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以平顶山学院音乐系为例
2016-02-04潘刻科
潘刻科
应用型本科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以平顶山学院音乐系为例
潘刻科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 要:应用型本科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兼具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等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发现当前的教学现状与社会需求有些脱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快地顺应教学的需求,甚至有些学生对于新上任的工作无所适从,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时期的基础教育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创设丰富的教学内容;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完善优质的教学条件四个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有利于声乐教学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声乐教学;应用型;实践
声乐教学是一种具有规律性、针对性的学科,实践教学集艺术性、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技术性于一体。高校声乐教学是音乐学专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院校承担着培养几演唱、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虽然我国各大院校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发展迅速,但纵观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本科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师资水平、教学设施、教学实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不足,为此,当前很有必要立足于社会的实际需求,努力探索声乐教学的具体路径和策略。
一、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
(一)优化“集体课”、“小组课”、“小课”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1.集体课教学。声乐基础理论课可以采取集体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开设一个学期,每周2个学时。比如,大学一年级开设《声乐基础》,让学生了解歌唱的器官和结构,歌唱的基本原理以及歌唱的基本姿态、情感表达等;大学二年级开设《声乐教学法》,让学生掌握声乐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在能“唱”的基础上萌生“教”的意识和理念;大学三年级开设《中小学基础歌唱教学法》,这门课主要以中小学基础歌唱教学为主,了解中小学音乐课的内容,把握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探求中小学歌唱教学的方式方法,实现与基础教育的“零距离”接触。
2.小组课教学。我们常见的小组课类似于“观摩课”,“观摩”只是能够让学生感知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对那些自我分析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意义并不大,所以笔者建议在原有“观摩”的基础上加入“互评”环节。声乐教师把所有学生分配编组,每学期进行一次小组观摩互评课,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互评的结果来进行自我改进。
3.小课教学。学生在“唱”的时候,教师是需要进行针对性指导和示范的,而这时候一对一的小课教学就充分的体现了因材施教,再有当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达到了声乐高级阶段,歌唱器官如何协调才能保证歌唱的完美则需要给予指导,此时采用小课教学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所以笔者建议从本科三年级的时候采取分层培养模式,从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当中选择2人进行一节的声乐小课。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而声乐教学既有着自身的特点,也具有教与学的共性,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声乐教学采取的都是小课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故实现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未来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之路。
(二)加强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唱”和“讲”)
音乐专业所培养的音乐人才是需要进行表演的,最好能够在学生阶段就开始艺术实践,所以作为学校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够参加学校的演出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专业、更好的专业实践基地,笔者建议可以和地方表演团队、艺术中心等签订实习协议,合理安排参与实践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另外,纵观地方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现有的实践活动多强调教育的“一专化”,而淡化了它的“多能化”,笔者建议学校应该定期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钢伴能力以及教学能力。除此之外,结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帮助学生走进中小学参加音乐教学和文艺节目的编排和辅导工作。
(三)增加“校外见习”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行的实习制度多数在大四下学期,学生在实习过程总发现的问题以及能力的欠缺没有足够多的缓冲时间,所以笔者建议采取分段实习,也就是说除了要在大四下学期进行实习之外,还可以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进行为期2周的“见习活动”,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其他课程的完成,还能够让学生在实习当中及时的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另外,“见习活动”还能够让学生提早了解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流程,明确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增加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要做到全面考虑,以声乐教学特点出发,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而因材施教:
在教材内容方面,立足本校学生的实际,以“中国作品”为主,“外国作品”为辅,选择一些带有当今时代特色的声乐作品。但要保证所布置的教学内容的适量性,既要不挫伤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也要保证学生保持住学习声乐的兴趣。
彻底的改变传统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过于独立而缺乏整体性,加强声乐、钢琴、舞蹈等技能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要求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掌握6首声乐作品即兴伴奏、自弹自唱的能力。
每学期增设2节中小学教材歌曲的演唱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个能够对中小学阶段学习的歌曲进行专业性分析,二是能够做好和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三是能够有效的丰富声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还应该引入对学生知识拓展能力的培养内容,笔者建议在大三阶段渗透一些研究性的课程内容,养成读书研究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逐步的培养起科研意识,为大四的毕业设计夯实基础。
三、完善优质的教学条件
(一)硬件方面教学条件的改善
在硬件配套实施健身方面,高校应该不断的加快进行音乐厅的建设步伐,搭建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的平台。另外笔者还建议高校还应该创设音乐系图书音像试听资料室,为音乐系师生专业素养的提供基础建设保障。
(二)软件方面教学条件的改善
一方面注重学科建设和教师培训,聘请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来进行演讲,同时我校的教师还应该积极参加国内相关声乐活动,做到内引外联,既要做到请进来还应该做到走出去。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增设教师一线调研制度。所有的教师都要定期深入到中小学当中开展调研活动,对学校的教学现状、人才需求类型做到及时的了解,然后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调整。
四、结语
本论文结合我校音乐学专业建设和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定位了教学目标,即音乐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中小学基础教学的实际,在声乐教学改革上既要强调专业性,又要突出师范性!另外,树立“立足师范、服务社会”的观念意识,锻炼“唱响舞台,站稳讲台”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的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杨立岗等.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2] 李津生.对声乐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2:45-46.
[3] 金英淑.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基本设想[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 王耀华,万丽君.师范性 发展性 开放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01.
[5] 王延松.五项全能培养模式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启示[J].商洛学院学报,2010,40.
[6] 朱咏北.整合下的创新一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C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述评[J].人民音乐,2011,02.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2015教学改革项目《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2015-JY25)
作者简介:潘刻科(1982-),女,河南宝丰人,平顶山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