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
2016-02-04谢亚波
谢亚波
(甘肃省歌剧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浅析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
谢亚波
(甘肃省歌剧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男高音的唱法历来是演唱者的重难点。本文对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简要进行了分析。
民族声乐;男高音;呼吸技巧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它最能直接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而声乐又是人们最能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和旋律的有机结合直接的抒发人们内心情感。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
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
因此,在群众中已有深深扎根,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其中,男高音的演唱震撼人心,感染力强,是古今中外颇受欢迎的歌唱表演形式。下面谈一谈关于男高音在民族声乐乐演唱中的唱法。
一、中声区的训练是高音演唱的基础
世界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曾说:“中声区是最重要的声区,对高音尤为重要, 因为它包括了男高音声部大部分常用的音,而且如果中声区发音正确的话,可以顺着它一直唱到音域的最高音。”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中声区的训练是多么重要了。那么训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呼吸是最重要的,要下支点、深呼吸。“气沉丹田”是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中对于歌唱时气息运用的精辟论述,此外还有诸如“真人之息以踵,庶人之息以喉”“气为声之本,气深声则鸣”等。这些理论不仅强调了气息的重要性,还特别明确地指出了演唱时气息要深。“下支点”是在深呼吸的基础上,保持呼吸的稳定性,演唱时要在把字头咬清楚的前提下,快速地将声音顺着咽壁向下安放,有类似“虎啸”时的状态,并在颈窝下方形成一个集中的发声点。悦耳动听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气息支持的基础上的,好的气息运用是要有准备,需要控制的。因此即使在呼气时也要保持吸气的感觉,胸部不能塌,小腹有弹性地向内收缩并保持住,然后均匀地慢慢吐出,平稳的喉头也是唱好声音的重要保证。“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学会科学的呼吸是声乐学习的基础。
二、注意歌唱的呼吸技巧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的支持力。假如一个人呼吸的状态不好,也是影响唱高音的一方面。由于没有了支持力,也就即是一座大厦没有了地基一样,不稳固,也不安全。声音的安全也就面临着黑暗的来临,唱高音的就不要在谈了。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歌唱的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还需要工作,不能放松。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呼与吸的对抗在身体内部形成一种压力,吸进气时使肺的下部扩张,这是横膈膜下降所造成的,歌唱时保存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呼与吸形成的对抗伴随着一个乐句的演唱始终保持着,只有在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这样下往,直至一支歌曲唱完。
当然,呼与吸的对抗可以有各种情形,譬如,感情不同、声音高低不同、力度不同等,可以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变化,用起来非常灵活,平时呼与吸的对抗不高,演唱时的要求则考究的多,演唱者的自我感觉应当是在演唱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
三、混合声的运用是难点
在我国民族声乐中,男声演唱高音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真声成分太多。使用太多的真声去演唱高音时,不仅使得气息的负担太过于沉重,从而使演唱者力不从心,而且还会造成喉咙卡死、下巴紧张、口腔用力等现象,从而使颈部的肌肉以及声带失去活动的灵活性,增加了声带的负担,使得在进行高音演唱时遇到过多的困难。正确演唱高音的方法是要求在气息状态稳定,整体发声状态协调的前提下,使用想要发出假声时的状态去演唱高音,并且在意识上也要有唱假声的准备。
与此同时,配合上清晰而又坚定的吐字,稳定而又低位支点的发声状态,就会唱出明亮又松弛,有深度又有穿透力的真假混合声来。在练习高音演唱时,应该从中声区逐步过渡,体会中声区建立的歌唱状态;然后正确地理解准备发出假声时的状态,不能真的唱出纯假声或虚的声音来。这就要求准备这种状态时必须紧密结合气息的控制等问题,努力找到不是纯假声,又不是纯真声,是假中有真、结实明亮的混合声。混合声要保持深呼吸、下支点,音区越高越要保持支点的稳定,这样逐步练习使开始较弱的混合声逐步洪亮并稳定下来。
[1]朱泓阳.男高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唱法浅析[J].学周刊,2011, (06):197.
[2]陈博.原生态唱法的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和运用——以甘肃“洮岷花儿”为例[J].才智,2011,(31):179.
[3]胡雨田.论“关闭唱法”在民族男高音演唱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6,(05):87-88.
[4]张娴.关于歌剧《运河谣》声乐演唱得失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4,(04):143-145.
谢亚波(1981—),男,甘肃甘谷人,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