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事无功
——做自信的“档案人”
2016-02-04张珊
文・张珊
疑事无功
——做自信的“档案人”
文・张珊
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选择的方向。
于我来说,对“档案”一词,最初也是最频繁的接触就是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填写的林林总总的成绩报告、入团申请书等等。每每填写这些东西时,老师就会在我们的耳边一遍又一遍地“碎碎念”道:
——“材料一定要认真填写啊,不能乱涂乱画,这些可是以后要装进你们档案袋中的,要跟随你们一辈子的。”
听惯了叨唠的我们似乎也从没有真正地把老师的这些话放在心上,匆匆一填,草草一写,便应付了事。
迄今为止,对“档案”最真正的接触则要追溯到高考结束的那个蝉鸣聒噪的盛夏了。分数出来后,心中充斥着兴奋与惶恐,欣慰与不安交织着——复读一年后取得的巨大进步与一个不尴不尬的分数,一切的一切,统统被那三个数字鲜活而又真切地呈现在现实面前。好大学还是热门专业,热门专业还是好大学,在填报志愿的那些日子里,脑子里闪过的想法也终究逃不过这些。一锤定音,最后决定读“档案学”专业,原因竟是曾经在杂志上粗略扫到的“档案学”与招生目录中设置不多的这个专业。不得不说的是,至于杂志上的那篇文章,当时我也只是看了看标题。
去招生办提取考生档案时,招办人员在将牛皮纸档案袋交给我的时候,又粗略扫到了我的录取专业,他惊奇地问我,“档案学”专业是学什么的啊?我面带羞愧地笑道,“其实……我也不大知道。”走出招办大门那一刻的我也不禁怀疑起来,自己所做的这个决定是不是太过鲁莽与草率。
初入大学时,被身边的老友、长辈问到最多的问题恐怕就是“去哪上学了?读的什么专业啊?师范还是经济啊?”当我的“档案学”三个字脱口而出的那一刻时,一连串的问题又要接踵而至了——“档案?啊,不就管档案嘛,有什么好学的,你这以后好就业吗”,话语中充满了深深的质疑和担忧。而只了解些皮毛、一知半解的我也只能用一个苦笑来回应。
一度,和他人交谈提及专业时,只以一个“信息管理”泛泛作答,带着深深的不自信。所以,也常常问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吗?我真正热爱这个专业的吗?在听到这么多不确定的声音后我还要继续下去吗?
大二下学年,平时只知“纸上谈兵”的我,幸运地得到了一份在学校档案馆勤工俭学的工作。老实说,当得知在档案馆工作时,就毫不犹豫地申请了,也是抱着大半的“功利心”——想着能丰富所学,也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深入到档案的实际管理工作,也是因为这份工作,让我打消了曾经的顾虑与自卑,坚定了自己的初心。
学校档案馆工作的老师人数不多,只有5个,其中4个可以算是父辈的了。他们在档案馆工作的时间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起初,我也很难理解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到了现在,在那么枯燥乏味的工作环境中一干就是大半辈子。甚至,我问过其中的一个老师,她只是朝我笑了笑,什么也没说。但当看到他们面对档案时的那份“敬畏”,接待每天来来往往的用户时的“热情”与“耐心”,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才叫做对档案,什么才是对档案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半个“档案人”,但我知道的是,档案界里涌现了一大批勤勤恳恳、务实敬业的“档案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也正是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领域里,我领会到了“疑事无功”四个字的真正含义,更学会了怎样去干一行爱一行。而我,也会坚定不移、果敢自信地走在“档案学”这条康庄大道上,完成我“半个档案人”到“档案人”的成长蜕变。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