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叙事策略成就“女勇士”身份认同

2016-02-04昆明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身份认同

昆明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多元化叙事策略成就“女勇士”身份认同

昆明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女勇士》是当代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采用多元化叙事策略:作者型叙述、个人型叙述、集体型叙述融为一体。汤亭亭用文本为华裔女性这一弱势群体争取到话语权,她希望自己华裔女性的身份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同,也希望中美文化能够相互融合。

关键词:多元化叙事策略;作者型叙述;个人型叙述;集体型叙述;身份认同

汤亭亭作为当代最著名的华裔女作家之一,其成就被认为是华美文学和亚美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她的代表作《女勇士》是基于自己作为一个华裔女孩的成长经历,结合她在美国的现实生活、其先辈关于中国的回忆、及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虚幻和神话,以多元化叙事角度,再现了美国华裔移民家庭里女性及其先辈的遭遇。《女勇士》由五个故事组成,分别是“无名女人”、“白虎山学艺”、“乡村医生”、“西宫娘娘”、“胡笳十八拍”,讲述了作者的无名姑姑、月兰姑妈、母亲勇兰,女英雄木兰和中国诗人蔡琰的不同际遇。

在整部小说中,汤亭亭穿梭式的站在不同人物立场来展开叙述,来发出“声音”。“声音”是叙事学当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不同的叙述者在讲故事的声音。美国学者苏珊·兰瑟把叙述声音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三种叙事模式①。作者型声音(authorial voice)指的是传统意义上全知叙述,叙述者并没有参与到虚构的小说中,这种叙述声音模式比较有权威性;个人型声音(personal voice)指的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即讲述故事的“我”这种声音雷同于自传,也具有一定权威性;集体型声音(communal voice)指的是在叙述过程,一个特定群体表达的相同声音,或者表达了各种声音的集合。这种声音往往是边缘或是受压迫群体争取叙事权威的表现②。

《女勇士》多元的叙事策略体现在作者的声音从故事之外的讲述者变身到以第一人称参与故事进程的“我”,进而又站在不同女性立场来叙述小说:母亲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姑妈新到访美国的视觉,更化身成为木兰和蔡琰,阐述了自己追求性别平等和种族平等的愿望。本文将分析这种多元化的叙事策略如何成就以汤亭亭为代表的华美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

一、《女勇士》中的“作者型”叙述

作者型叙述者的权威比小说人物更为优越,原因在于:在作者型叙述声音中,叙述者并非虚构世界的参与者,他高于虚构人物层面,能建立起一种可信的叙事方式,并获得叙事统治权力。在“无名女人”和“西宫娘娘”中,作者型声音是主要叙事模式。汤亭亭以一个客观存在的华裔身份站在小说之外,讲述了这两个故事:“无名女人”即作者的姑姑,因为“通奸”遭受攻击谩骂,最后投井自尽的悲剧。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保守和重男轻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奸”是遭唾弃的众矢之的,且其恶果只是由女性单方承担。汤亭亭采用的作者型叙述掌握了话语权威,自由的拓展了叙述空间,为姑姑的行为臆造出各种符合情理的解释,也将姑姑自杀转化为对中国封建主义的一种无声的抗议,表现了她站在华裔女性立场上,对中国男权社会厌女思想的摒弃。

“西宫娘娘”说的是作者的姑妈月兰来美国和自己的丈夫团聚但却被无情的抛弃,最后精神失常客死他乡。在故事叙述中,汤亭亭以一种现实且客观的角度,阐述了姑妈凄凉的结局源于中国传统女性懦弱的性格,表现了她作为一个华裔女子想要冲破男权主义的枷锁,自强不息的独立精神。

二、《女勇士》中的“个人型”叙述

个人型叙述声音中,讲故事的“我”,也是故事的主角,其叙述声音的权威性是不言而喻的。汤亭亭在《女勇士》这部作品中,还化身成了中国历史故事中的木兰和蔡琰,用“个人型”叙述策略,以第一人称讲述了“白虎山学艺”和“胡笳十八拍”。木兰巾帼不让须眉,在学习了中国功夫和兵法后,替父从军骁勇善战,证明战场上的女英雄胜过普通男人。汤亭亭用自己的声音推翻了华人街上“宁养呆头鹅不养女仔”、“女娃娃好比饭里蛆”③的说法,再次否定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强调了自己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女性独立人格及价值充分肯定。

