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二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结合

2016-02-04

北方音乐 2016年19期
关键词:二度唱法演唱者

赵 菁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在音乐二度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结合

赵 菁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演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结合成一个完整艺术作品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二度创作”。一般来说,一首作品是先有词根据歌词再进行谱曲,演唱者不仅是在表达词作者和曲作者的歌词和旋律,更是进行一次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要使作品本身和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演唱者对作品的判断更为主观化,必须通过二度创作给予乐曲新颖的、重要的诠释而使其表演更具个性能力。不同的歌曲内容,蕴含着不同的情感。

二度创作;民族唱法;流行唱法;气声唱法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音乐是人类沟通的第二种语言,是用来表达情感和抒发情怀的,然而音乐作品的感情是无法用标准来衡量的。演唱者既要考虑到曲调的规律又要照顾到语言的音调,用归韵的技巧将语言加以艺术化、音乐化,才能达到词曲结合的要求。声乐作品都是有生命的,表现了词曲作者的心理活动和创作情感,而且大部分作品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是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音乐素养对词曲加以融合,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以第一人称的情感体验,结合准确的艺术技巧,完美地塑造出艺术作品的感人形象。

一、民族唱法的艺术创作特点

民族声乐不仅是一门听觉艺术,而且还是一门表演艺术,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在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语言上,必须经过歌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准确、完整地抒发作品的真实情感,这也是表演艺术的本质。这种赋予音乐作品生命力的能力,是连接音乐创作人与听众之间的纽带,是艺术性、技巧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民族唱法继承和汲取了我国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的精华,借鉴并传承了美声的科学方法,出现了很多民族艺术歌曲及中国歌剧。突出作品本身的艺术风格是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而我国是拥有多民族、多地域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演唱风格,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委婉深情,有的活跃风趣,有的甜美动人。

二、流行唱法的艺术创作特点

流行唱法非常注重演唱者的音乐感觉,而与其他唱法一样,最关键的依然是对气息的运用。人有七情六欲,有各种感慨。为了突出人物特殊心态,行腔中加进特殊感慨色彩和感觉。如在表达十分悲伤痛苦、深沉内敛的情感时,呼吸用的很强,有意造成不完全闭合,形成一种近似痛苦失声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声音色彩表现的夸张、外化,让观众(听众)感同身受,悲从中来。

流行歌曲内容的广泛性和平民化,使其演唱者的普及性十分广泛,不仅仅是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员能够演唱。因此,流行唱法的声音特点,大都接近自然说话的状态,其实这也是最质朴的本色的声音。即便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多种声乐形式的发声方法,且自身也在不断升华,但其特征仍是质朴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很有群众基础。目前,许多专业的歌手已把流行唱法的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都保持着流行唱法的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因此,流行唱法虽不像其他唱法那样已形成一套科学理论的发声体系,但他同样饱含着丰厚的文化基础和群众影响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最自然的声音来歌唱是流行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特点。乐感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艺术标准。在业余歌唱者中,大多并未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声乐训练,虽然嗓音条件一般,但演唱流行歌曲时,只要具有较好的音乐感觉和表现力,仍颇具艺术感染力,造成一种最纯真质朴的音乐魅力。这种魅力,可以是演唱者质朴率真的性格体现;也可以是其独特的声音技巧,包括声音的收放、力度的对比以及音色变化的灵活运用;也可以是情感表达的本色与自然。总而言之,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纯真。对于流行歌曲而言,内敛的情感有时像说悄悄话,有时又像无奈的叹息,不需要强大的技巧来体现完美的颤音,只需要用一些技巧来修饰尾音,或是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只要感情贯穿整首作品即可。

三、二者相结合的“二度创作”

一些民族歌剧选段,如《我心永爱》中“仿佛永不分开”中的“仿佛”二字,演唱者在润腔时,加进了主人公悲欢离合无限感慨的独特声音色彩和感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突出悲痛欲绝的情感,演唱时有时加进抽泣的换气,而且行腔中也要增添哭腔的特殊色彩,以渲染气氛。如《血里火里又还魂》。又如故事性较强,表达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怀念时,呼吸要均匀的流动起来,与声带形成最佳的契合点,这样,声音才能圆润立体,通过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转调则体现了感情上的升华,如《九儿》。还有在表达强烈激动的情感时,气息的深度与腰腹的力度必须加强,在横膈膜处形成强有力的拉紧状态,声音才会有像打喷嚏般的爆发力,发出类似呐喊哀鸣的感情色彩。如《鸟儿在风中歌唱》。

