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日语外来语的发展与日本社会心理变化的关系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政治经济

叶 灵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浅析当代日语外来语的发展与日本社会心理变化的关系

叶灵*1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所谓外来语,指的是日语中除去汉语词汇、和语词汇以外的其他从国外传来的词汇。为探究日语中外来语这一语言现象与日本的时代环境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日本国内的统计数据和史料着手,分析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民众对于外来语的心理变化历程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政治变局。归纳出日本语言文化具有的三个特性,即开放性、虚荣性、自上而下性,并提出,日语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既是一部日本人崇拜强者、不断向他国学习的历史,也反映了他们面对外来文化时一面狂热拥护,另一面固守自我、敝帚自珍的民族矛盾心理。

关键词:日语外来语;社会心理;文化特性;政治;经济

所谓外来语,指的是日语中的一类特殊词汇。广义上来说,指的是从别的国家传来的被吸收到日语中的词汇。[1]狭义上说,指的是日语中除去汉语词汇、和语词汇以外的其他从国外传来的词汇。本文取狭义的理解,即把外来语狭义地理解为用片假名拼写的由美欧等地引进的词汇。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曾指出:“外来语就是从外国语言中吸收、同化,作为日语使用的词语。”[2]“在日语中,用片假名标记的西洋外来语一般占到12%,从中国借来的汉语词汇占到44%-45%,西洋外来语和汉语构成的混合语大约占到5%,而日语中的和语词汇所占的比例不到40%。”[3]足以可见,日语自古以来,其本身固有的词汇并不多,相反是以“广泛吸纳他国语言、去粗取精、加以‘和化’”为其特点。

那么,外来语在日本的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情况如何?

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曾经就构成日语成份中的和语、汉语、外来语、混合语所占的比例,对大众性的90种杂志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了以下统计数据:日语占36.7%、汉语占47.5%、外来语占9.8%、混合语占6.0%。外来语(即外来语加上混合语)在日语中所占的比例接近16%。然而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相同的机构又对《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大报纸做了一次调查,获得的数据表明,外来语的比例上升至17%。[4]目前日本的当代杂志中出现的语汇约10%为外来语,而报刊语汇中则有13%为外来语。[5]由从上述调查数据可见,外来语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越来越大,正在逐渐成为构成日语越发重要的部分。

日本史上,第一次产生“外来语”这个概念,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以王仁向应神天皇献《论语》为标志,《论语》《千字文》等典籍传入日本,中文开始传播并被日本人有意识地使用。室町时代(1336-1573)的末期到江户时代(1603-1868)的初期,葡萄牙语最早传入日本,部分词汇开始混入和语单词,这是西方语言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外来语的身份对日语产生影响。进入明治时代,日本开始主动引进西洋文化,因此日语中开始大量出现被直接引用的英语、法语词汇。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展之后,美国的经济繁荣、西欧的缓慢复苏使英语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语言,外来语,尤其是来源于英语的外来语犹如洪水一般涌入日本。随着外来语的不断传入,日本的社会心理也在不断地发生这变化,从当代来看,经历了接纳——抗拒——接纳——担忧却发扬光大的心理历程。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向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学习,举国上下掀起崇拜西方、崇拜西方语言的热潮。对于当时的日本社会来说,外来语不仅是先进、文明的象征,也意味着优雅、上层、贵族式的生活方式,因此人们趋之若鹜,对它普遍表现出了宽容的心态。而进入了大正时代,日本已经成为亚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而那时西方泡沫经济的繁荣与东方孱弱、分裂、动荡所引发的对比,使得日本人在情感上更加青睐西方,甚至连国家政府机关也鼓励外来语的使用。1926年5月12日,日本临时国语调查会出台了《当用汉字的废弃以及外国语的书写》,除了规范外来语的表记方法以外,还将部分和语化的外来语转换成片假名书写形式。例如「間諜」改为「スパイ」、「閃光」改为「スパーク」等[6]。

