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预引导长善救失,构建准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人格之实践研究*

2016-02-05李俊梅杜晓鸣

山西青年 2016年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人格职业

李俊梅 杜晓鸣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 宣化 075000



干预引导长善救失,构建准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人格之实践研究*

李俊梅**杜晓鸣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河北宣化075000

摘要:为培养出更优秀、符合幼儿园需求的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职业人格教育。本课题通过研究准幼儿教师职业人格的结构、特点,探讨作为准幼儿教师的高职学前学生人格发展规律。学生职业人格筛查、分析鉴别基础上,进行应用性实践研究,探索合理干预、积极引导、长善救失、涵养优化一般人格,使其向优秀职业人格转换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尤其研究各种心理干预对职业人格优化重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人格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背景

从2010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驶上快车道,对幼儿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新的要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基础之上,新的《幼儿园教育规程》、《幼儿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学前教育法规文件相继,进一步规范幼儿教师职业要求,不但要专业过硬,教育技能娴熟,同时对师德、职业角色意识、教师心理健康等职业人格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时代发展。

(二)现实状况

1.近年幼师虐童、教育伤害事件频发

2.相当多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人格结构并不完全适合幼儿教师职业。

3.在校学习过程中职业人格的干预引导、长善救失、优化建构力度不够。

4.之前业界很少有人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职业人格”概念,当然职前教育阶段的“准幼儿教师职业人格”更是没有统一、确定的内容和标准规范方面。与学生职业人格建构相关的内容分散于各课程教学中,缺乏统筹,缺少面向具体学生个人情况具体问题的针对性。

(三)选题的意义

1.幼儿教师职业人格研究之先头兵:

2.填补准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之实践方法、途径研究的空白。

二、概念的界定

准幼儿教师:特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

人格:是个体内在身心的动力组织系统,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职业人格:是指与某一职业特殊要求相适宜的有效开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特殊人格。其成因既有遗传素质的根本决定作用,更有后天环境、教育的塑造涵养。包含职业道德但比其内涵宽泛得多,更倾向于气质类型、性格特征、自我意识、社会性等个性心理特征组合成的人格结构的整体风貌。

幼儿教师职业人格:指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主体,在胜任其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劳动中所必备的适应学前儿童心理结构和发展水平的稳固的职业品质与特性。即学前教师必备的和其职业相适应的个性品质特征和行为倾向性的总和。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探索优化一般人格、构建良好职业人格,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格和谐平衡发展的优秀学前师资。

2.促进课题组成员深入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科研及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3.促进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内涵发展。

4.开拓探究,为其他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人格培养积累经验。

(二)研究内容

1.高职学前学生的职业人格筛查、分析鉴别。

2.研究准幼儿教师职业人格的结构、特点。

3.探讨作为准幼儿教师的高职学前学生人格发展规律。

4.进行应用性实践研究,探索合理干预、积极引导、长善救失、涵养优化一般人格,使其向优秀职业人格转换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尤其研究各种心理干预对职业人格优化重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研究过程

(一)职业人格培养背景下的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打造学生职业人格。以课程教学为职业人格建构主战场,贯穿课题研究始终。

1.课题研究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增设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两门必修课、感统训练、沙盘游戏、亲子活动、蒙氏教育、奥尔夫音乐等选修课,从课程设置上为学生职业人格构建提供主平台。

2.传授职业人格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职业人格重要性的认识。心理、教育、活动指导等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引入职业人格概念,讲授职业人格的概念、特征、心理结构、培养途径、影响机制等内容,使学生建立对职业人格的基础认知,为培养职业人格打下认识基础。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手段。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要方向。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视频播放、综合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引入“老梁观世界”、“生活实验室”、“我爱发明”、方舟子打假、松果网科普推广等敏感话题和流行的网络媒体因素,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新颖化,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心理相容。以教师的深入浅出、博证旁引、左右纵横、信手拈来、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示范高师风采,展示职业人格。

第二、重视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教学。观摩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实录视频、亲临幼儿园现场的见习、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不仅使所学灵活应用于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爱心和责任感在实践中得到发扬光大,要求学生体验幼儿教师角色的伦理道德认知、行为规范、伴随情感,积极进行换位思考,代入角色,使职业人格得到涵养蕴育。

4.艺术教育活动中的职业人格陶冶

第一、音乐、绘画、沙盘游戏等艺术类型本身就是现代专业心理治疗、重塑人格、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可以帮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减少人格冲突、发展积极的生活方式、增强人格整合,整合、优化重构职业人格。

第二、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超越和心理控制能力。

第三、艺术是情绪宣泄出口,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有效维持心理平衡。

第四、使学生建立基于职业艺术技能基础上的职业认同感、高度自信基础上的理性自控。

第五、陶情冶性、净化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第六、在艺术教育中培养高职学前专业学生多元、宽容接纳、创新的幼儿教师职业人格特质。

关注艺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的引导。重视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挖掘,重视艺术教育空间的拓展,贯彻和谐职业人格塑造的新要求,构建和谐职业人格践行的新模式。

