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和行为的关系以及如何强化民间信仰的文献综述

2016-02-04武记花宋亚伟曹雄娜1

山西青年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间信仰行为信仰

武记花 宋亚伟 曹雄娜1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信仰和行为的关系以及如何强化民间信仰的文献综述

武记花*宋亚伟*曹雄娜*1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当今社会许多人缺乏敬畏之心,缺乏信仰,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情冷漠的现象。面对这个现状,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民间信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信仰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并没有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本文着重从信仰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强化民间信仰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和总结了民间信仰强化的途径,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希望能够为民间信仰这一学术问题以后的研究做一些补充和借鉴。

关键词:信仰;行为;民间信仰;强化途径

一、信仰和行为关系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和意识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一)信仰是思想指导、行为是具体实践

在《信仰、行为与道德》一文中作者认为信仰是行为的指南,是一种思想指导,行为是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具体的实践活动,信仰决定了行为的方向和外在表现。赵志毅(2000)在《论信仰的结构、本质及其对德育的意义》中认为信仰是可信、确信、坚信三者的统一体,具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与途径来实现:首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立足具体实践,从实践中检验和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思想认知。其次思想的具体实现,是主观思想在向客观事实转化的过程。

(二)信仰调节行为,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肖国飞(2002)在《泛论信仰的本质和一般基础》中认为信仰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需要通过人们的外在行为才能够体现出来,信仰可以调节和指导人们的行为、帮助人们找到目标和方向,给人们行动带来信心和勇气,在以后的生活工作等实践活动中可以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杨桂华(2004)在《试论信仰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中认为信仰在本质上对我们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指导和意识层面的支持作用,在根本上引导、规范和支持人们的行为,而且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有了最终的信仰和人生目标才能变为一个人的人格,转变成一种思维习惯,表现出高品质的社会参与行为。熊敏(2011)在《信仰的力量》认为信仰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支持,能够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鼓舞和增强人们的勇气和信心、强化主体思想意识,帮助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三)信仰是对意志的训练和强化

冯天策(2006)在《信仰的本质与价值》认为信仰是依靠营造一个良好浓重的信仰气氛,再加上对信仰内容的讲解和强化,让人们自觉形成信仰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它不依靠强制规范和约束形成。

(四)信仰是行为的基础

詹姆士·艾伦(2008)在《信仰-行为的基础》认为信仰是行为的基础,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认知、具体的行为表现都反映了他内心的信仰,外在的表现会和信仰保持一致。

(五)信仰包含行为

马占明(2011)在《试论信仰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中有人认为信仰由内心定信、口头表白和外在行为三个要素构成,三者缺一不可;有人认为信仰中包含前两个因素,不包括外在行为,认为外在行为是信仰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人信仰某件事物之后自然而然所表现出的行为和结果。在《信仰:行为背后的主宰》中认为信仰是行为的支撑和决定力量,对行为起着决定和支配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信仰对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规范和引导着人们的努力方向和行为结果。行为是信仰的外在表现,是信仰的具体实践。信仰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我们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舞着我们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信仰和文明行为的关系还没有进行专门研究。

二、如何强化民间信仰

(一)概念界定

《辞海》定义民间信仰是“民间流行的对某种精神观念、某种有形物体信奉敬仰的心理和行为。包括民间普遍的俗信以至一般的迷信。它不像宗教信仰有明确的传人、严格的教义、严密的组织等,也不像宗教信仰更多地强调自我修行,它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万物有灵论。”①李向平(2016)在《当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中提出民间信仰是一种双重的价值观念,只要是符合民众生活方式、被广大民众接受和认可的信仰都属于民间信仰,不存在正统与非正统之分。

(二)对于如何强化民间信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观点

1.从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角度来增强民间信仰

徐芳(2002)在《民间信仰的恢复与重建-以侯村女娲信仰个案研究为例》强调应当将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的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相结合,认为想要发展地方经济,政府可以借用地方文化和当地的特色风俗传统来增强人们的文化传统认知,进而恢复、发扬和改进地方传统风俗,走一条符合当地地方特色经济之路。

2.采取借名制方式来增强民间信仰

王志清(2008)在《借名制:民间信仰在当代的生存策略》中采取民族志方法,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了当地借用真实的历史人物-成吉思汗来重新建造关帝庙的全过程。他认为借名制对于恢复和增强一些重要的民间信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一种重要的保留民间信仰的方式与方法。

3.从社会转型角度出发,重视和强化民间信仰,发展农村经济

田冲(2010)在《社会转型期的民间信仰及其变迁》中考虑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国情,他认为想要强化民间信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首先需要改变发展理念,正确的看待农民的民间信仰的合理成分,把民间信仰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结合,用科学、正确的态度去审视和看待民间信仰,挖掘民间信仰的积极因素,让民间信仰中的积极成分,能够更好的为村落经济发展服务。

(2)做好民间信仰的宣传教育工作,将民间信仰中的不合理因素和封建迷信等成分区分开来,让村民树立起正确的民间信仰观念,同时也要尊重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让村民找到组织上的归属感。另外他认为在强化民间信仰的过程中要与当前社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充分显示和发挥民间信仰的当代意义。

(3)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信心价值观,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社会环境,引导民间信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在经济取得进步的同时,应当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的综合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4.树立民间权威,强化民间信仰

李向平,李思明(2012)在《信仰与民间权威的建构——民间信仰仪式专家研究综述》从民间权威的角度考虑,强调了民间信仰仪式对于强化民间信仰的重大意义,并且仪式还需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重视专家的培养,让民间信仰越来越规范化。

5.制定社会政策,加强民间信仰事务管理

赵翠翠,李向平(2014)在《被社会政策悬置起来的民间信仰》中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民间信仰被忽视的现状,提出在民间信仰的事务上相关部门应当做好事务管理,让民间信仰朝着规范化、社会化和民主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强化民间信仰主要从发展地方经济、借名制、社会转型,树立权威和社会政策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了民间信仰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提出了如何强化民间信仰具体方法。但是研究的角度和范围还不够广泛,研究的深度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注释]

①《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5120.

[参考文献]

[1]赵志毅,蔡卫东.论信仰的结构、本质及其对德育的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9-15.

[2]肖国飞,任春晓.泛论信仰的本质和一般基础[J].江西社会科学,2002,09:34-37.

[3]杨桂华,田克俭.试论信仰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01:60-64.

[4]熊敏.信仰的力量[J].党史文苑,2011,32612:5-10.

[5]冯天策.信仰的本质与价值[J].哲学研究,2006,08:110-114.

[6]詹姆士·艾伦.信仰-行为的基础[J].青年文学家,2008.01.

[7]马占明.试论信仰与行为之间的关系[J].中国穆斯林,2011,19305:45-47.

[8]徐芳.民间信仰的恢复与重建——以侯村女娲信仰个案研究为例[J].民俗研究,2004,01:82-96.

[9]王志清.“借名制”:民间信仰在当代的生存策略——烟台营子村关帝庙诞生的民族志[J].民俗研究,2008,8501:95-103.

[10]田冲.社会转型期的民间信仰及其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0.

[11]李向平,李思明.信仰与民间权威的建构——民间信仰仪式专家研究综述[J].世界宗教文化,2012,7503:110-119.

[12]赵翠翠,李向平.被“社会政策”悬置起来的民间信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401:6-13.

*作者简介:武记花(1990-),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宋亚伟(199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曹雄娜(1989-),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9-0079-02

猜你喜欢

民间信仰行为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