至于一些欢快轻松的作品,在演唱时则要求气息的流动要轻巧流畅,对于咬字的要求就更难一些,多数用头腔进行换字,但也要更注意胸腔支点,如《漓江谣》、《弥渡山歌》等。为了增添欢乐气氛,在行腔中结合旋律行进特点加进笑声色彩。如《七月的草原》,这首作品是把花腔艺术形式、技巧、风格、语言的特点和长处结合在一起,具有高难度的生动鲜明的艺术作品。描述了一派轻松美好、欣欣向荣的草原美景。再如《苗岭的早晨》,是白诚仁将苗族音乐的旋律化成了他旋法的律动方式,变奏与贯穿的运动依据。苗族音乐对歌中的拖腔衬词的旋法运动特点,民族徵、宫调式色彩的交替变化来表现作品。通过旋律润腔上的变化,使之亲切感人,生动的描绘出喜悦、自豪的音乐形象。而后进一步描绘出了苗岭人的幸福心情。作品用欢快宽广的节奏描绘出苗岭的诗情画意,用高腔演唱技巧,使旋律具有穿透力,尽量抒发内心的情感使全曲达到高潮。再重复引子部分的主题作为结束句,接轻声直到结束。这种创造性的结尾,深化了歌曲的内涵,使歌曲更具有戏剧性色彩,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效果。

流行唱法中气息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这不仅丰富了作品情感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融入了新的表现特点。民族唱法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完全闭合,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结实响亮。而流行唱法的“气声唱法”则是通过对气息的控制,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这样发出的声音有明显的气流声,也使得音色略显

暗淡和委婉,甚至带有一些嘶哑。然而,这样的声音如运用在某些声乐作品中,会更显感情的真挚,对听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感染力,从而引起共鸣。李谷一老师正是这种唱法的代表性人物,她演唱的《难忘今宵》、《绒花》、《乡恋》等,就是运用气声唱法来完成的几部代表作。而在流行唱法中,这种“气声唱法”被广泛的运用。为了表达某些作品的某种特殊韵味,或表现歌曲的某种特殊情感,从而具有表达情感或表现风格韵味的功能了。

流行唱法的音色,更注重的是接近说话的自然的声音状态,最本色的不炫技的声音效果。由杨展业作词、奚其明谱曲的《梧桐树》,个人认为是一首加入了通俗音乐构思和韵味的艺术歌曲。它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方式,将“梧桐树”比喻“时光”。“远方吹来一阵秋风”意指小小少年长大成熟了,再没有了儿时的天真烂漫与无忧无虑,就是“从此再没有温存的绿荫”一句要表达的意思。我多么怀念那美好的时光,只可惜光阴一去不复返。追溯那美好的童年,却“再也听不见林中的宁静”。第一段对于忽然而至的长大有点心慌、失落,感叹美好童年一去无返;第二段作者笔锋一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落寞的心态:童年固然美好,青春同样勃发。整个作品构思巧妙,“暗喻”得恰到好处,发人深思。有一种飘渺之美、委婉之美。因此,演唱者就应该运用通俗唱法的理念来演绎这首作品。在演唱时,应将注意力放在音乐上,方法不能想得太多,力度把握应恰当。前后两个段落在情绪上要形成鲜明的对比,需要强调“噢”字这一叹词,气息要有一种往下落的趋势,就像从心底里发出的感叹。另外在这首作品的句尾出现的十六分音符,它有时是用后附点的节奏型出现,有时以三连音的节奏型出现,这是很有代表性的音符和节奏型,它起到的是具有“含蓄”之美的效果,演唱时多加琢磨,将内在而富有弹性、张力的情绪表现出来。这首作品较小,但要只注重方法就会使它显得苍白没有内容,因此要注重声音的内在表现力,这样才能传达出它的寓意以及丰富、细腻的感情来。

四、结语

总之,声乐艺术是学无止境的。民族唱法的技巧和流行唱法的韵味,不是仅靠模仿和听唱片就能解决的。而只有通过对歌唱技巧的融会贯通,通过亲身实践,掌握和领悟演唱的技术与情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艺术个性发挥与演唱规范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也正是声乐艺术的魅力所在。歌唱的学习本来就是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新的自然的过程,把其艺术的内涵用心体会,保持一种最真实自然的歌唱状态和最为本质的感情,才能够真实地表现出作品反映的人与人之间最为普通的生活感受和生活情趣,最富诗意、最为深刻的人间真情冷暖。

[1]管林.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2]刘天礼.通俗唱法歌唱要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罗依琪.声乐艺术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勇杰.感悟音乐[M].科学出版社,2006.

[5]张锦华.声乐表演需真实[J].北京: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6):92-93.

猜你喜欢

二度唱法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仅有三个非负特征值的图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