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政治权力分配

2016-02-04延边大学吉林延边133000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制度

延边大学,吉林 延边 133000



浅析中国政治权力分配

延边大学,吉林延边133000

摘要:政治权力分配问题是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权力分配的目的是要在政治中找到实现权力分配的最优模式。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中国的权力分配模式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摸索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制度依托,不断在改革开放中谋求形成完善的中国的政治权力分配,加强政治合法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当代中国权力分配的模式的特色。

关键词: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分配;政治制度

通常认为政治权力的分配是通过国家政治制度来进行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分配在其演变进程中展现出中国特色的政治权力分配。

一、政治权力的分配

(一)政治权力的分配的内涵

杨光斌教授在《政治学导论》一书中提出:“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由此政治权力包括政治权力的主体和客体,权力本身是中介。

由于政治权力自身的特殊性,政治权力中存在着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最早思考政治权力分配问题的亚里士多德,他对政治体系的分类说明了那时的权力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它运用了两个基本标准:谁拥有权力和谁从权力中获益。简单来说,政治权力的分配就是政治权力如何在政治社会各阶层分配的问题,而在分配中涉及到政治权力由谁行使以及由谁获益。社会组织中的少数与多数的关系是政治权力本质的体现。政治社会中政治权力不可能人人行使,必须交由社会中某些阶层的集团或者是个人掌握,其他多数不直接行使政治权力的阶层或者是个人从中受益。

政治权力的分配的内容就是获得并维持政治合法性这两者之间的内容实现“对接”,共同构成了政治生活中最核心、本质的问题。政治权力的分配达到实现被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的状态,政治合法性程度也就相对较高。行使政治权力的统治阶级将政治权力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被统治阶级获得满意利益,政治权力的分配就提高了政治生活的效率。

(二)政治权力分配的三种基本模式

由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基础不同,不同的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也是不同的。总体上来说,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大致分为精英主义模式、多元主义模式和法团主义模式。在精英主义政治权力分配模式中,政治权力及其分配权由社会少数精英所掌握,精英处于“流动”状态。政治权力集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一个精英可能被另外一个精英或者群体所取代,精英有可能改变但是掌握政治权力的精英层不变。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精英的无限循坏过程。

除了精英主义模式以外还存在着多元主义模式。这一模式认为政治权力分配于社会中的多个相互竞争的利益群体之间,政治权力的分配结果取决于政治利益群体之间的竞争结果。与精英主义模式相比较,多元主义模式更强调更广泛的政治权力的分配的流动性。

此外政治权力分配的模式还包括法团主义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与社会团体作用相结合。社团承认国家的政治得到一定的政治权力的分配;而国家可以从社团中获得更广泛的支持。法团主义的政府与社会团体融为一体,信息畅达,政策制定更加快捷,同时更好地聚合资源,协调行动。

二、当代中国的政治权力分配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力分配

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权力分配的论述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中。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治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的产物,政治权力的产生于利益冲突和对抗;这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分配的要求。首先,政治权力起源于社会内部的利益冲突,因此要把政治权力的所有权赋予人民,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赋予了干部的权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治权力通过一定的形式交给人民公仆即干部的手中,组织政治生活实现人民利益;广大人民是被统治人民,虽然拥有政治权力但是必须交由行使者手中才会获益。

(二)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权力分配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建国之初甚至是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历史遗留的因素。

在中国的历史上,传统的封建体制下的中国政治权力分配的最大的特征就是王位继承制,政治权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皇帝。从总体上来看,政治权力横向分配在皇帝一人手中纵向分配给嫡亲血缘继承人。因此,要想改变政治权力分配的格局,就要进行激烈的政治权力的争夺。

在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虽然对于政治权力分配的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集中式的经济建设决定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分配在中国具有个人魅力的领导人身上。人民对优秀领导人的依赖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对于政治权力的分配结构的认知依附于领导集体对于经济的指导,表面上依靠民众的力量似乎改变了社会,可事实上在狂热的民众背后始终有一只权力之手在支配着。

(三)在改革开放中逐渐调整的当代中国政治权力分配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政治建设的新局面,中国的政治权力分配逐渐走向民主化的道路并开始显现出鲜明的中国政治特色。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分权、放权,“我们的改革最终能不能行得通,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邓小平为中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改革首先从政治体制改革开始。以经济发展和改革作为突破口,在不改变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将政治权力分配逐渐分散,改变了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权力过于集中在领导集体手中的局面。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框架下,政治权力所有权还是在人民的手中,但是人民选举的政治代表在政治权力的行使与分配中获得较多的份额和使用权。此时政治权力的分配的最大变化就是作为行使政治权力的统治阶级不再仅仅局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上层的手中,通过对经济建设个体主动性带动为引,将政治权力的分配逐渐“向下”。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占有政治生活的绝大多数的公民由于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改变对于政治权力的要求逐渐增加,政治权力的分配要考虑这些个体的政治权力与诉求。其表现就是将政治权力逐渐向社会基层、司法、文化等各个方面分散,但此时政治权力在基层分配的份额有限,政治权力的分散更多地是在向中间性阶层转化。中国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的组合成分正悄悄地发生着转变,正由“依附-庇护”的统治性治理全面向现代化理性的官僚可曾治理转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的明显注重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性约束,通过这一制度将政治权力分配向更加基层的群体,但是方式比较“隐晦”。反腐倡廉以及加强国家法制化建设、基层的民主的扩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等一系列政治主张表明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经济关系中,政治权力的分配也在向着社会文化和公民公共权利的方向转变。政治权力的分配循序渐进分散化,深入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公民对于政治权力的服从性也就加深统治根基加深,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的政治权力分配结构正在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制度框架逐步向着民主的优选模式转化。

