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艺术特征研究
2016-02-03李严梅
李严梅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艺术特征研究
李严梅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文章对《义勇军进行曲》的作品详情、创作背景、音乐特色、艺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叙述。关键词: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艺术特征
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抗击的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并与1949年变成中国的国歌,激励中国人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包围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原本是聂耳给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二次会议被正式写入我国的宪法中。
一、《义勇军进行曲》的作品特点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是反复大调式的主和弦分解音do、mi、sol,给人奋进、激扬的情绪。又因为没有小调式的旋律,所以不会有沉思、忧伤的回味。整首歌曲在开始时,给人感觉是奋战的号角吹响了,节奏铿锵、旋律雄壮,加上运用三连音,增加了战斗的紧张氛围。前奏精悍、短小,也为后面的旋律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后面的引出高潮,层层推进,升华情感。
聂耳根据田汉所作歌词的特点,将歌曲处理成为是由不同长短的乐句构成的自由体结构。虽然各乐句用过不相同的结构、旋律,但是每句都有相同的主题,紧密连接。前两句歌词带有号召性,聂耳将其按照“sol-do-mi-sol”的上行趋势处理旋律,节奏上用后半拍起句,给人雄伟、紧迫、庄严的感觉。第三句“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运用了最强最高音,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有半拍的休止,突出了后句,发人深思,好像是给中华民族以警报,听起来好像是无数的勇士在呐喊,为中华民族的前途、为祖国的命运,字里行间有了号召大众奋起拯救国家的力量情感。“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句则运用中低音,一共有十四个字,饱含无法阻挡的力量,如同中华人民在沉默中爆发的精神力量。最后两句高潮在三层递进呐喊“起来”之后,又是进行曲式音调,如同冲锋号,激励所有革命勇士勇敢抗敌。结尾再次呐喊“前进”,更具爆发力、感染力,体现、升华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英勇奋战、不畏强敌的精神。另外,在三个前进之后,聂耳又再次增加了一个“进”字,很具有创造性,让歌曲显得更加有力,也有了更强烈的歌曲终止感。
在调式上,《义勇军进行曲》属于清乐宫式,国歌的和声编制与写作手法是西方音乐的自然大调系。
二、《义勇军进行曲》的艺术特征,
(一)民乐语言的使用
聂耳的歌曲中,旋律单一、朴实、简单,歌曲结构简洁,璞质浑然天成,动势顺其自然,我们似乎很难从中看出其民族音乐语言间的具体联系。我国民族性的音乐同城都比较不羁狂放、神圣庄严、婉转优美、致远空灵。在那个革命轰轰烈烈的时代,为了氛围的需要,不适合使用小调民歌等风格民族化的音调旋律,否则无法表现出革命运用的激烈以及广大群众的抗日激情。因此,聂耳在创作该歌时,必须考虑好能够体现社会形态的音乐情绪,可以鼓励、感染大众的音调,能够激发斗志、震撼心灵的音乐内涵。而我们对聂耳的生活经历可以了解到他无法特别高水平地理解、掌握我们中国民间音乐语言,所以限制了他在创作素材、方法、思维等音乐创作上的发挥。所以聂耳结合民族音乐的传统与适当结合外国音乐的创作经验进行创作,具有新的气息。
(二)吸收国外音乐的技法
《义勇军进行曲》通过选择性地将国外的音乐元素、技法融合到中国民族音乐中,变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do、mi、so”是由小三度与大三度组成,表现的是力量与光明,相比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更多地出现在西方的音乐中。聂耳用这个表现力量的前进音调来歌颂理想中繁华、富饶的新中国形象,塑造中华人民的坚韧、伟大形象。同时,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技法上看,整个旋律的发展是由一个动机主导,与我们的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巧妙结合,强调徵音方大二度羽,其过渡性色彩音是变宫音、商音,将特性音调作为中心,发展、深化它的特性音调。在中国五声性调式体系与欧洲大小调式体系的发展手法与结构上,聂耳作了不小的贡献。
(三)音乐上的创新
在音乐的创作上,聂耳敢于创新,不但在结合革命与音乐上,也在结合我国民族音乐技巧和西方音乐的上。一般创作一首歌曲,是作曲家在歌词的启发下产生灵感。在作曲中,作曲家黎锦辉和赵远任善于结合歌词和音调,聂耳学习了这种技法,结合激扬的革命曲子以及易懂通俗的音调,更深情、易懂通俗、昂扬流畅。
聂耳知道传统的大众审美是喜欢有亲切感,而声性音调被大家熟知,更容易引发亲切感。聂耳虽然没有得到专业的训练,但他善于捕捉灵感,创作活泼的新曲体,给传统音调注入了新的生命。“do、mi、sol”这个旋律充满力量,能够有效充分地体现中国人民在被压迫中奋起、激扬抗日的情绪主题。运用号召力强大、上升激越式的音调以及强有力、有时代特征的节奏贯穿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全部,高度地概括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表现了中国人民面对革命挑战浴血奋战、与强暴英勇抗争的大无畏精神,激发了中国劳苦大众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相信终会胜利。
三、结语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聂耳和他的战友共同开创的中国革命音乐事业,从胜利走向了更灿烂辉煌的胜利,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打繁荣,是包含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音乐。
[参考文献]
[1] 李金明.从《义勇军进行曲》到国歌[J].湘潮,2010,01.
[2] 周克玉.军旗军徽军歌[M].辽海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