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2016-02-04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404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物流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



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404

摘要:近些年,伴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备、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我国物流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物流产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井喷式增长。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举办好物流类相关专业,助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高职高专院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备,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我国物流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庞大的产业链条发展的背后,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的强有力的支撑。高职高专院校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举办好物流类相关专业既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切实的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职业教育需求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

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起步晚,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近些年,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相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这就使得我国现在物流业在近些年短时间内跨越式发展,快速扩张。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扩张就使得产业对物流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现实情况是,我国大多数的高是高专院校大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逐渐探索举办物流类相关专业。物流类相关专业作为新专业,学生及其家长对于这些新生事物还持观望态度;同时,社会公众对于方兴未艾的物流行业也不甚了解,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亦持观望态度。所以,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虽举办了物流类相关专业,但这些专业在高职高专院校都很难形成规模,专业发展不温不火。这就使得高校很难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投入到物流类相关专业发展与建设上来,专业办学条件相对于其他专业存在很大短板。

(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不利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与不断探索,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普遍依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但这样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在综合考虑每一所举办物流类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自身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有些高职高专院校根据市场需求,申报开设了物流类相关专业。制定了专业“2+1”学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前两年在校内接受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训练,第三年学生到相关行业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这样的培养方案表面看上去很好的契合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实际的运行中,大多数专业学生被安排到物流公司的仓储转运中心从事货物分拣等工作,与专业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出入。这就使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人才培养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前面已经提到,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类相关专业建设起步较晚,因种种原因专业发展不温不火。现阶段,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举办的物流类相关专业仅包括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供应管理7个专业。面对庞大的产业,及其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这样的专业设置现状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同时,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只是举办1、2个物流类专业,且不成规模,招生就业形势一般。这就使得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物流专业校内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物流专业强调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校企合作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培养人才。而实际情况是方兴未艾的物流行业企业很难有持续的耐心与热情投入到各方面资源投入较高的人才培养培养工作当中。

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改善专业办学条件

近些年,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国家层面到各级地方政府,从行业企业到普通民众,普遍认识到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专业人才的重任。高职高专院校应把握好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加快物流专业建设,大力改善物流类相关专业基本办学条件。加快物流类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加大对于物流类相关专业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构建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物流专业集群。切实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培养好现代物流行业企业紧缺的,能用、好用的物流专业人才。

(二)加快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高职高专院校自身办学定位与办学规律的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举办物流类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应吃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准确把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高专自身物流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点。从专业市场调研到专业申请设置,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到课程开发,从校内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到顶岗实习。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每一个环节做实做细。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度、深入的对接合作,切实找准双方合作的利益契合点,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举办物流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物流类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选派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学习交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构建一支稳定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F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200-01

作者简介:孙弘临*孙弘临(1981-),女,吉林长春人,本科,讲师,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研究方向:物流工程。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