三、当代中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色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分配特征

根据国家社会基础以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力的分配与中国相比显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第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所有权始终属于社会中的资本主义家而非人民。公民如果实现了自己的公共权利就被认为是获得了民主,将权利与民主相混淆的政治权力分配结构中人民在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中以其特有的间接选举制作为政治权力分配的制度保障。这些国家的选举制围绕着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而展开,通过激烈的竞争来争夺政治权利的分配权。因此,政治权力分配过程充满了资本家群体之间的竞争。民众真正对于政治权力的分配的支配力量有限。

第三,在实现政治权力分配过程中资本家运用强制性和操纵性权力实行政治权力的“再分配”。民众在选举出群体性的代表之后会利用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等物质性强制力实现政治统治的目标。政治权力在这种再分配的模式中所附加的利益性内涵更加复杂。形式上的政治平等与经济上的实际不平等,政治权力在分配过程中失去了经济依托容易走向政治权力分配的“失控”。

(二)当代中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色

当代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在逐渐调整,呈现出中国的政治特色。

首先,中国政治权力分配处于动态调整中,但是政治权力的所有权始终掌握在人民的手中。政治权力不是在上层阶层中分配,而是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权力,人民如果对权力分配结构不满可以随时收回权力。

其次,政治权力的分配始终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治依托,政治权力的恶意竞争导致的结果对社会建设负面作用有限。在政治运作体系上看政治权力分配就是国家政治运行的政治制度的问题。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个政治制度的框架下,政治权力的分配是由人民选择的结果,不是政治上层统治者们之间相互竞争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现了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的特征,也是权力分配的制度保障。从中国政治权力逐步调整的过程来看,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始终没有脱离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保障作用,甚至是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政治权力分配的约束。

再次,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并没有形成最后的模式,逐步走向最优,因此政治权力所发挥的作用充满了活力。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处在逐步调整的过程,从建国初期的领导人集中式到改革开放之后的逐步分散化的特征结构里,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一直是处在调整之中。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还没有完成,以此作为权力的分配基础的分配结构也在随之不断调整。逐步调整的政治权力分配的结构对于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依然充满了动力,人民也继续将在这一政治权力分配的调整中获益更多,中国政治建设的合法性有了进一步的基础。

最后,政治权力分配呈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向社会中间阶层和社会基础阶层逐渐转移,导致政治权力逐渐分配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政治权力分配的权力结构与社会效果正在逐步“接轨”。政治权力分配正在逐步转移到社会中的中间阶层即社会团体、司法、文化等方面,这一层面的政治权力的行使者似乎并不直接参与到政治权力的分配过程中去,似乎也与政治权力分配的结果关系不大,但是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政治权力还在向社会基层偏移,基层民众在政治权力分配中获得更多政治建设的角色。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也存在不足。比如在政治权力逐渐偏移过程中,政治权力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程度产生了社会中“绩优而选”的原则,政治权力往往会被意图滥用政治权利的个别所利用,因此政治权力引发的官僚腐败、官商勾结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指向使得政治权力的结构分配结果导致的社会身份与社会地位的两极分化,这些分化一旦出现与中国人民传统观念上的社会地位固化得观念向碰撞,导致中国政治权力的分配容易产生转向,人民代表为了“上层”的社会地位,固化为社会地位与等级的分化。

[参考文献]

[1]赵丽江主编.政治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俞可平主编.政治学通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3]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彭松.初探马克思主义权力约束理论[J].法制与理论,2008(6).

[5]韩海莲.从罗马的政治权力分配看其政治民主程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7).

[6]杨涛.当前中国政治权力运行的方式与现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2).

[7]朱兆军.二元政治权力结构的权力分配与特征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

[8]杨凤春.论西方国家中社会地位对权力政治分配的影响[J].政治学研究,1998(1).

[9]黄美子.试析政治权力结构与政治关系的属性[J].经济研究导刊,2010(34).

[10]钟爱军.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

中图分类号:D630;C93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062-02

作者简介:郑萌萌*郑萌萌,女,汉族,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政治制度
从西周亡国归因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专题教学
以纳粹德国为例论极权主义的起源
试论政治制度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中国治理体制的特点及其优势
中国农村早婚问题浅析
从《纸牌屋》看美国政治制度的内在困境
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政治制度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及演进逻辑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七个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