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河西小调初探

2016-07-12谭新艳

黄河之声 2016年4期
关键词:主音衬词河西

谭新艳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肃河西小调初探

谭新艳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甘肃河西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色风情的民俗文化,也传承和发展了流传于这一地区别具风格的民歌,本文从河西小调的题材、调式调性、旋律特征、歌词及节奏特征等方面初探河西小调的艺术特色。河西小调中所传承的优秀文化是甘肃民歌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别具魅力的璀璨瑰宝。

关键词:甘肃河西小调;艺术特征

小调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歌形式,广泛的流传于民间。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着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1]。甘肃省的小调是整个甘肃民歌当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情感表达最明确、色彩最绚丽的一个类别[2]。无论是人群密集的乡村大道还是驼铃声声的丝绸古道,无论是山清水秀的陇南城乡还是人烟稀少的荒原戈壁。无论是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还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有着小调的身影,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独特的地方文化,唱出了属于这一方水土的民间小调。

甘肃省河西地区包括武威、民勤、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等21个县市。北边接靠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边接靠青海省、西部毗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甘肃省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自汉武帝开河西、置四郡以来,这里就是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南、北、中三条丝绸之路都交汇于河西,河西地区曾是东西方交往的要地。千年的莫高窟一直提醒着人们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同时,历史也在河西地区留下了一些经久不衰的民间小调。河西小调风格独特,有着别样的音乐魅力,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河西小调的艺术特征。

一、河西小调的题材

河西小调的题材丰富,有许多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农事劳作。如安西县的《抖精神》第二段的唱词:“三弦弹来噌不楞噌,(咳咳哎咳哎)噌楞噌啊,四弦子拉来迎得人的心,(那个)闷葫芦儿上来生的俊,三寸板儿在手虎口里抖了抖精神。”就提到了三弦、四弦等乐器,介绍了在此处所流行的主要乐器,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安西县的风俗。还有,民勤县的《车夫调》用象声词“是哩侉塌”(木咕噜大车行走时的声音)展现了河西走廊常见的古老的大轱辘牛车行进在戈壁滩上的画面。也有很多故事性题材的小调,还有反映爱情生活的小调,这些丰富的题材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痛苦与欢乐,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与情感,诉说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命运,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追求与向往。

二、河西小调的调式调性

河西小调的风格独特,把河西小调所用的调式按从多到少的数量进行排列,其顺序依次是徵、商、宫、羽。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特点[3]。

1.徵调式是数量最多的,它主要以五声音阶为主,也会有六声音阶的小调出现,七声音阶相对较少出现。徵调式小调结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主音为全曲的最低音,旋律下行到主音结束,如安西县的《小桃红》;另外一种是旋律下行至全曲的低音3.后再上行到主音结束,如嘉峪关的《娘养我》。

谱例:《小桃红》

2.商调式主要以六声音阶为主,清角一般是必不可少的音,偶尔也有变宫出现的六声小调,最典型的结尾音调是65432下行进行的,如张掖高台的《小拜年》的最后一句就是下行结尾的。

3.宫调式的曲调也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曲调的结尾与徵调式相近:一种是下行进入到主音,另外一种是下行进入到主音的临近音再回到主音。大部分的宫调式的主音并不是全曲的最低音,所以在这一点上,宫调式与徵调式的小调就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

4.羽调式的曲调是以五声六声为主的,结尾相对于其它调式较自由。

三、河西小调的旋律、歌词特征

(一)旋律特征

河西小调的旋律深受河西地区的地域影响,旋律起伏较大、豪爽、明快。在河西小调当中,最具有特色的旋律特征是六度七度八度甚至是超过八度的上下跳进,这种跳进后常紧接着反向进行,旋律的起伏与跳进加上较快的速度与紧凑的节奏,形成了一种豪爽、明快的河西特色旋律风格[3]。

(二)歌词特征

在河西小调中有相当一部分歌词当中都用到了当地的方言,尤其是象声词的运用,使小调所要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1.象声词的运用

河西小调中有写驼铃的“叮咚”声,有吆喝牲口的“驼尓哞拾吼”大轱辘车行驶的“提哩侉塌”(《车夫调》),纺车得的“嗡嗡”声,敲手鼓的“吃不冬冬”等。

2.当地方言的运用

还有一些小调是运用了当地的方言,如安西县的《十朵花》,歌词里面有几句是“三妹子穿的个青夹夹”“沙枣开花四牙牙”,青夹夹指的是黑色的双层上衣,当地就叫青夹夹,四牙牙是指四朵花瓣。

3.衬词的运用

还有大部分的小调里加了衬词,这些衬词有的起到了适应曲调、补足音节的作用;有的表达了未竟的情绪、扩大了音乐的结构;有的改变了原词的节奏、活跃了歌词的句法;有的则体现了一种地方的特色等等。如谱例《小桃红》中的衬词就是适应曲调、补足音节的作用。

这些特色的象声词的运用、当地方言的使用、衬词的运用使河西小调的歌词别具一格,形成了河西小调的独特魅力。

四、河西小调的节奏特征

河西小调的节奏明快,大都是中速或中速稍快的小调,其中前八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以及十六分音符是河西小调当中出现特别多的节奏型,这样明快的节奏是形成河西小调豪爽、明快特色的一大原因。

五、河西小调的总体特点

(一)河西小调是流传于甘肃河西地区的民间歌曲。

(二)河西小调的词曲结合是比较固定的。

(三)河西小调的歌词的段数是固定的,不是无限唱下去的。

(四)河西小调的旋律和曲调不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节奏和节拍是相对稳定的。

(五)河西小调的唱词明显具有地方特色。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河西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别具魅力的河西小调。

六、结语

河西小调音乐中渗透着甘肃人民豪爽、憨厚的精神气韵,河西小调也是甘肃民歌中不可缺少、绚丽多彩的一部分。无论是田间地头的民间小曲,还是农家小院的民间小曲;无论是反映生活诉说情感的小调,还是唱述神话故事歌颂英雄的小调,都是传统音乐文化舞台上的夺目星光。如今,河西小调始终占据着甘肃民歌及中国民间音乐中重要的地位。民间小调也为我们研究传统音乐和创作新音乐提供了研究价值,对中国传统音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 李景玉,王新学.甘肃小调在音乐形态上的地理分布研究[J].艺术百家,2008,05.

[3] 庄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主音衬词河西
和声小调音阶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南京翠贝卡河西旗舰店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关于拉莫键盘作品中装饰音奏法的研究
河西行(组诗)
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