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2016-12-20邵辉

电影文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传播价值美学特征微电影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微电影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一种崭新的、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化传播现象。微电影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创作形式和观影方式,促进了创作者和观众的情感互动,带来了与传统电影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微电影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内容参差不齐、商业气息过浓、难于监管等问题。因此,研究和分析微电影的美学特点及其传播价值就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微电影;美学特征;审美表现;传播价值

2010年,凯迪拉克在宣传广告《一触即发》时第一次提出了微电影概念。随后佳能公司赞助拍摄了反映80后青春的《老男孩》,雪佛兰公司赞助拍摄了反映父子亲情的《看球记》,都得到了网络上的热播。微电影逐渐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电影短片”的概念,成为一种新兴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传播价值的电影形式,越来越引起了理论界和普通大众的关注。

一、微电影的美学特征

微电影是指在新媒体时代针对大众传播的,可在较短时间内或移动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和一定艺术展现力的影视作品。微电影中的“微”体现了时代性,“电影”体现了艺术性。

首先,微电影具有主题通俗化的特点。这是因为微电影主要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平台,受众为普通网民,具有网络文化特有的通俗、简单、直白等审美特质。另外,由于受到时长、拍摄器材、场景特效以及资金的限制,微电影很难关注历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也不像传统电影那样注重深层次的主题构建,而是在普通大众容易感受的层面,围绕百姓生活中常见的家庭与亲情、青春与爱情、梦想与现实等主题,启发观众进行思考。

其次,微电影具有内容微小化的特点。微电影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民间的普通百姓,关注的核心内容也是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命运。所以微电影在叙事内容上不像传统电影那样“高大上”,聚焦政治性的、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而是更接地气,从平民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视角讲述一个普通小故事或一个平凡小人物,表达出创作者对生活情感和人生命运的感触。姜文导演执导的微电影《看球记》就是这样一部主题通俗、内容微小的佳作。影片以父子之情为主题,讲述了父亲带着长大成人的儿子去看球,儿子骑在父亲的脖子里用镜头拍摄进球的精彩瞬间的故事。虽然影片时长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是影片所表达的那股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深深地触动了观众柔软的内心世界。

再次,微电影具有叙事碎片化的特点。由于微电影的时长比较短,所以在叙事上不像传统电影那样具有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更注重高潮部分,对其他部分往往只是利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镜头进行概括展现。由于微电影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大量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审美概括和美学张力,所以微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一种简练、快速推进的特质,使观众迅速处于紧张的高潮状态。另外在故事的具体讲述过程中,微电影往往采用大量的蒙太奇技术打乱故事的时空关系,使影片叙事呈现多时空交错拼贴转换的特点。观众观影后需要自己去对影片的叙事进行重构。《老男孩》就是这种典型的、非连续性的、碎片化的叙事代表。影片以现实和回忆为两条叙事主线,以已到中年的蹩脚婚庆主持肖大宝和小发廊理发师王小帅参加快乐男声选秀开篇,两人现实中的落魄生活和记忆中中学时光的不同时空碎片相互穿插交叠,最后又以选秀落选结尾。影片中大量碎片化的时空切换、悬念的层层设置、内容的传承启合、梦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让观众既感怀青春已逝的年华和曾经的心中梦想,又体会到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残酷,通过今昔对比、追忆青春,共同把影片不断推向高潮。

最后,微电影在与观众情感交流上具有互动化的特点。传统电影在与观众的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情感沟通大多都是单向的,缺乏与观众间的互动交流。新媒体时代,一方面,网络、微博、微信等即时消息交流平台构建了拉近微电影创作者与观众间距离的技术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微电影的创作者更重视以平等沟通的心态,与普通大众在情感、主题乃至画面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微电影创作者和观众之间情感交互的畅通,使得二者之间能够充分交换观点和情感,形成一种良好的、双向互动的传播特点。

二、微电影的审美表现

微电影为大众带来快捷的观影方式的同时,也给大众带来与传统电影全然不同的审美感受。大众作为微电影的审美主体,其审美诉求对微电影主题思想、表达内容和情节设计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网络化的传播方式使大众的观影时间和空间得到了空前解放,也使大众拥有了对电影的选择权和播放权。观众不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挑选影片,观影时还可以进行暂停、回放和快进等操作,重复或略过影片的部分片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审美对象(影片)的掌控。另外,观众也摆脱了影片的被动消费者地位,而成为一名影片的主动参与者,甚至创造者。观众通过在网络上与其他观影者相互交流,在观影中和观影后的跟帖评论,甚至在拍摄前期和拍摄过程中与主创人员的互动讨论,表达个人意愿,从而影响甚至改变了微电影的情节发展。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大众的参与性,激发了大众的观影热情;另一方面有助于微电影创作者更好地把握大众心理,创作出更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作品。

