,中高职院校英语和商务学时比例接近2∶1的学校相对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各校应该根据自己的生源情况、培养目标、培养特色、需求情况等因素合理地确定比例。部分院校开设了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类将商务与英语相结合的课程,还有部分院校采用全英文或者双语教授《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等商务类课程,且部分实践类课程,例如《广交会实训》《国际展会实训》,本身即是英语与商务一体化的课程。通过走访企业发现,很多中小企业都认为英语基础的重要性高于岗位能力,其理由为“岗位需要的能力通过一个月左右培训就可以满足,而英语能力则不容易培养”,建议学校重视语言基础的培训。因此,在2∶1左右的比例基础上,还可以再通过双语、全英授课等措施,在适当的商务类内容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英语的学时比例。

二、调研对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设置的启示

上述调研结论有具体、微观方面的考量,例如总学分设置;也有整体、宏观方面的把握,例如培养思路问题。本文主要从后一角度来分析调研对商务英语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设置的启示。第一,要科学合理定位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调研所发现的“语言文化+国际贸易+营销管理”思路体现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清晰,想面面俱到反而使专业被戏称为“万金油”。这与吴寒(2015)发现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是同一问题。只有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及教学的有机衔接,才能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从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杜怡萍2014)。第二,中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参与专业标准研制工作,尽量统一课程设置标准和形式。调研发现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院校之间,都存在课程学分、学时相差较大,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课程而名称不同,课程类型划分五花八门等现象。因而有必要让各中高职院校,联合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研制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作为各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第三,要处理好中高职衔接课程之间的关系。所谓衔接课程指的是中职和高职均开设的课程。从调研情况看,部分衔接课程内容重叠较多。以《国际商务单证》为例,一直以来中高职都要求学生考取单证员证书,授课内容均以单证员证书为依据,因此,中高职的课程内容重复度偏高。尽管目前该证书已被取消,但课程内容短期内并无很大改变。因而,这种课程需要在中高职衔接中适当采取免修、免考等学分互认措施。鉴于此,建议统一建立层次化、体系化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编制统一连贯的课程标准,避免学生重复学习。此外,要处理好升学和就业学生的培养关系。目前的中高职衔接招生项目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五年一贯制等直升招生除外),中职学段学生需要通过考核才能顺利转入高职学段学校,而未转入高职学段学习的学生就选择就业。因此,有必要考虑这两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所侧重。在做标准研制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升学类和就业类学生的需求,且需要考虑三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不同需求,扩大教学标准适用范围。第四,课程设置应该考虑未来的经济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给予各院校一定的特色空间。商务英语专业可以以最普遍的外贸岗位为参照,同时考虑未来的发展变化,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将课程做活。可以考虑将“一带一路”宏伟战略,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等因素融入课程体系。同时,课程设置是应用导向的,需要考虑到各校特色。宋梅梅(2013)认为从根本上讲,高职院校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必然要求高职商务英语要有自己的特色。各校可以在尽量参照统一标准的前提下,体现自身的特色。

三、结 语

科学合理地制定商务英语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对商务英语中高职衔接项目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而这涉及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省职业路径分析、在校生需求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调研等多个方面。文章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为例,选取其中的课程设置作为具体分析对象,对广东省25家中职和20家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课程学分及类型,核心课程、专门实践类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以及英语和商务课程的学时比例情况。本次调研结论有具体、微观方面的考量,也有整体、宏观方面的把握,希望能够为中高职衔接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启示。

[1] 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014,(2):34-41.

[2] 王立非,等.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2):297-302.

[3] 吴寒,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64-68.

[4] 杜怡萍.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56-60.

[5] 宋梅梅.高等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培养研究——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外国语文,2013,(6):158-160.

2016-08-25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项目”(201401046);2015年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专项课题“商务英语专业双核能力课程体系的问题及应对措施”(2015ZX13)

潘小波(1981-),男,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学时商务商务英语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