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联社社交媒体新闻生产研究

2016-02-04文/朱

传媒 2016年5期
关键词:拍摄者核实美联社

文/朱 佩

美联社社交媒体新闻生产研究

文/朱 佩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受到社交媒体的巨大冲击,然而,Twitter、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的数量巨大、内容繁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仍然需要传统媒体进行“把关”(Gatekeeping),通过反复核实、汇总提炼,将社交媒体中嘈杂的内容,转化为新闻事实呈现给受众。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过程中融入了社交媒体的元素,使得新闻产品与受众的接近性有所增强。1846年成立的世界最大通讯社之一的美联社,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新闻生产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美联社对员工使用社交媒体的管理

美联社鼓励员工在社交媒体上使用真实的头像和姓名,并公开自己美联社记者的身份。通讯社提醒员工:任何内容一旦在互联网上发布就意味着放弃了隐私,尽管可以设置为指定人可见,但无法保证这些图文不会经过截图等处理后进一步传播。因此,任何发帖都要慎之又慎。在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使用中,有以下三点具体要求。

在社交媒体上要传播事实而避免观点。美联社向全球约15000家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新媒体客户提供新闻消息、特写、新闻图片及广播电视素材,但不提供观点和评论。美联社新闻价值观在社交媒体的大环境下同样适用,员工应避免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发表个人观点,从而尽可能保持通讯社准确、公正和独立的形象,让其新闻产品为尽可能多的媒体服务。

严禁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美联社禁止其员工传播尚未证实的消息,尤其是未经核实去转发同行或其他媒体的内容。核实后的转发,也要留意其内容中是否含有强烈观点。若有的话,在转发时候需加上评论,不加评论的转发会让受众认为美联社或美联社员工同意该观点。

重大新闻先在美联社发稿平台发布,再与社交媒体分享。美联社鼓励员工分享已经在自己的平台上发布过的美联社稿件、视频的链接。但是,任何重大消息或独家消息,必须先在美联社发稿,再在社交媒体上公布。这个要求曾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看上去有违互联网信息共享的本质。但美联社认为自己拥有最快的发稿流程,新闻的时效性不会有明显影响,同时,此举最大程度上维护了美联社15000多个客户的利益。

美联社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新闻采集的主要方式

利用社交媒体寻找新闻事件当事人。在出现重大或突发新闻时,社交媒体上总会涌现大量信息,但这些内容不会被直接转化为美联社的报道。社交媒体此时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记者找到最接近现场、最可能接受采访的对象。记者会通过在Twitter、微博上@对方,请求回电话或回邮件进行采访,也可在互相关注后的私聊中进行约访。

有时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来自其他媒体或机构,而非当事人或目击者本人,美联社则会尽量利用显示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当地114查询相关单位或政府部门的联络方法,致电核实情况,同时,还会打电话给距离事发现场最近的连锁酒店、餐厅或超市,不断寻找当事人或目击者以还原现场。最终成文的报道内容,则是电话采访的对象所叙述的事实。当然,这些受访者的人物信息与背景也会被详细交代。

对于在中国进行报道的美联社记者而言,突发事件发生后向政府部门电话或传真求证,通常不易获得及时的答复。美联社北京分社记者唐迪迪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政府部门利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和澄清消息,与几年前单纯依赖政府网站进行发布相比,在时效性方面大大增强。政府的透明度相对过往高了很多。”

对于日常报道来说,美联社禁止记者直接将社交网络上的发帖或评论用于报道中,包括通过实名认证的账户发布的内容,也须按照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法核实确认。第一,实名认证的过程并非透明;第二,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或许并非账号拥有者亲自发布,不排除是助理所发、黑客所发、或是朋友恶作剧的可能性。记者必须通过与账号背后的发帖者直接交流,了解发帖来龙去脉后,才能综合考量此条信息的新闻价值。

利用社交媒体获取UGC(用户生成内容)。2011年初,埃及的“1·25”革命改变了埃及的历史,也给媒体的新闻生产带来变革。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将UGC内容广泛用于突发新闻的报道中。UGC是指非专业记者所采集的图片、录音或视频素材。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每个人都有掏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记录下事件,并在社交媒体立刻发布分享的权利。对UGC内容,美联社遵循“先核实再获取”的原则,具体流程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整体把握新闻事件后,再选择所需的UGC。在新闻事件现场的记者或者公民记者,都有可能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无法把握事件全貌。因此,在新闻编辑室内关注社交媒体的编辑,必须尽可能完整浏览、分析同一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所有视频和照片,通过谨慎的判断和技术手段的帮助,排除掉时间错位或地理位置混乱的UGC内容,避免使用张冠李戴的素材,或使用错误以及造假的素材。

