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声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

2016-02-04

黄河之声 2016年6期

牛 茹



试论声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

牛 茹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摘 要:歌唱艺术是一种听觉美感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渗透最终依赖于歌者的演唱来实现。歌者把旋律和语言符号转化成声音的实践过程,是又一次艺术美感创造的“二度创作”过程。如何更好的表达歌唱艺术的真挚情感,歌唱审美、音乐主题、歌词内涵以及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理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歌唱艺术;情感美学;审美内涵

伴随中国歌唱艺术的兴旺发达,歌唱的审美与情感表达等诸多相关要素不断引起专家学者的兴趣。无论从先秦“上炕下坠”理论,还是清代徐大春《乐府传声》的声、情、字、味关系,歌唱理论及其情感表达的核心问题不断出现新的见解和富有见地的学术观点。的确,一首艺术作品倘若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美感效果,其不单单是固守于歌词所表达的一般性的外在情感,应是通过某种约定的情感基调,恰到运用歌者的演唱技巧与机理获得实际的艺术审美效果。情感是人类具有的心灵表现的高级形态,其借助于肢体动作、表情符号、声音以及语言符号等艺术载体来传达和实现。

一、用心儿去歌唱

一首经典的声乐艺术作品,只有通过声情并茂、以情传声的歌喝实践才能真正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力。歌喝不仅是情感表达的媒介,而且是升华情感的思维再现。倘若真正能够做到审美情感的真切表达和艺术再现,歌者务必进入艺术“角色”,似乎身临其境的体验歌曲的思想内涵和真挚情感,以期歌唱赋作品鲜活真切的情感。

对于声乐表演艺术而言,即便是同一个歌唱演员在演唱同一首作品,任何一次登台表演均是一次鲜活的艺术体验和情感创造。对于任何一位观众来说,他均是要冲从现实舞台得到体验,如果仅从唱片或光碟中获知体验,那是片面的,不够丰满的。因此,现场聆听,现场体验,真实再创造的过程是难能可贵的。

毋庸置疑,一个歌者如果一味的或者单纯的追求物理声学、生理科学等诸方面的艺术感觉,歌者的声音可能偏离审美情感所要表达的真挚美感,不觉让人感叹仅仅是一些纯技巧性的发声,艺术表现力又何从谈起?据此,纯机理与技术性的声音缺少美感,观众的情感共鸣也是难以实现的。

众所周知,歌唱审美意识是演唱者对歌唱“艺术美”的一种真实感受和心理体验。诚然,每个人对于现实世界中包括艺术在内的美的事物的感知、欣赏均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对于情感创造的歌唱艺术而言,歌唱在诠释艺术审美的形式、方法及其行为上均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纵观中外艺术美学发展史,不论是西方美学所强调的音乐形式上的“数的和谐”、内容上的“情感体验”,还是中国传统美学总结提炼的“物感心动”、“境外生象”以及“哀乐情感”艺术审美命题,歌唱在整个艺术审美过程中始终占据主要位置。不仅如此,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功能也一直贯穿于人类审美体验之中。在这一层面来讲,声乐艺术一时一刻也离开人的主体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表演。

一般来说,歌者良好的音乐审美意识与先天遗传有着很大关系,当然,后天的培养也非常关键。日常生活中,音乐教习或表演者要在艺术学习和舞台实践当中逐步培养,长此以往歌者的审美感觉及其良好的审美听觉就会不断提高。具体来说,我们既要重视音乐审美感觉、听觉的培养,又要重视音乐理论,包括音准、节奏、表情、速度、力度以及纵向的织体等要素的训练学习。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主动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经常参与采风、调查、研究以及聆听各种音乐会,以便从中获得审美体验。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朗诵、吟唱以及欣赏电影、电视等诸多途径和方式,切实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如此说来,丰富的艺术体验,对于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内涵,提高音乐美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把握主题思想

对于一度创作的作品而言,任何一首或一部歌曲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换句话说,声乐作品都有其一定的主题思想以及背后凝聚的文化主旨。

