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出版业的特色与启示
2016-08-15张娅萍
文/张娅萍
日本漫画出版业的特色与启示
文/张娅萍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漫画出版大国,漫画出版在日本出版业中处于龙头地位。但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下滑,出版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新媒体冲击的加剧,日本传统的出版业格局已经到了革新的时刻,漫画的出版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日本漫画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很多日本漫画图书在海外占有庞大的市场。日本出版业流传着“十成出版,七成漫画”的说法,可见漫画出版是其整个出版业的支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等电子媒介对出版市场产生了强大冲击,传统纸质漫画图书出版出现了大幅滑落的现象。即便如此,日本漫画图书的销量依然大于其他国家。目前日本每周出版的漫画杂志的销量也超过了1000万册,日本人口是1.2亿,由此推算,每周10人之中约有1人在购买漫画杂志。本文对日本漫画出版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我国漫画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日本漫画出版业的特点
种类繁多。日本漫画图书种类多达2000多种,影响较大的有40多种。根据读者的性别和年龄,出版社将漫画杂志划分为儿童杂志、少年杂志、少女杂志、青年杂志、成年杂志等。按题材划分为讽刺漫画、学习漫画、体育漫画、恋爱漫画、政治漫画、料理漫画、科幻漫画、动物漫画等。满足了男女老少各个不同年龄层、不同喜好的读者的需求。
灵活营销。2007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让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本漫画出版也受到重创。各类漫画销量锐减,发行的负增长成为普遍现象,小型出版社接踵倒闭。为扭转局面,出版社将连载的人气漫画杂志收集起来,发行了单行本。这次尝试性举措产生的效果让人始料未及:凭借单行本,弥补了亏空,获得了利润。同时,重新激发了读者追看最新连载的兴趣,促进漫画杂志的销售。此外,出版社通过杂志和单行本的组合营销发售,甚至推出系列丛书和小说,利用同一漫画赚取多次利润,实现了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
出版社除了出版漫画图书作品外,还利用多种媒介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动画片、电影等。1969年日本小学馆出版了长篇连载漫画《哆啦A梦》,机器猫逐渐成为大众最喜欢的动画形象之一。10年后,日本朝日电视台播出动画片《哆啦A梦》,在全日本又掀起新的追捧热潮。2015年5月,山崎贵曾导演的剧场版《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中国上映,票房突破5亿。此外,《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等漫画图书,一直畅销不衰,由图书改编的动画片也成为影响一辈辈人的经典作品。同时,日本漫画出版业还关注扩展海外市场,在欧美和亚洲多国进行宣传和放映,打开销售漫画音像制品的海外市场,提高了日本动画片的世界知名度。
同时,出版商还通过开发与漫画相关的音像制品、游戏、玩具等来实现更大的收益。此外,通过版权贸易,转让作品形象使用权,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形成了持续循环发展的相关产业链。
政府扶持。为了振兴日本漫画出版业,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并参与振兴扶持。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演说中曾提出日本未来经济发展成长战略的三大支柱,发展动漫产业名列其中。动漫产业是漫画产业的转化产品,是漫画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后起的动画产业交织形成的。可见,振兴漫画产业是发展动漫产业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方面政府也做了种种努力,2007年,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指令将漫画原创主人公柯南的形象印制在日本外务省的宣传册上。可见,日本政府对漫画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同时,日本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本国漫画出版业的优惠政策。如设立小型基金来支持小型漫画出版公司的发展,为漫画出版提供商业保险,将漫画作品作为政府大力支持与参与的一项重要出口产品等。事实证明,政府的大力扶植是漫画出版业起死回生的一剂良药。
优秀创作团队。日本每月发行漫画单行本300多种。支撑这个产业的是一支上万人的编辑队伍和几千人的漫画原创队伍,其中著名的漫画家就有1000人左右。
漫画读物需要影视语言的介入和真实完美的画面镜头感。作为漫画编辑不仅要懂漫画,还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对稿件有较为准确的评判,和漫画作者一起参与策划,创作出优秀的漫画作品。优秀的漫画创作团队是日本漫画发行量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子化转型。目前,数字漫画迅速崛起。数字漫画通常是指电子漫画和手机漫画,或是将漫画转化成游戏。在日本,很多出版公司都在致力于开拓数字漫画市场。比如日本的讲谈社,2005年就推出MiChao网站,数字漫画作品总数达40余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手机漫画作品下载次数高达数亿。与纸质杂志、图书有所区别,数字漫画的发展无疑是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传统纸质漫画出版业无疑是巨大的冲击。但数字漫画和传统纸质漫画两者也是可以互相促进,和谐共存的。讲谈社是日本在电子化出版领域最先进的一家公司。其漫画学院院长阿部敬悦在专访时指出:近几年,日本漫画杂志行业是萎缩的,发行量是巅峰时的三分之二。行业发展虽然遇到瓶颈,但新技术、新媒体、人文环境的全球化同样也创造出更多新的机会,出版社将众多的主题漫画资源影像化,并拓展其以外的周边产品。比如,把现有的漫画改编成电视剧或是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而如今,在日本三分之二左右的漫画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日本漫画出版业对我国漫画出版业的启示
当今,中国的漫画出版业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国内漫画杂志品种较少,原创作品屈指可数,束缚和限制了漫画出版业的发展。漫画图书大部分是针对少年儿童,说教太浓,缺乏想像力,封闭自足等。就读者群体来说,十几岁的少年儿童的消费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首先要改变读者群体的定位,扩大漫画市场的读者受众群体,将漫画种类精细化,在主题的选择、人物的设定、故事情节的创作、画风的表现等方面去满足读者的需求。多推出一些原创的漫画作品。
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链尚未形成。一些出版社也在学习日本的模式去加强运营合作,积极开拓市场,制造漫画形象的衍生玩具和文具。一些游戏制作公司结合漫画作品情节开发小游戏,制作漫画人物的表情和壁纸应用于聊天软件。这些举措对漫画出版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所以,漫画出版业和动漫影视制作、网络游戏、周边产品开发、形象授权等形成的链条一定不能断裂。这一产业链存在巨大的开发空间。
由于政府对漫画出版业的扶植力度不够,一些出版社选择了降低出版成本,减少经营风险,不进行广告宣传,降低稿酬和发行费用,严重影响了漫画作者和漫画编辑的创作动力和积极性,这也是国内漫画原创作品鲜见的原因之一。所以,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对整顿好漫画出版业市场至关重要。比如:政府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先帮助出版社摆脱资金困境,支持出版社成立相关的研发机构,引进优秀的漫画编辑组成团队,创作优秀的漫画作品,大力宣传并鼓励相关企业努力开发周边产品,那漫画产业链一定可以取得丰厚的利润和巨大的影响力。
面临数字漫画的冲击,我们要发挥纸质漫画不受网络、电源影响,随时随地可供读者阅读的便利性等,将电子漫画作为纸质漫画的新兴宣传手段,让两者相互促进,各放异彩。
结语
目前,全球的漫画出版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漫画出版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必须利用纸质漫画的优势,完善和发展相关的产业链,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充分认识和了解日本漫画出版业的特点,可以借鉴经验,为我国漫画出版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启发。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