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河淌水》二度创作引发的理性思考
2016-02-02王平俊
王平俊
(红河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红河 661400)
由《小河淌水》二度创作引发的理性思考
王平俊
(红河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红河 661400)
本文将从造成尹宜公对他人二度创作产生遗憾的原因、二度创作中主客观的发展宗旨、直觉对二度创作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研究能使自己今后的二度创作变得更加理性与客观。
二度创作;音乐;情感;直觉
一、造成尹宜公对他人二度创作产生遗憾的原因
在一次音乐会准备的过程中我亲密的接触了《小河淌水》,再考究其创作背景时我翻阅了《小河淌水纪事》这本书。尹宜公在《小河淌水纪事》中提到:“《小河淌水》我听过很多人演唱,他们大都可以把旋律的优美展现的比较充分,却较少有我加工整理时的感受和我想表现的那种深沉的革命激情与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呼唤,这样的现象确实令我有些遗憾。”理性分析,尹宜公的遗憾可能来源两个层面。首先,从歌词进行分析。小河淌水的歌词以抒情为主,从字面上可以感受到思念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隐藏在歌词里的革命激情、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与痛苦确实难以从歌词的字里行间获取。尹宜公所处的年代正是国共两党对立激烈的革命时期,当时国民党不论从军事力量、管辖面积、政治地位都强于共产党,所以,共产党革命的困难很大,进行的非常艰难。以推翻国民党的腐败统治的革命志士在这种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之下,不得不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小河淌水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也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是革命激情、什么是痛苦与无奈。一方面尹宜公的遗憾是难以避免,但另一方面可能是尹宜公对歌唱者没有专业精神的一种无奈。其次,从音乐旋律来分析。虽然音乐有自己的本能,但音乐并非万能。音乐不具有空间造型性,既不能表现人与物。另外,音乐不具备语言的声音符号,既不能表明概念性、逻辑性的内容。像情感和精神这种无形、复杂、多变的神经产物音乐就更加无法具体表现了。尹宜公所想要感受到的是精神层面的心里倾向,而这个层面的心里倾向歌曲旋律音响本身无法表达 ,除非作曲家本人直接告诉歌唱者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否则,想完全吻合其意图,真的很难。
尹宜公确实是个相对客观的人。他在《小河淌水纪事》中又提到:“然而我又想,不同的表演者和加工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各有所感、各抒所长,终将使民歌发展起来、丰富起来。想到这些,心中遗憾便瞬间荡然无存了。”
二、二度创作过程中主客观的发展宗旨
客观来讲,进行二度创作时,面对一首声乐作品,如果无法获取作曲家原始创作意图,我们应该结合作品歌词的内容、调式调性、旋律走向、表情记号、反复视唱作品等手段进行二度创作。如果作品是地域性声乐作品,则还要了解其地域风格、民族特点、人们劳作、生活方式及与其相关的其它艺术形式,如:文化、舞蹈、祭祀、风俗等。如果更深层次的还要研究作曲家的性格、从小到大生活环境,所处时代,或者更多。通过全面的调查工作去贴着作曲家创作意图进行二度创作。
主观来看,二度创作之所以叫做二度创作,原因是出现了和作曲家不完全一样的情感体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这句话揭示了成果的多元性,音乐也是如此。大部分人表达悲痛、愤怒时,一般都会采取痛哭、呐喊的方式。但是不排除有些人的表达方式可能是沉默、静坐。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和蒙古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小河淌水》就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彭丽媛老师的歌声清纯明亮,歌里充满了少女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腾格尔老师的音色粗犷苍凉包含深情思念与呼唤,还蕴藏沉重的相思之苦。
痛哭的音量再小,它还是痛哭,我们可以从呼吸的程度上判断它不是喜悦,温柔的音量再大,哪怕用来骂人,它还是温柔,我们可以从语气上定义它不是恶毒。就像我们犯了错误,母亲的责骂一样,严厉中带有慈爱。所以,进行二度创作时,演唱处理可以有别,但歌词内容的基本基调要准确,不管你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重要的是你在演唱时的神经触动是不是和音响与歌词内涵相吻合,这是基本宗旨。演唱《小河淌水》不管表达的是情人的思念之情,还是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或者对现实不满的一种呐喊等都必须有一个情感神经的触动点,然后以情感为宗旨进行演唱。
三、直觉对二度创作的发展
直觉从心理上说,是敏感地、直接的,不依靠语言媒介作导向而领会音乐的能力。作曲家创作的冲动往往来源于直觉。尹宜公就是听到了家乡的《放羊调》中的曲调片段才燃起的创作《小河淌水》激情。他在《小河淌水纪事》中回忆说:“优美的旋律中蕴含着激情,那是爱情一往情深的思念,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追求与现实的矛盾、痛苦与呼唤。这种激情冲击着我,我决心把它整理出来。”《放羊调》是劳动者的劳动歌曲。主要表现放羊者的劳动艰辛、山野的寂静以及人和大自然的高度和谐之美。然而尹宜公却从直觉中挖掘出了蕴含其中的另一种激情与呐喊。《小河淌水》的成功创作与尹宜公对音乐的敏感直觉密不可分,无可否认。歌唱者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真正赋予音乐生命力的是音乐的本能,而音乐的生命力要靠直觉去感受去发现。音乐的旋律音响本身就有天生的或者说是固有的情感倾向,这是不争的事实。哪怕作曲家把它列上标题、填上歌词也未必能够完全左右它,也未必可以征服一个情感丰富而又有理性的演奏家或者听众,不敢说有朝一日会被另外一个直觉敏锐的作曲重新命名。因为音乐里隐藏的其它含义,作曲家都未必能想象得到,它还要等后人去挖掘、去创造。音乐的美往往会超出作曲家创作时的预期,因为不同的演唱(演奏)者通过直觉又为其涂上了更多色彩。
《小河淌水》是云南民族音乐中的精品,被世界评为东方的小夜曲,经过时间的考验与岁月的洗礼更加耀眼夺目。它值得音乐人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去发现,去挖掘,从而不断地继承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1]尹宜公.小河淌水纪事[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2]周海宏.音乐何需懂[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