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类别说明

2016-02-04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类别说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社会的一体化使得人际关系也变得极为复杂,与欧洲的“崇尚个人关系”,日本的“地区集团主义”,中国人更强调“同血缘的家族关系”。故中国人擅长以同血缘的亲疏来区别对待人际关系,由此可分为:情感性,混合性,工具性三类人际关系。

关键词:人际关系;情感关系;工具关系;混合关系

一、中国式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在社会关系学中,一般被定义为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它也是属于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社会心理学中,它又被很多专业人士定义为个人和他人之间的一种心理距离和行为倾向。本篇章就社会关系学的视点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进行一个分类说明。

参照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像欧美国家一样以“个人”为单位,不难发现,通常是以“家庭”,或者“家族”,“同族”等形式呈现出来。所谓“家庭”社会关系是指﹕以有相同血缘为纽带并把具有相同血缘的个人连在一起的社会单位,而这种社会关系更强调血缘之间的位置(血缘的亲疏),这种社会关系的远近和地位是在家族里面先天产生和赋予的,不是受后天影响的。

因此,中国人经常在谈话中提到的“个人”,“我”不仅包括了自己,还包括了这个人在他自己家庭里的一个位置。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远近也是越靠近和自己相同的血缘,情感越被得到肯定,相反,和自己的同血缘离得越远,相互的情感就越被否定。根据情感的肯定与否定的比例,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又被分为“感情性行为”和“道具性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台湾学者黄光国先生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分为了三种[1]。

当情感行为为主体的时候,人际关系就会变成情感性的关系,通常这种关系是发生在个人和自己本家族之间,工具性,利益性行为为主题时,社会关系就变成了相互利用的工具性关系,而这种关系通常发生在个人与陌生人之间。前面描述的两种行为以一定比例出现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混合性的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通常发生在个人与自己熟悉的亲戚,朋友或者认识的人之间。由此可见,中国人是以自身的身份形式内容来制约自己的人际关系。由血缘的亲密到疏远人际关系的亲疏也随着发生逐渐递减。亲疏的顺序通常为:有同一血缘的亲戚;相识的群体;完全陌生的群体。

二、感情性人际关系

“感情性的人际关系”通常是在具有相同血缘的关系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相互之间被称为“亲属”,“亲戚”。中国人对其有一个惯用称呼叫“自己人”。在这两者之间彼此的感情,情感是完全被肯定,被认可的,双方也是绝对地信任与依赖,是不存在所谓的背叛的意识,即使打破常规出现了背叛的行为,由于考虑到同一血缘的关系,被对方原谅也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在这种人际关系中,通常把自己的个人利益融合在同血缘的共同利益之中,并且,同血缘的家庭式的利益往往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在这个团体当中,人与人之间是以一种非常自然,和谐的方式相互交流,不需要自我伪装,不需要提防人与人之间的警戒心:相互之间更多的是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相互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更有甚者会在对方处于需要帮助的处境时,默默无偿地给予对方帮助,即使对方犯错,也会不问对错,倾尽全力帮助对方。这种关系在日本日本人称其为“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2]。与中国同一血缘不同的是,日本人的这种关系通常是建立在同一生活,同一工作环境下。

三、工具性人际关系

“工具性的人际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个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自身生活完全没有交集,说是一种关系存在,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无“关系”这一说法。那么在这样的一种关系形式下,彼此之间存在的就是毫无关心,冷漠的情感,甚至相互怀疑,相互厌烦的人际关系。光从内容上来分析,像这种人际关系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形态的不公平。但是,它确实是当今中国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不能改变的事实形态。用中国的一句歇后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来形容这种关系形态应该是比较形象的。也就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就不理睬它,一味地放任它。所谓的“和自己无关的事”是指针对于陌生人而言,对于陌生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不关心,还有一种冷漠的人际关系蕴含其中。在当今中国,对于陌生人来说,除了冷漠,还常常抱有怀疑,对陌生人充满恶意。经常我们在地铁遇到老人摔倒,看到街道丢失的行李箱等,我们更多的是怀疑和质疑。像这种人际关系,人们对彼此保持一种高度的警戒心,更是时刻恐惧警惕对方是否会伤害到自己的利益,故一直对陌生人保持一种小心翼翼的警惕心理。总而言之,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想要缔结信赖,可靠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四、混合性人际关系

所谓“混合性的人际关系”,通常是建立在个人和亲戚(具有旁系关系的亲戚,远亲关系的亲戚),朋友,相识的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夹杂在“感情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之间,对于缓和了陌生人之间的那种高度警惕心的同时,而同血缘中的绝对信赖和无偿奉献的关系也变得十分薄弱。在这个社会团体中,社会的共同道义和相同的一些经历成为彼此相互依存和信赖的基础,彼此之间遵守社会的公共道义,大家共同指定的行为准则。然而,一旦出现了背叛行为,这种依存和信赖关系将被马上瓦解,并呈现出一种不可谅解和退让的形态。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可能出现瓦解的关系再次愈合,但像第一次那种获得彼此真诚的信赖是不可能的。中国也有一句歇后语来形容这种人际关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此不难得出,朋友和熟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信赖关系是非常脆弱的,它并不像同血缘关系那样坚韧不摧。假设,大家都遵守这一共同准则,那么和谐的社会关系是可以存在的。但是一旦受到摧毁,是不能破镜重圆的,即使表面相安无事,质疑的裂痕还是存在。关系好的时候,可以是朋友,是兄弟,为了这份兄弟情,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旦出现“背叛”,所有之前的信赖,称兄道弟都是一片白纸,而是我们常说的“兄弟之间反目成仇”。

[参考文献]

[1]黄国光.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M].台北巨流图公司出版,1991年.

[2]岩田龙子.现代中国经营风土-改革开放的意义[M].文真堂出版.1997年.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202-01

作者简介:雷宇*雷宇(1986-),女,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日本国立熊本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亚经济国际交流。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
情商与销售业绩关系的探讨
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解读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