微电影主要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作为传播载体,屏幕小,音响效果普通,同时观赏微电影的大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微电影这种独立的、个体式的观影环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观众能够以自由轻松的心态,更加从容和便捷地欣赏影片,观众的审美心理始终处于一种自由轻松的个体观赏状态。与此同时,这种个体化的、轻松自在的观影模式也将导致微电影不易产生像传统电影那样在影剧院与大家一起观赏电影的集体感和隆重感,难以产生群体性的审美心理和一致化的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也就是观众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与其主观想象和个人情感密切相关的、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心理活动。传统影片在一个封闭的影剧院空间,单个观众受到群体观众掌声、笑声、叹息声和哭泣声的影响,个体间的心理相互呼应,容易产生一致性的观影感受和审美体验。微电影个性化的观影方式带给观众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化理解和感悟,群体的审美体验让位于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不同的观赏环境下、不同的传播媒介下,对同一部微电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体验。另外,微电影虽然影片时长短,但是短并不代表情感简单或者缺失。相反,微电影表达的情感应该是强烈而集中的,像朝阳一样喷薄而出,瞬间传递给观众。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往往能够使观众在一小段相对完整的碎片化时间内将自己的注意力汇聚到故事中,观众的情感和对影片的感悟瞬间得以爆发,获得一种激荡人心的、奇妙的高峰体验。

微电影在艺术创作上不仅仅是与传统电影一脉相承的,更是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和发扬。一方面,微电影小制作、低成本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影创作中来,为电影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微电影个性化、自由化的表现方式,成为电影工作者创作灵感的来源和艺术尝试的试验场。微电影既可以表达传统电影不愿或不敢表达的内容,如普通的百姓生活和敏感的社会热点;又可以帮助电影创作者尝试各种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如蒙太奇手法的应用、多维时空的叙事等。微电影的审美价值就表现在无论是创作还是传播,都展现了新时代的个性和自由的艺术魅力。

三、微电影的传播价值

微电影的兴起和发展是具有深刻技术支撑、贴合大众需求和激烈市场竞争等内在驱动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为微电影传播创造了便利的硬件环境。拍摄器材的小型性和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的简易化降低了拍电影的门槛,打破了传统影视创作只被专业人员所掌握的特权,激发了普通大众进行影视创作的热情。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而微电影故事简洁、情节紧凑、短小精悍,人们可以在乘坐公交、地铁或者在餐厅,甚至是课间等零散的时间来进行观赏,满足了大众碎片化消费的需要。微电影制作成本低、版权要求也低,能有效降低视频网站的运营成本,为大量同质化视频网站提供了一条差异化竞争和后发领先的捷径,成为视频网站竞争的热点。目前,搜狐、优酷、爱奇艺等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投资微电影项目、开设微电影频道、举办微电影节,在促进微电影传播的同时,也提高了微电影的艺术品质。

微电影的流行和广泛传播也离不开商业广告的推波助澜,实力雄厚的广告宣传资金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随着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工作室等专业机构的加入和视频网站的大力推广,微电影的发展如虎添翼,凭借着自身制作成本低、传播范围广、全天候等优点获得了良好的广告营销效果,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在商业上的前景一步一步广阔起来。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它不再像传统广告那样依赖过分宣传,也不受传播媒介和播出时段的限制,而是通过商家赞助、品牌定制、广告植入等方式将商家、品牌和商品融入一个个内容简单紧凑、悬念精彩纷呈的小故事中,拉近了观众与商家、商品和品牌之间的距离,在广告与受众之间系起了情感纽带,实现了企业文化和品牌内涵的巧妙传播。

微电影更加适应当今人们生活网络化和阅读碎片化的时代特点,具有传统广告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传播速度快,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可实现全天候和全球性传播。第二,广告效果好,受众群体大且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便捷,有助于实现全程营销和精准营销。第三,成本低,投资少,性价比高。比如2011年桔子水晶酒店推出的系列微电影,通过12个不同星座的男生在桔子水晶酒店发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酒店现代、简约、时尚、浪漫的主题内涵。影片一经推出,立即在网络上得到了疯狂热播,使桔子水晶酒店由名不经传变得耳熟能详。

微电影在拥有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多元化的社会人文价值,使其得到当今主流传播媒介的认可。微电影以平民化和包容性的文化色彩,吸引了广大青年和普通大众的创作热情,主题贴近他们的普通生活,表现他们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趣味,同时也影响他们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年轻化、平民化的文化色彩。另外,许多优秀的微电影密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普通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平民化的视角聚焦当今社会现实,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缓解和弱化社会上的负面情绪,营造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从帮扶弱势群体、保护环境到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起到了表扬先进,鞭策罪恶,弘扬正义,传播正能量,温暖和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微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创新的艺术形态,业已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一种崭新的、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化传播现象。由于微电影题材选择范围广、内容精悍富有创意、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欢迎和喜爱。微电影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粗制滥造、缺乏创意、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而且商业味过浓,大量广告充斥于画面,缺乏艺术美感。甚至部分微电影的内容低级趣味,思想导向错误,既不适合广泛传播,也带来了监管上的困难。

总之,微电影不仅促进了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有益于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建设和传播。微电影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才能更好地绽放其艺术魅力。这就要求微电影创作者一定要重点关注微电影的艺术性和专业性,丰富微电影的创作题材,创新微电影的表现手段,实现内容的差异化和视角的独特性;同时也要丰富微电影的盈利模式,摆脱广告的束缚,完善产业链条,找准艺术和商业的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翟杉.微电影对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研究[J].新闻知识,2012(07).

[4] 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

[作者简介] 邵辉(1978—),女,山东定陶人,硕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理论与创作、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传播价值美学特征微电影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冰雪”APP内容设计与传播价值
中盐集团获评“最具传播价值中国民族品牌”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传播价值
微信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