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2016-02-04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伍 戈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浅议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伍戈

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金融凭借其特有的技术支撑和发展优势,逐渐融入我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险分析,进一步发掘其深层次的影响因子,并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旨在继续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规避其潜在的风险,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金融市场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一、发展现状

目前金融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传统机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其中传统金融机构主要着眼于传统业务创新,而非金融机构则主要涉及利用互联网完成金融交易的电商企业及支付平台。根据2014年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电商化销售规模已达38%,说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业相比已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券商渠道的电商化水平已高达89%,说明新兴金融业务的互联网程度已经占有较大比重。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第一,业务覆盖范围广。与传统金融方式相比,互联网金融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即使对于一些没有运营实体店的地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金融业务。

第二,业务效率高,信息处理水平要求高。互联网金融依靠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保证交易双方可以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流,节省时间;同时网上信息相对比较对称,信息检索和业务处理速度比较高。

第三,交易成本有效降低,金融脱媒程度高。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资金需求方和融资者,从而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的方式。

第四,日常管理力度还有待加强,交易风险需进一步降低。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还未具备相应的信誉征集系统,对于交易双方的偿贷能力并没有客观分析,那么盲目进行交易的话就难免面临交易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

第一,流动性风险。所谓的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所能应付的随时支付客户提取存款的支付能力的体现,因为除了大额现金之外,很多客户支取现金都不会提前预约的,若金融机构没有灵活的现金支配能力,那么就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第二,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特殊性,交易双方只是借助于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并不会进行面对面交易,便会存在由于信息不完全对称而导致的信用风险,也就是说交易者会在合同到期日不完全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三,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融资活动会钻法律的空子,采取各种形式的非法行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电子合同有效性的确认、个人信息保护、交易者身份认证、资金监管、市场准入等尚未有明确规定,很容易会出现权力义务不清楚,进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第四,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技术风险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类:系统的安全风险、系统的技术选择风险以及技术支持风险。技术性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交易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可以称为系统的“根基”所在。

第五,监管风险。监管风险一方面来源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的确实,另一方面则是缺少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方式。正如上面的法律风险所说的那样,由于目前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还很不完善,在法律层面上对于互联网金融交易的约束力就很弱,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各种违规行为。

第六,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的直接结果是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实际上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得顾客面临道德风险和不利选择的业务风险。追根究底,就是由于互联网交易的虚拟性,面对互联网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产品,交易双方对于对方的底细并无十分把握。

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对策

第一,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而投资者是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源头活水,如何通过足够的教育使得其认识到互联网交易的流动性风险显得十分重要。面临高风险,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进行分散投资,既能够系统性规避风险,同时也能获得更好的收益,使得投资者能够更愿意扩大投资规模。

第二,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因为在传统金融业务中,征信体系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在进行业务办理时就很少会出现信用风险。但互联网金融交易中信用控制力度却十分缺乏,因此要加快征信体系建设,首要出发点是要进行实名认证,因为只有这样在进行交易时通过征信体系就能直观的看到交易者的信用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第三,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因为我国的相关法律都是通过很多案件总结、反复论证之后才出台的,而互联网金融交易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相关的法律短期内也很难制定出来。但是,可以根据目前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先行制定一些试行办法,然后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加以实践,如发现操作问题,可进行调整。

第四,健全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体系和内控机制。首先,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安全体系构建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要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第二是要加强数据管理的保密性,第三是要尽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技术。其次,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同时要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第二,要注重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最好能够实现企业的实名认证。

第五,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监管力度。第一,要大力创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要根据现实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监管模式。第二,要加大监管的力度。首先,要明确监管主体。另外,相关的监管措施要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在进行监管时可以和相关技术手段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而且能够达到更好的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渊博,朱顺林.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因果关系检验[J].南方经济,2014(12).

[2]孙庆蓉,王伟,王秋彤,王莹莹.后余额宝时代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博弈[J].知识经济,2015(5).

[3]郭纹廷,王文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5(2).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167-01

猜你喜欢

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SQL注入防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