二是排除众多转发者的干扰,找到素材的原创者。2010年,一张极具震撼力的海地地震的照片被法新社(AFP)和其美国合作伙伴盖帝图片社(Getty Images)发布后出现在各大报纸头版,这张图片是由一名叫Daniel Morel的摄影师拍摄的八张图片之一,利桑德罗·苏尔若(Lisandro Suero)将其在推特上的图片转发,法新社未经的授权,将其误当成利桑德罗·苏尔若(Lisandro Suero)的作品发布给全球客户。因此,法新社和盖帝图片付出了赔偿摄影师Morel总计120万美元的代价。

三是通过与拍摄者直接交流,确认素材的真实性。与拍摄者交流的最好方法是直接打电话和使用电子邮件,以确认素材获得的时间和地点,还要让拍摄者描述事发时的情况和环境,验证拍摄者的真实性。在获得照片后,还可以进一步查看其拍摄时被自动记录在文件中的GPS地理位置信息和拍摄瞬间的时间日期。有任何疑虑必须在发布之前消除。

四是获得拍摄者的正式授权。必须要获得拍摄者或版权所有者亲自签署的授权书:确认画面确凿、未被更改,并授权给美联社的全球客户使用。一般的国际媒体,只需要对方在社交媒体上回复一声“Yes”就可使用该作者的UGC,但美联社的核实程序要比其他媒体复杂和繁琐得多。美联社前大中华区新闻总监麦斯解释道:“美联社不是单一的一家媒体,而是会将内容发布给全球媒体并授权给他们使用,因此需要更高标准的新闻判断力和新闻道德约束。反过来看,任何经美联社发布的内容,客户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因为他们清楚这条素材一旦经美联社发布,就意味着它已经是非常准确可靠的了。”尽管新闻生产中的时效性非常重要,但是在发布UGC时,时效性必须为真实性让步。

美联社禁止在发布UGC时进行任何重新编辑:不可以剪裁,也不可以裁掉文字或水印。如果水印巨大对画面产生影响,美联社应向对方索要无水印版本的图片。若必须进行后期处理,还要再次获得原作者的正式授权。

美联社还坚持尽可能的给提供UGC的用户署名,向拍摄者表示尊重与感谢。当这成为一个行业习惯之后,会有更多的人因为了解向媒体提供UGC内容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其中。依据拍摄者的意见,可以署真名,也可以用网名。美联社在发布给客户的时候,还会有如下注释:该内容来自UGC,美联社已完成该图片(视频)的核实工作,其描述的事实与美联社自己的报道内容相吻合。对于极具震撼力或具有极高新闻价值的UGC,美联社会通过支付一定费用来获得独家播发的权利。

利用社交媒体寻找新的议题。2015年,美联社确定了坚持走B2B (Business to Business)商业模式的道路。这种模式下,新闻产品直接面对媒体客户,只有一部分内容会通过社交媒体直接面对受众。从中,美联社获得与关注者直接互动的机会。以硬新闻著称的美联社,同时拥有20多个公司Twitter账户:包括美联社主账号、美联社政治、美联社娱乐、美联社体育、美联社时尚、美联社互动等。美联社的娱乐和体育消息在社交网络上极其受欢迎。

美联社Twitter主账号拥有629万“粉丝”,尽管无法直接转化为利润,但它有着重要价值:得到“赞”越多的新闻意味着越受欢迎,得到转发越多的新闻意味着越受关注,它们将成为下一步报道的重点。社交媒体上受关注的议题,美联社也会选择一些进行独立的调查报道,把他们变成下一条重要的新闻。通过社交媒体,美联社得以进一步理解客户和受众对新闻的需要,把握新的报道议题和舆论走向。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拍摄者核实美联社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AI如何为媒体赋能——美联社的人工智能创新探索带来的启示
技术重构传播——以美联社为例
无巧不成图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
美联社网站的经营策略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
触摸的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