二战时期,日美对战,外来语成为敌对状态的牺牲品,除了一些常用的依然被认可外,一部分外来语被强令改回和语单词。日本社会普遍把外来语视为“敌国”的语言加以排斥和避讳,从心理上,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进行的文化输出感到反感。由政府开始,日本国内发起了从上至下“清理”外来语的运动。1942年3月,日本国语审议会发布《标准汉字表》,其中规定将音乐用语日本语化。例如「レコード」改为「音盤」;「サキソホン」(萨克斯)改为「金属製品曲がり尺八」等。政府此举,是希望去除美国在日常生活中对民众的影响,阻断民众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接受和了解,宣扬民族主义情绪,为军方更好地鼓动、蒙蔽民众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战以后,日本接受美国主导的民主化改革,日美关系由敌对变为附属。出于接收政治改造、与国际对话、复兴日本的急切需求,国家改变了战时对于外来语围追堵截的政策,开始易堵为疏,既然无法阻止它的广泛使用,那就加以规范。外来语再度被接纳。内阁法制局于1954年11月发布《法令用语改正要领》,要求将部分用语改换成易懂的外来语,鼓励避开较难的汉语,推广与原音较为相近的片假名标记。此举解放了外来语的生命力,适应了战后日本大力进行复兴建设、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需求。语言的改革为科技、经济的勃发清扫了一大障碍,人们开始悦纳外来语,甚至开始自创“日式英语”。外来语也由原来适用于科技、军事等高精尖领域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亲切的存在。

之后,外来语的泛滥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担心。他们认为,这样的单词会破坏日语的纯粹,为了哗众取宠而生搬硬造的音译容易造成沟通的不便,人们往往不能马上明白单词的含义,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容易产生交流上的隔层。有很多学者戏谑道:“日本变成了经济的大国,语言的殖民地。”(于钦德,1994)美国的《纽约时报》也如此讽刺:“日本人最喜欢的进口商品不是美国的汽车,而是来自美国英语。”(1995年2月21日,New York Times)而日本的年轻人普遍认为,外来语的广泛使用是时代潮流。外来语时尚、节奏明快,富有活力,还可以彰显自己与流行接轨、兼具炫耀自己外语水平的作用。外来语正好与年轻一代喜欢追求新

潮、崇拜西方、喜欢挑战传统的思想相合拍,而年长一代则常年浸润在严肃日语的环境中,相对地更加信奉正统和规范,对西方流行文化并不像年轻人那样感冒。日本广播协会(NHK)广播文化调查研究所在日本做过一次“语言环境调查”测试。问卷中有一项是“你对使用外来语有何感想”的题目,被访者多数回答说“感觉新鲜,有时代气息”。[8]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归纳出日本语言文化具有的三个特性,即开放性、虚荣性、自上而下性。明治以来,当代日本的社会心理的变迁紧扣日本经济政治的变化,符合以上三个特点。自古以来,日本自上到下,在面对世界强国时大多怀有实用主义的灵活态度,只要对自己有用,就敢于放低身段学习。并且往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强国文化移植到本土并赋予其本国独有的文化内涵。日本人的这种思想为外来语的发展创造了一片沃土。同时,日本语言文化又具有虚荣性。日本人的实用主义态度决定了他们容易盲目地对外来文化抱有好感与倾慕,认为舶来品都是好的,存在着“贬己扬他”、“外国的月亮更圆”的观念。日本语言文化更具有自上而下性,即中央政府主持、引导人民的语言文化认知,语言是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工具,并时刻反映着政治、经济的变局。日语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既是一部日本人崇拜强者、不断向他国学习的历史,也反映了他们面对外来文化时一面狂热拥护,另一面固守自我、敝帚自珍的民族矛盾心理。

[参考文献]

[1]张婷.日语外来语与日语语言文化特点[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12,33(6):652-655.

[2]金田一春彦.学研国语大辞典[Z].东京:学习研究社,1988:227.

[3]田中建彦.外来語とは何か[M].东京:鸟影社,2002.38.

[4]岩渊悦太郎等.外来语[M].河出书房新社,1993.

[6]李佳桐.社会变迁中的日语外来语与语言政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4):25-2.

[7]李西岩,胡灿新.英语化的日本社会[J].山东外语教学,1994(2).

[8]凌庆强,魏敏.日语外来语使用现状分析和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2008(137).

*作者简介:叶灵(1994-),女,汉族,福建泉州人,江南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翻译。

中图分类号:H3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126-02

DOI:[5]郑成.试析日语外来语和日本的社会心理[J].日语学习和研究,10.13508/j.cnki.jsr,2001.04.005.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政治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浅析大学生仇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