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2016-02-04李冉冉
李冉冉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试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李冉冉*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近年来,广大一线教师关于游戏教学的热度仍旧没有退却,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教学可以保证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对于教师来说,游戏教学虽有其优点,它的不足之处更是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教师在游戏教学实施中所创设游戏问题情境、游戏内容以及课堂纪律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并对阻碍游戏教学有效实施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归类。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问题;归因
一、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它的主要特征是严谨而抽象的,所以我们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是一丝不苟的。体现在数学课堂上的状态则是严肃而紧绷的,学生们囿于这种压抑的气氛,从而情绪消极,缺乏兴趣,长此以往则对数学表现出抵触、厌恶的兴趣。现如今,广大学者们不断的通过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来证明游戏对于数学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既新课改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教师们开始不断的努力尝试重新定位课堂中的角色,教学手段变得多样化。游戏教学法便是教师们比较青睐的教学手段之一。白璧微瑕,数学游戏教学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老师们对其认识和运用也面临各种不可预料的影响因素,实践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关于游戏教学的研究尚不完善,正视并认清这些问题的缘由所在,才能事倍功半。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设游戏问题情境过多
创设情境在此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之一。游戏创设的情境往往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对于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2]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问题在于创设游戏问题情境过多,则会给学生或者老师都带来学习上的负担。教师在创设数学游戏情境时,要引导学生对于情境中的问题深入挖掘,在激发学生兴趣之后营造积极的思考环境,进而有效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设计多个游戏情境用于课堂教学中而忽略了情境的思考性和探索性。课堂中不是创设的问题情境越多,就会成为一堂优质课。问题情境过多反而会让学生们应接不暇,没有足够的思考和作出判断的时间,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倾听学生的想法。游戏情境过多,耗时长,效率低。
如:“10”的认识这堂课,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故事引入来激发兴趣,在讲授新课阶段又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游戏问题情境来探究认识“10”,在巩固练习阶段又创设了观察的游戏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掌握10的组成。整堂课下来,教师和学生都在从一个情境转入另一个情境,教师没有给出学生足够的反思时间,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也没有得到强化,事倍功半。
(二)游戏内容教科书化
新课改后,教师们期待给学生们呈现全新的数学课,教师们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的尝试自主设计游戏教学内容。卢梭说过,“无论做任何游戏,只要我们能使他们相信那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就会毫无怨言的,甚至还会笑嘻嘻地忍受其中的痛苦的”[3]数学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最为直观的形式,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抽象思维在逐渐的形成之中,然而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内容时,仍旧难以扔掉传统的教学“包袱”。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游戏,牵强附会的联系,过多的套用学科课程的逻辑,针对数学学科知识的仍旧是有序的排列,并且按照教科书的常规思路进行设计游戏。表面上看来已经将游戏与教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实质上还是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讲授知识点,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情感的培养,游戏的融入只是短暂的吸引学生眼球,学生无法内化所学的知识。
如:教师在教授“7的加减法”时,上课十五分钟左右后,部分学生开始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采用游戏“找朋友”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随机一组同学到前面,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算式和相应得数两组卡片随机发给学生。拿到卡片的学生们一边唱找朋友的儿歌,一边找相对应的得数,找到的小朋友牵手举起各自的卡片,然后一起大声喊“好朋友,几加几等于几。”主观上看,游戏实施的很顺利,成功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学习气氛良好。客观上看,游戏内容被课本内容限制,学生们要做到的是机械的掌握卡片上的算式以及相应的得数。除此之外,这类游戏只有小部分同学可以参加,对于班额过大的班级,将不能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无法促进课堂交流。
(三)课堂秩序过于混乱
数学游戏教学要注意把重点放在数学学科性上。数学游戏教学不是为游戏而游戏,它主要展现和转化数学学科内容的教学活动。它和常规教学方法不同,它具有很强兴奋性、自主性、参与性等。在实施游戏教学时,学生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兴奋而引起的喧哗现象,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不免会出现随意下地走动的现象。甚至会出现频频打闹等恶劣现象,这就升级为突发状况了。对于这种课堂现象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则会出现课堂秩序失控或者是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如:搭积木游戏,学生通过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教具中的正方体、长方体、圆等立体图形,搭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将各小组作品摆在一起,并选出代表讲解各自摆的是什么物体,并且用了哪种形状的积木。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的认识立体图形,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图形的名称并能准确识别。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练习时,注意力虽放到了搭积木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的并不是自己用了那些形状,而是把精力用到抢夺积木上。因此就会出现小组内的成员与成员之间互相争夺学习用具,出现打小报告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则会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例如:画画、玩橡皮泥等,这就无法保证生生交流互动的广度和深度。与其把这节课说成以游戏为辅助的数学课,倒不如说成一节自由活动课,游戏教学失去了自身的意义。
