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重点学生”帮扶体系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以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为例

2016-02-04龚子福

山西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

龚子福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构建“重点学生”帮扶体系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以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为例

龚子福*1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与“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高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愈加复杂,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重点学生”的“问题”,诸如学业之困、思想之困、生活之困、成长(适应)之困,诸多之“困”影响了这类学生的成长。本文旨在思考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这类学生之“困”,助力学生走出困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重点学生;帮扶体系;教育引导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在校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学校环境、就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愈加复杂和多样化,出现的各类问题也逐渐增多,各种问题学生也日趋增多。诸多问题的不出现,不仅对这类学生个人成长产出了负面影响,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以下简称分院)为例,试从厘清“重点学生”的内涵、类型,帮扶体系长效机制构建两个方面展开。

一、“重点学生”范围界定及类型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遇到的各种问题实际,经过梳理,将分院众多学生中在学业、思想、生活、适应等方面出现困境的学生归纳为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即学业之困、思想之困、生活之困、成长(适应)之困。

学业之困,这里主要指学习困难学生。

思想之困,这里主要指心理问题学生。

生活困难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以分院申请贫困补助为主。

成长之困,这里主要指新入学大一新生在存在入学后不适应及个别学生成长迷茫的情况。

二、帮扶体系长效机制构建

通过对“重点学生”范围界定及类型特征的分析,了解大学生“重点学生”的动态特点,掌握其行为表现的基础上,以素质提升、质量突破为立足点,多措并举,将帮扶共建与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开展“重点学生”帮扶工作,积极探索师生党员结对、“重点学生”帮扶体系长效机制构建,有利于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被动应付为主动突破,走出“消防员”的误区,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帮扶与结对并举,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通过教学办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排查,相关班级班主任摸排班级学业困难学生,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携手结对帮扶“学习成绩需要提高、学习态度需要转变、学习方法需要调整”等学业困难群体。帮扶之外,分院团委组织选拔优秀高年级学生开设“崇学微课”、发挥年轻硕博教师的专业优势打造“硕博面对面”助力学生学业学习。“崇学微课”通过对低年级学生情况的学业需求,分成学习方法类、具体学科类。“硕博面对面”则是发挥新进拥有硕博学位的年轻教师的专业优势,通过1+10小范围的为专业学习兴趣不高的同学提供交流机会,通过年轻教师回顾硕博读书的那些事,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明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专业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关爱与呵护同步,排解学生成长之困

通过每年新生入校的心理普查、班级心理月报表、班主任信息反馈收集等渠道,收齐分院有焦虑、恐惧、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信息。借助持有“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辅导员、专业教师党员通过网上引导与监控、日常心理辅导及咨询、心理热线接待、学生寝室走访等途径,随时把握分院掌握的“重点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建立相应心理健康跟踪档案、重点关注人群档案。与此同时,针对突发家庭状况引起学生短时间情绪异常的学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四级应急预案,及时、有效的帮助这类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缓解心理压力,保持阳光心态,健康而茁壮的成长。

针对生活困难学生,通过学院勤工助学、学生助理管理政策,他助与自助相结合,积极鼓励并推荐这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分院内各行政办公室、实验室及学院职能部门的校内锻炼岗位。与此同时,分院团委积极与校外拱墅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优秀校友单位及部分志愿者合作医院为这类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不仅帮助其解决一定实际经济困难,更多的在于培养这类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期通过岗位工作的锻炼,提高这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升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实践平台,及时掌握这类“重点学生”群体的思想及心理动态,扎实做好“全过程育人”,期间借助学生党支部定期开展优秀校友回校分享经验、交流心得,最终帮助这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择业观。

(三)品牌与制度同建,助推学生转型教育

面对大一新生存在入学后不适应及个别学生成长迷茫的情况,通过打造“教授茶座”,推行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寝室制度,完善新生转型期教育阵地三个方面展开,多措并举,助推新生转型期教育。

“教授茶座”为分院团委借鉴北大教授茶座之经验,定位于让分院教授(副教授)与医学生探讨人生主题、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聚焦人生主题,与分院“弘医讲坛”(大讲坛)相呼应,打造价值观培育“小班教学”新课堂。与其他讲座和报告不同,“教授茶座”项目每期遴选15名医学生参加,围绕一个话题,学生带着问题自愿报名参加,教授(副教授)讲前对学生的问题有分类有思考有准备。现场中交流探讨中,教授(副教授)结合自己的“人生智慧”回答学生提出的疑惑,分享自己的求学、科研、授业的人生阅历和平日学生所不知道的趣闻乐事;参与学生可以感悟教授(副教授)的励志故事,感知他们的人格魅力,感受他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并由此来反思和体会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学医之路。

学生党员联系新生寝室制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的同时,更注重有效加强学生党员和大一新生的沟通与联系,为高年级学生党员与大一新生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分院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操作方式为学生党员联系寝室采取“谁联系,谁负责”的原则,每名高年级学生党员负责联系一个新生寝室。负责联系新生寝室的党员在联系期间,担任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带头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向新生分院入党流程,配合党校工作的开展,并通过自身的行动带动联系寝室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专业学习上的领航员,引导、培养新生专业兴趣,与新生互教互学,在学习上带动新生共同进步,特别是沉溺网络游戏、有上课迟到或旷课记录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摆正心态,打好专业基础;日常生活中的示范员,带动新生共同建设和谐、文明的生活和休息环境,做新生工作上的表率和生活中的榜样,推进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员,主动加强与联系寝室新生的接触和交流,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和班风,及时对所负责寝室的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和督导。通过与大一学生们“一对一”结对关系的建立,进一步拉近了高年级学生党员与结对学生之间的距离,不仅提升了高年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更是有效帮助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自己理想的大学梦想。

在大一学生转型期教育中,“建立系统化的新生转型期教育工作机制,营造全员化的新生转型期教育环境,采取多样化的新生转型期教育举措,开展专业化的新生转型期教育工作培训”[3],这些更是学校层面需要做的,作为二级单位,我们在根据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着力做好自己分院的教育阵地,选拔优秀班主任、优秀学长队伍,着眼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命科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寝室行为养成教育,帮助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其正确认识大学、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3]。

通过对四类“重点学生”的界定及相应帮扶研究探讨,构建以“重点学生”为核心,学生、教师、分院共同参与、层层递进的“重点学生”帮扶体系,有助于改进分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美丽的医学特色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绮婷.浅谈高校“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95-97.

[2]吴东升,凌卫,林辉.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88-90.

[3]胡礼祥.成功跨越-从中学到大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龚子福(1985-),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思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107-02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转变作风必须做到“常”
浅谈民生新闻的教育引导作用
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
关于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之教育与引导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