此外,在“胡笳十八拍”开头,汤亭亭讲述自己少年时,作为华裔流放海外的苦闷和压抑,母亲为了让她用英语清楚表达,甚至挑过她的舌筋。最终,作者破茧而出,像蔡琰一样开口唱出了属于胡汉两个名族的歌。从这个叙事中,汤亭亭渴望文化身份的认同就显而易见了:要消解他者与自我的对立,排除种族对抗和文化冲突,实现民族沟通、多元文化融合。

三、《女勇士》中的“集体型”叙述

“集体型”叙述在《女勇士》中最为常见。它表达了一种群体的共同声音,或者表达了各种声音的集合,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单言(singular)、轮言(sequential)、共言(simultaneous)④。“西宫娘娘”这个故事里,作者从各种人物的立场出发,跳跃性的在不同叙事角度之间转换。一开始汤亭亭和母亲都表达了对月兰姑妈遭遇的同情,随后作者的叙事视角转移到姑妈身上,在月兰眼中,她看到的是中国移民生活的种种艰辛:汤亭亭一家每天中午都吃头天晚上剩下的残汤剩饭作为午饭,并且每天都要工作到精疲力竭才能步行回家。这种叙事角度的迁移让读者了解到:汤亭亭的家庭生活状况并不像表面上那么舒坦,移民生活是靠克服层层艰难困苦换来的,并且这种奋斗精神生生不息,时代相传。

另外,构成《女勇士》的五个章节,分别讲述了四个女人:“无名姑姑”、“月兰姑妈”、“母亲”和“我”在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并代表着不同的女性典型。但相同的是,她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白人主流文化的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在中国传统家庭中饱受“重男轻女”的迫害,又是边缘文化中的一员,收到种族歧视⑤。所以她们共同发声来实现这个被压制群体的话语权威,作者也想借此获得华裔的文化身份认同。

四、多元化叙事策略与身份认同

申丹教授曾提出,女性主文本的义叙事学家将话语结构视为政治斗争的场所或工具,也往往关注作者历史处境⑥。在《女勇士》中,作者就

是用多元化叙事策略来反映不同女性视角下的文本内容,让读者感知两代女性在各种特殊的生存环境下社会地位、文化身份和理想追溯。

就汤亭亭自身而言,作为一个华裔女性,游离于白人主流文化的边缘,她想要打破沉默,以文字的形式争夺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在《女勇士》中,汤亭亭用作者型、个人型、集体型叙事来展现这个群体的声音,建构了这个群体的话语权。她希望中美文化能够通过对话,在一个平衡的基础上达到相互融合,相互谅解。

[注释]

①苏珊·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90.

②胡亚敏.谈《女勇士》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外国文学评论,2000.69.

③Maxine Hong Kingston.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girlhood among ghosts 1976,New York:vintage international,1989.

④苏珊·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

⑤丁小雨.荆棘路上妩媚行走——《女勇士》的多重叙述声音[J].重庆职业技术学报,2007.3.

⑥申丹.“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价[J].外国文学,2004.2.

[参考文献]

[1]Maxine Hong Kingston.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girlhood among ghosts 1976,New York:vintage international,1989.

[2]苏珊·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90.

[3]胡亚敏.谈《女勇士》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外国文学评论,2000.69.

[4]苏珊·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

[5]丁小雨.荆棘路上妩媚行走——《女勇士》的多重叙述声音[J].重庆职业技术学报,2007.3.

[6]申丹.“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价[J].外国文学,2004.2.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123-01

作者简介:唐阁蔓*唐阁蔓,昆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华美文学。

猜你喜欢

身份认同
无间地狱中的“泣儿”
试论中美体育电影中的身份认同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曲艺传播与身份认同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的文化批评研究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英语专业定向生交友圈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