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美学特征探析

2016-02-04李艳萍

黄河之声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美学

李艳萍



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美学特征探析

李艳萍

(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摘 要: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结合音乐美学知识体系,从梳理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历史进程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入手,研究分析其特有的音乐风格和语言特点,挖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本身的美学特征进行论述。

关键词:山东民族民间音乐;美学;美学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传统的音乐文化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中,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民族音乐传统,许多音乐学者正潜心从事着民族音乐美学的研究,以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建立中国民族声乐体系。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历史悠久,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基础和研究资源,并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无数音乐珍品,为丰富今日人们的精神生活、发展当代音乐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音乐美学与中国民族音乐艺术

德国古典哲学家黒格尔在其著作《美学》中指出:“从美的本质定义出发,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显现在感性上是有等级的,这个等级是与宇宙进化历史相一致的,无机物是感性的最低级,艺术是感性的最高级,美有统一的定义,艺术是美的最高和最典型的形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人类实现思想、情感表达与交流、展现生活状态和文化风貌的不可或缺的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学与音乐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水乳交融、紧密联系的关系,经历千百年岁月的积淀洗礼,强烈地渗透到人类文明的精神世界中。无论在东西方,美学与音乐的相互交融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并将伴随着人类历史传承发展下去。

二、山东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发展

中国土地幅员辽阔,经济社会生产方式种类繁多,长久以来,由于地域、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等因素影响,在我国各地、各民族文化区内都流传丰富多彩、形态迥异、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呈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本体美。齐鲁大地临海靠山,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山东劳动人民在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及文化氛围中创作出了极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从“泱泱乎大风”的《齐风》、《鲁颂》到口耳相传的《沂蒙山小调》、《绣荷包》,山东民间音乐在齐鲁大地形成了延续千年的文化记忆,可谓“齐风传天下,小调映百态”。无论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齐风》十一篇,还是在汉魏六朝的“乐府诗集”、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山东民间音乐均有经典曲目,号子、小调、套曲、风俗歌、秧歌、花鼓等传统音乐体裁形式应有尽有,2000年出版发行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中共收集和整理了小调447首,号子329首,秧歌63首,花鼓47首,风俗歌36首,儿歌33首,套曲25首。这些都是我国民歌在民族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后的宝贵艺术珍品,他们反映了山东历史经济社会的繁荣,记录着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山东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国的民族文化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三、山东民族民间音乐的美学特征

(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

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在其特有的环境下产生发展和传承的,而所表现出来意识形态(风格、审美、表现形式)等同时受到诸如风土习俗、宗教信仰、社会道德、伦理价值等多种文化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作为传播途径广、传唱速度快的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文化常常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软力量,用隐形的、潜移默化方式的对民众观念、习俗、信仰的规范和教化,并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能够发挥持久作用的效力场,对社会成员进行约束和控制,从而达到社会的统一与协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就是借他人之口肯定了儒家音乐美学。同样是源于齐鲁大地、在东夷时期由大舜所作的《韶乐》、以温润和谐的旋律,“如夭之无不畴,如地之无不载”的恢宏意境,甚至成为孔子眼中“尽善尽美”的典范之作。

(二)情感表达中淳厚的真情美

山东人朴实憨厚的性格决定了山东民间音乐更多采取了直来直去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类歌曲在演唱的艺术表现上比较直白、态度比较明朗,曲调上的装饰音运用相对较少,旋律多以热烈、欢快、活泼、轻松徵调式为主,《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乔建中撰写的“山东民歌概述”就曾指出:“据《山东民间歌曲论述》一书的统计,徵调式最多,占已记录曲目的50%;宫调式次之,约占30%”;“从旋律中的常规音程和运动方式看,由大二、小三构成的级进音型,是旋律进行的基础”。当然,具有故事情节的、以表现爱情为主大型民歌套曲和流传各地的民间小调也有委婉抒情式的情感表达方式,但在呈现形式上又不同于江南民歌的温婉、细腻、舒缓,在情感处理上粗中带细,体现了山东人民性格中有憨态可掬的一面。这时,歌曲中的装饰音增多,音色变化丰富,歌曲表现上也增加了细腻的心理表白。

(三)歌词意境中质朴的写实美

民族民间音乐是以语言为基础、以歌词为核心进行创作、表演和欣赏的表达,并通过音乐语言欣赏、感受歌唱的意义与情感。在歌词内容上,山东传统民歌重在叙事而不重抒情,在描绘事物、事情的过程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描绘更多的是追求表达瞬间的心理印象和感触,进而推进情感的递进、升华,完全表达出歌曲的意识形态。如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歌词“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没有绚丽的修辞,用寥寥数语就能描绘出来一幅沂蒙人民幸福的生活场景。再如淄博民歌《赶牛山》歌词“年年是都有着三月三么来哟,妹妹二人么赶来牛山哎哎哟,来至在那淄河滩来呀么来哟溜溜溜……淄河是滩里是长流水哗哗啦流,孟良山上么艳来阳天来哎哎哟,眼观那个温来水泉来呀么来哟”。歌词叙事口语化、生活化,生动地表现了三月人们赶庙会的热闹场景。

(四)歌唱语言中浓郁的特色美

无论哪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的特色是决定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因素。山东经度跨度较大,地理空间的跨越直接导致的是语言的差异。钱增怡、高文达等学者根据山东各地方言特点,把山东话分成两个大区:西区、东区;四个小区:西齐区(济南德州)、西鲁区(临沂菏泽)、东潍区(即墨诸城)、东莱区(荣成莱阳)。山东地方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声调采用基本与普通话相同,即平阳上去四声。虽然山东方言与普通话使用相同的声调,但从调值角度上看,山东方言与普通话有所区别。根据五度标记法,普通话及西齐区山东方言四声调值升降关系比较如下表所示:

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起止点 5 5 3 5 2 1 4 5 1

西齐音区 2 1 3 4 2 5 5 2 1

通过比较可看出,山东方言的语调调值要普遍低于普通话调值,并且每一句的尾部调值总是末尾下滑。由于语音的下滑,山东民歌常出现一个下滑的变宫音,造成山东民歌曲调中带有一定的落音规律,使之产生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歌词中实虚词相结合方式也是山东民歌的显著特点之一。如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开场一句“姐儿房中啊绣呀就荷嘚包啦咦”,歌词中就包含“呀”、“嘚”、“啦咦”等几个虚词,极具地方方言特色。

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她的美学特征是在千余年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变化中发展起来的。山东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继承了这种传统的文化基础与审美特征,同时又融入进了新的时代精神,使传统民族音乐在新时期有所突破与发展。每个人、每个时代对美的认识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追寻山东民族民间音乐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同时,有机融合不同文化的多元化音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并发扬光大,使之呈现出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吴碧玲.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理学院学报,2008,07:67-70.

[2] 韩梅.浅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科学性和民族性上的美学追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64-167.

[3] 程宁敏.“以字行腔”和“以腔行字”之辨析[J].音乐研究,2005,1:84-90.

[4] 杨光东.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定位及特征新解[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4:128-131.

作者简介:李艳萍(1979-),山东烟台人,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表演。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生活美学馆
VR崂山:虚实相生的美学
纯白美学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阆中手工打结丝毯技艺的传承人保护探议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