三、阻碍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有效实施的原因分析
(一)校本教研对于游戏教学的关注不够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4]以学校为单位作为教学研究主场所,教学研究的主角是本校教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思想。万方数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5]由此看来,教师是最具有条件和资格开展这种应用型的研究。理论上的教学研究观点是经不起教学实践检测的。
师范生最感枯燥的课程是教育学与心理学,因为很难接触到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无法解决具体教学中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任课教师是第一时间抓住问题的研究者,对于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任课教师最有发言权,所以开展校本教研,是一所学校想要发展的必然。游戏教学教科书化的问题所在是部分学校还没有开始开展教研,或者是已经开展校本教研,但对于游戏教学这方面的关注不够,进行深入的探讨与认知,教师普遍重视游戏的外部条件而忽视了游戏教学的作用。
(二)教师对游戏教学缺乏实质性的解读与认知
首先,部分教师对于游戏教学存在偏见。尽管执教者们在不断的尝试转变教师角色以及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师理念已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想要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快速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实践。游戏教学是在游戏的辅助下进行教学活动。仍有多数教师认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在课堂上采用游戏教学,会阻碍到教学活动地正常进行,降低教学效率。其次,对游戏教学的认识比较片面。游戏教学,作为自2001年新课改实施以来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其真正的内涵,并没有被广大一线数学教师广泛认知。[6]在教学理念有所改观的基础上,教师们开始在课堂上尝试新式的教学手段,游戏教学则是教师们广泛尝试的教学手段之一。我国对于游戏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数学游戏的形式与内容、组织原则、目标与模式,还没有系统的、深入的理论出现。因此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时,将重点放在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并不是靠死记硬背现有的数学知识形成的,是在学习过程,解决实际问题中养成。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还未像成年人发展完善,他们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而教师如果在实施教学前没有对游戏教学进行深入的解读与探究,则很难发挥出游戏教学的魅力。
(三)课堂缺乏及时的管理与调控
1.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意识不强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处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渡阶段,由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课堂管理问题上尤为突出。学生的角色意识以及角色行为转换较慢,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容易对课堂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状况产生错误的判断。如一些学生在游戏时随意走动的现象,教师误以为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而事实上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游戏时,学生随意走动现象是被允许的。所以进入到小学阶段的课堂游戏中,学生的这种“守纪律”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运用适当的课堂管理方法来更好的组织游戏教学。
2.课堂调控缺乏及时的调控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主要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要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学习任务就算完成,对于教师调控课堂的技能和技巧要求较低。”[7]新课程标准改革颁布后,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由于教学中心的转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调控也就转向一种宏观的调控上。”课堂教学不再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一步一步的进行,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突发情况的几率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技能和技巧难度提高。课堂上出现纪律混乱,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对课堂欠缺及时的调控与正确的引导,由于游戏教学本身具有开放性,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游戏教学实施时不免会出现学生活动不规范,班级混乱的状况,如果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课堂纪律的严重性而缺少及时的调控,则很容易导致课堂“瘫痪”。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3-44.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4.
[3]余文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丛书.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115.
[4]薛小丽.西方近现代兴趣教学思想研究——兼论当代教学论的重建[D].西南大学,2008.
[5]赵蒙成.运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6]关星.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7]纪国和,藏振梅,李朝辉.课堂实施中学习方式变革的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2004(4):29-31.
更正
本刊于2015年12月上(第23期)刊登《 统计失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研究 》一文,作者署名“赵明阳”更正为“赵明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063-02
*作者简介:李冉冉(1991-),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生,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