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广泛覆盖下不文明用网现象的人文反思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

李 婧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互联网广泛覆盖下不文明用网现象的人文反思

李婧*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人民日常生活的关联不断加深,网络对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建设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与尚不完善的网络监管系统的不协调发展,使得当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促进了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和谐的用网现象。但科技与人文并不是孤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使得我们现在不得不进行人文的反思并树立危机意识。因此,既要坚持网络技术的突破发展,也要加强人文建设提高用网文明,通过完善网络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运营商建立规范的实名认证系统、健全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观、提高网民的整体素质等举措提高网络使用的规范性和自觉性,逐步改善互联网的用网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现象;人文反思;人文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我们的社会和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和快速,但与此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愈来愈明显,网络的不文明现象不断发生“网络犯罪”“网络暴民”等名词也相应诞生。面对当前的网络环境,我们都应思考: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网络社会该如何去适应,如何去规范。尤其是面对网络中已产生的许多不良现象,我们又该怎样去应对。

一、网络应用发展的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发表的最新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这分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的应用愈来愈广泛,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不可分割。而网络的受众群体年龄跨度很大,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情况并不是少数,年轻人拥有更好的网络应用技能,对互联网的需求也更大,依赖性也更强烈。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景象。了解最新的新闻报道,可以不选择读报纸使用新闻网站浏览;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可以不选择书信来往而是通过使用便捷的即时联络应用程序或网络邮件;发表自己的评论与见解,可以不选择刊登书报而是选择微博、论坛等平台各抒己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予我们更加精彩,效率的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的人文精神。

现实中网络的使用并不是完全的健康和谐,由于没有完全明确的网络道德观念,网络受众的人群素质也良莠不齐,互联网的不正当应用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危害。“网络暴民”一词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词,而网络暴民的情况愈演愈烈,已经使人感到了一种恐惧的力量。事实上,为何会产生这种暴民心态呢?这其实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心态。现在这个社会形成了许多群体,或是有着共同利益、共同观念、相似心态的联结。一部分的“网络暴民”当你的文章或发生的事件不对他们的味口,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其中不乏完全不问缘由便进行不文明的留言攻击,甚至是人身攻击。“人肉搜索”的产生本可以通过合理的应用为人们提供快速的查询帮助服务,但是现实网络中“人肉”的应用却非常的泛滥,甚至许多情况是因一些个人恩怨而被人肉搜索伤害并报复。以及网络中的各种不负责任的诽谤和造谣,甚至出现无良媒体报道的“被死亡”等许许多多的不好的事件频频发生。这些现象的产生给我们的网络带来了阴霾,形成了不安全、不健康的网络环境。这对于我们社会需要发展普及网络的今天来说,带来了更多的警醒和挑战。

因此,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人文社会精神的变化和发展,人文精神的发展要能跟的上科技进步的脚步,要能为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二、加强人文建设提高用网文明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科学的和愚昧的,优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态的。“网络文化”是现代科技发展后形成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模式。因此,网络文化体现着数以万计的网民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取向。网络的广泛普及使得这种新型的文化模式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好的上网规范能够保障网络使用的文明和安全,反之,缺乏良好的用网环境也会产生危害,网络的快速性会将不文明的习惯迅速传播,使得网络环境更加恶化,影响网络的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人文建设。

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快速发展,国家集中精力搞建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与科技相对应的人文精神建设却没能完善,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我们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从古至今,包容万象,由早先的“仁义礼智信”到现在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现在大众化的要求。人文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文建设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并且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人文精神能够更好地促进科技的发展,科技与人文相互影响,才能够构建和谐社会,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我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认可,那么我们在网络使用中也将把社会的价值取向应用在网络中。只有大家都互相尊重,互相监督,规范网络用语,拒绝网络暴力,我们的互联网环境才能得到真正的净化。

讲文明是我们每一个网民都需要践行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主义人文建设的基本要求。但是现在网络中一些不文明现象却频频出现,如谣言肆虐、留言谩骂侮辱、发布色情或恐怖消息、网络欺诈、盗用他人账号等。由于互联网病毒式的独特传播方式,往往危害会更加严重。我国上网人群年龄段跨度很大,未成年是不可忽视的一股网络力量,许多的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新鲜的知识和这个世界。不良的网络言论对于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伤害往往是非常严重的,不好的习惯和道德观念会引起他们心理和身体不健康的成长,后果不堪设想。而对于成年人

来说,网络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必需品,网络污秽语言的泛滥,暴力思想的传播会使得有些年轻人心浮气躁,在不见面的网络尽情发泄,超出我们道德所能承受的范围甚至是做出法律所不允许事情。这绝不是我们建设人文社会,和谐社会所倡导的,这与我们的价值观相悖。

三、反思人文建设文明网络环境

不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人文的发展都是现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所必然要求的。科学技术不断增强,反观我们人文环境却没能跟的上科技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去反思,下功夫去改善的。面对现在频频出现的许多网络的不文明现象,我们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而是应该积极的冷静的应对这些问题。科技与人文并不是孤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的影响,人文的完善也不能能与科学相分离,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发展才能保持平衡。

但现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人文的作用,使得我们现在不得不进行人文的反思并树立危机意识。面对现在网络中遇到的越来越多的不文明的现象,我们需要迎难而上,正确认识出现的问题。从2015年开始国家网信办规定即时通信工具除需要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认证之外,还将以“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为原则,在全互联网范围内推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包括微博、贴吧、社区、游戏等各类网站。规范网络制度,实行网络实名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网络不文明用语的泛滥。即使是在网络中,人们仍然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通过实名认证可以规范网络行为,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通过法律的强制力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杜绝网络犯罪的发生,增强网络的公信力,净化网络环境,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健康的发展。

网络乱象的产生与我们每一个网民的个人素质与价值观都有不可忽视的责任,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注入到网络环境中是我们现在所应重视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行为的指导性是潜移默化的但也是影响巨大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和享受者。拥有好的习惯和价值观,能够自我控制监督自己的言行举止,拒绝不文明的发言,拒绝传播虚假消息,拒绝进行人身攻击,当我们拥有良好的上网习惯,那么净化网络也将不再是难事。

科技的发展可以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生活,但我们却不能只是注重科学的发展而忽略了人文的建设,现代互联网的乱象已证明了人文建设对于我们社会的重要性,人文与科技的不相适应,不仅会阻碍科技生产力的进步,更会阻碍我们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阻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影响我们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只有当我们把人文和科技想融合,把人文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才能净化我们的网络,净化我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

[2]刘文成.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社会和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02).

[3]高菊.论和谐社会的网络文明[J].社会主义研究,2007(01).

[4]彭跃辉.网络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01).

[5]胡同新.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072-02

*作者简介:李婧(1988-),女,汉,山西太原人,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