《长征组歌》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在历史转折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人被迫长征。在血与火的战争与历史考验面前,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一路奔跑,一路播撒革命火种。星星之火,最终以燎原之势飞速发展,革命烽火也最终传入人间正道。每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唱起《长征组歌》时,那烽火连三月、号角遍地吹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往事,浮现在人们面前。对于我们歌者而言,歌声还未响起,我们应情不自禁的将其与革命流血牺牲、英勇豪迈的革命气概“同构”联想起来。

《长征组歌》创作于1965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的。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红军被迫长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以超乎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翻越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跨越10个省大约2.5万里的漫漫征途,并最终到达相对安全的地区——陕北。

1965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前夕,革命人决定创作一部反映这段曲折与光辉历史的史诗作品。经过肖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多位革命同志的共同努力,《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以及《大会师》等10首乐曲相继创作完毕,其将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以“组歌”的艺术形式进行情景再现,并于1965年8月在首都举行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其后,该部作品久演不衰,成为声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

据此,《长征组歌》创作的主题就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万里“长征”,围绕主题延伸而来的核心语汇就是“长征精神”,即不屈不挠、无私无畏、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革命精神。为了继承与弘扬“长征精神”,词曲作家以深情凝练的笔墨,乡音醇厚的民间音调,优美简洁的旋律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画卷,尽情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最终获得胜利的革命情怀。与此同时,大力展现了革命人在生死决别的紧要关头所展现的无所畏惧的精神气概!

为了更好的揭示长征这一革命主题思想,歌者不仅要全面了解创作背景,而且深入挖掘长征途中发生的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故事。一部好的作品,其感召力、号召力是无穷的!几十年来,长征已发展成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辉典范,长征精神也必将在未来革命与祖国建设的征途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引吭高唱《长征组歌》时,要把历史与时代精神高度融汇于长征精神之中。倘若做到这一点,你的歌声一定是极其美妙感人的!

三、真切品味歌词

相对于作曲家的创作,演唱无疑属于二度创作。如何将一度创作恰到好处的进行演绎,无疑真切品味歌词应是其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位具有丰富音乐修养和技巧的歌唱演员,不仅仅能把歌曲的音调准确的表达出来,她更会在音乐之外,根据歌词的内容、情感的需要,及恰到好处的技巧的运用,多方面相融合形成一首不仅具有韵律之美同时具有声音之美,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歌曲,其中歌词的处理尤为重要。

就歌词而言,对情感的准确表达,歌曲内容的深刻诠释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对歌词有着深刻的理解,演唱才能更加的打动人心。如《望月》这是由宋祖英最早演唱的一首情绪优美的民族歌曲,后来在各大舞台经多位歌者广为传唱。她们对《望月》歌的演唱总是那么优美,令人回味。这首歌曲除了旋律温和甜美、含蓄抒情令观众喜爱之外,那如诗唯美的歌词,更是摄入了人心。细细品味歌词,开始的描写是充满诗意的寄托着无限的思念,仿佛在人们眼前展示的是一幅立体交叉的水灵活现的水乡淡彩风情画,画龙须添睛,歌词的动与静的编织是为歌曲的高潮铺垫而已,真正的旨意在于情感的抒发。把人的思绪用思念占满,更加便于情感的表达。

当演唱者分析理解了《望月》歌词所表达的内涵,再真心演唱《望月》歌时,感觉又会怎样?在清清水面上、坐在挂在天空的月牙之上,加上歌者圆润优美的嗓音,良好的气息运用,细腻清晰的咬字吐字,精准内在的音高节奏感以及婉转自如的运腔和心灵真情的抒发,这样的演唱定是甜美抒情动人的。同时,也一定能使演唱者的歌声深深地打动听众的心,使听众在你的演唱中领悟歌词情感的内涵、意境,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使歌者在与听众的交流中“用心歌唱、用情感人”,真正使演唱日趋达到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总之,歌唱艺术是一项综合的艺术形式,它的艺术之美最终要通过歌唱演员来体现。歌者把无数的旋律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次艺术加工、提炼和升华的过程。在现实艺术舞台上,歌唱的情感表演真正落到实处,对于我们教学者和表演者来说,依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沈湘著,李晋玮李晋缓整理.沈相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 王如湘.美声唱法卷.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996.

[3] 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 薛亮.歌唱语言艺术.大连出版社,1992.

[5] 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6]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7] 冯志莲.民歌新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8] 乔建中.国乐今说.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