(二)积极的心理干预

1.成立面向学前学院学生、兼顾全校其他系部的心理咨询室,以心理学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作为助手也积极参与,针对学生开展团体及个体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对意识到自身心理健康及人格问题且已有矫治意识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引导。

2.2014年9月“心灵驿站——心理成长”社团吸收新成员,修定完善《心理成长小组章程》和《活动计划方案》,并实际实行之。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开展活动,根据心理测评结果有目的有意识的针对问题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针对新入学学生原始人格中存在的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紧张、适应性问题、自信心问题、感恩意识不足等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专项训练。此一时期主要进行成员自我心理成长训练。特别是沙盘游戏的引入,沙盘操作过程中发现潜藏的心理冲突、创伤问题,教师守护下心理成长、重构,优化已有人格结构,对职业人格的构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2015年3月成立学生心理咨询社团:为将心理成长小组的探索推向深入,进行更为专业的心理的干预,积极构建人格,以原心理成长小组成员为主,又吸纳部分新成员,继续进行自信自控、意志力、人际交往、消极情绪、抵抗诱惑和抗挫折、盲从、亲子关系、师幼沟通、想象力注意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训练,教授学生心理疏导、宣泄、重建的技能技巧。此阶段不仅解决成员个人问题,而且以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对学前学院甚至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活动,通过办讲座、出小报、积极宣传心理知识,对其他同学开展心理辅导,不仅提供了熟练运用心理手段的机会,在辅导别人的过程中自身良好职业人格的雏形特征也得到固化和提升。扩大团队影响力,初步践行提升雏形职业人格的正能量。

4.2015年9月之后重点展开心理情景剧表演:介绍投射、空椅子、角色扮演等方法,播放视频,使学生对心理情景剧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其对人格建构、维护心理健康的意义,指导学生针对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人格问题进行心理剧表演,以期学生能认识和主动尝试体验心理剧对人格重构的力量。

5.开展多种与心理健康、职业人格涵养构建相关的讲座。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人格培养视角下的职业技能拓展提升

诸如感统训练、亲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目前幼儿园非常流行的教育模式,在校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拓展训练,更有效地与幼儿园对教师要求对接,加深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解内化,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更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基础上的积极主动向优秀幼儿教师标准靠拢,职业自豪感的充分体验。比如感统训练一方面培训学生对幼儿进行感统训练的技能技巧,同时体验各种感统器械的操作使用的过程伴随的心理感受,比如滑板、吊缆、平衡项目使身心放松、焦虑压力的的释放缓解、情绪情感的调节等,彩虹伞、团体协作板培养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负性心理能量找到合适的宣泄口,正性心理能量得到充分体验,愉悦身心、体会快乐,尤其体会职业能力增加带来的自信自尊感的提升、职业认同感、职业敏感性、职业角色意识,锻炼了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塑造一切以学前儿童为重的教育理念、基于儿童的相处模式等人格因素,努力在反复的模拟练习模式中将其稳定下来,固化为职业人格。

(四)通过各类技能大赛培养积极自信的职业人格

职业技能大赛制度化,每学期最后一个月都开展技能大赛,包扩教育教学技能和艺术技能两大模块。教师在职业人格培养意识指导下有意点拨、积极引导使学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不仅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的职业能力大幅提高,且提前进入幼儿教师角色,从学生完成作业任务的站位转换到以教师的角色积极考虑幼儿身心特点、研究重点难点、设计组织教学环节,整个过程中充分体验竞赛胜出的自豪、成就感、幼儿教师工作的快乐情感,体验自身能力带来的教学效能感、胜任幼儿教师工作带来的自信心,充分感受由能力提高带来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增强学前教师角色感体验、培养专业意识、职业认同感。这些良好的情感体验有益于学生幼儿教师职业人格的积极建构。

五、效果

(一)学生职业人格得到优化重构。(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三)促进了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推进了专业建设步伐。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的价值定位上充分考虑职业人格对学生的意义,加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和谐完善、具备幼儿教师职业人格雏形的相关内容。

2.以幼儿教师职业人格培养为视界,组织专业课程群。

3.确立“职业素养结构=职业技能+职业人格”的理念,在专业剖析、课程标准的制定、单元说课、课程综合说课乃至具体教育活动的设计及教学过程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4.提高和改善了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美]郝根汉著,何靖,冯增俊译.人格心理学导论,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

[2]吴梅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建构机制探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3]施燕.优秀幼儿教师与师专学生性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1996(4).

[4]邢少颖,张亚宁.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学前教育研究,2003(5).

[5]杜燕红主编.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大象出版社,2013.7.

[6]徐德荣,徐晓虹,邵静芬编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互动40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0.

[7]茹斯.安曼著,张敏,蔡宝鸿,潘艳华,范红霞译.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

中图分类号:G717.38;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3-0018-02

**作者简介:李俊梅(1966-),女,河北宣化人,本科,学士,198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兼有德育和行政管理跨专业背景,宣化科技职业学院高级讲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研室主任,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指导课教学,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教育史。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干预引导长善救失,构建准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人格之实践研究”(编号:1406096)。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人格职业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