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是琵琶演奏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2016-02-02马志辉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50
马志辉(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自然美是琵琶演奏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马志辉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演奏者是琵琶演奏的核心,是演奏审美对象的创造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演奏技巧,更需要把握好演奏的美学原则。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视角出发,对琵琶演奏如何营造“自然美”提出了一些意见。
美学视角;琵琶演奏;自然美
“自然美”是一个美学概念,指的是自然界的美,即“The beauties of nature”。而音乐艺术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反映。大自然中美的声音、节奏都是音乐的灵感基础,比如流水声、虫鸟的鸣叫声等,共同构成美的音乐画面。在琵琶乐曲中,有很多是反映自然景观的,比如,描写候鸟迁飞时在高空飞翔、盘旋顾盼、鸣叫,终至扑落平沙情景的《平沙落雁》;描述月升到西沉过程的《月儿高》等。从客观自然的启示中创作的琵琶乐曲,在演奏时也应体现出主观的“自然美”,比如,通过描写王昭君北嫁匈奴的情景,体现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哀怨悲切之情的《塞上曲》;通过描写楚汉垓下之战,体现西楚霸王项羽战败、自刎的悲壮之情的《霸王卸甲》等。这是琵琶演奏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琵琶乐曲中客观自然性
在音乐创作中,来自大自然的灵感无处不在,不仅是琵琶创作,任何一种乐器的乐曲创作都体现了大自然的影响。比如钢琴曲《星空》,表现的就是深夜的宁静安详。这种将音乐与大自然联系起来的乐曲,能让观众更直观的从音乐中领略乐由表达的意境。
(一)模拟音响法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反映客观自然,这是艺术的本质。艺术反映大自然的方式,首先是真实性,这里的真实反映当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基本保留大自然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模拟。比如,琵琶乐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有一段“与暴风雪搏斗”的部分,首先通过运用两次强力度的和弦琶音及滑音营造出天气骤变、暴风雪突然而至的气氛,然后运用大量左手滑品虚按多弦轮指不同音色的技法,表现暴风雪来临时的紧迫感,最后是一段旋律变奏及六连音节奏音型的多次反复,表现了暴风雪的规模和强烈程度。观众在聆听演奏时,虽然并没有文字解说或影像资料的辅助提示,仍然能准确把握音乐传达的信息,从乐曲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暴风雪的威力。这种对自然界声音的高度模拟,加强了乐曲的表现力度,能更直接、有效地向观众传达乐曲表达的意境。
(二)情景表现法
艺术的审美,不仅仅局限于认识功能,它之所以带给人“美感”,正是因为情绪的感染。音乐的表现并不是单方面的,它在做到对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还原的同时,常常还包含了作曲者对客观存在事物的情绪化体验。所以音乐所表现的信息,更多的是以情绪体验为主。音乐是动态的时间的艺术,它在不断前进的时间中发展变化,将听觉感受的强弱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起伏交织承现出来,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综合体验。所以,演奏者如果不能很好表现出这种变化,哪怕是在技巧上无懈可击,依然会给观众带来演奏枯燥、无趣的印象,从而影响演奏的艺术价值。
比如著名的琵琶传统名曲《十面埋伏》,这首乐曲就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乐曲,它使用了丰富的演奏技巧,用快速、密集的节奏营造出战马奔腾,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高难度的演奏技法升华了极具紧张的战争场面,是一首表现力非常强的景点曲目。而与《十面埋伏》同一取材的《霸王卸甲》则更着力于人物细腻情感的表达。《十面埋伏》这首乐曲主要描写刘邦胜利的战争场面,中间略带些细微的人物情感表达,而《霸王卸甲》则主要描写项羽战败、痛失虞姬及他乌江自刎的悲壮场面,战争场面的还原只是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着力并不多。然而,它的“楚歌”和“别姬”的部分却花了更多的精力去表现,通过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将人物悲凉的心情表现得如泣如诉。这样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出现在很多琵琶演奏名曲中,由此可见,将主观情绪与客观存在进行有机的结合,更能捉住观众的心。
二、琵琶乐曲中的主观自然意识
前面我们讲的“自然”,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还有一种“自然”,存在于人的意识深处,是一种平静的、无欲无求的境界,这就是主观意识里的“自然”:
(一)琵琶演奏的自然状态
琵琶演奏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行为,只有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然”,才能真正达到琵琶演奏的最高境界。平时,有些人在演奏时做出一些于乐曲意境并不相符的夸张动作,以为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演奏的情绪,反而让人觉得不合时宜。乐曲演奏中情绪的表达,应是通过双手演奏表现出来的,以形体动作的夸大来吸引观众,并不符合琵琶演奏的“自然美”,动作的表现则是由心而发,内心的情绪配合协调而不浮夸的肢体语言这样的结合才能符合“自然”二字。追求“自然美”,首先需要演奏者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奏技巧,这样才能为表现好乐曲的内涵打好基础。然后要通过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帮助演奏者了解演奏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灵感、表现内容等,这包括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学习。这样才能建立起演奏者的整体演奏体系,从而提高演奏的业务水平。
至于演奏动作,则是要根据演奏乐曲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内涵来决定。比如《塞上曲》是一首重意境表现的乐曲,为了表现出厚重的音乐特质,需要运用到手臂的力量,演奏时的动作设计为缓慢且较大的动作。而《江南三月》是一首评弹风格的乐曲,其演奏手法主要以轻快的手指手腕动作为主,演奏时的动作设计则偏向于小范围的动作,这样也更符合乐曲本身的内涵。也就是说,演奏动作的选择要符合乐曲演奏对音乐力度、速度、情绪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演奏的自然美。
(二)技巧与文化的结合
琵琶由西域引入,在演奏上具有马背上的少数民族风情,自由洒脱、热情奔放。同时,因为在中国的发展长达2000年,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已深深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兼有清雅秀丽的文学气息。因此,在传统的琵琶曲目中有文曲、武曲之分。武曲讲求技法上的大幅度扫拂弦和大吟揉,表现出热情豪迈的风格,如《十面埋伏》《海青拿天鹅》、《霸王卸甲》等;文曲都多用推、揉等细腻的技法表现出婉约秀丽的意境,如《春江花月夜》、《青莲乐府》《月儿高》等。
当然,在同一个曲目中也可体现二者的中和之美。在讲述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的现代琵琶曲目《彝族舞曲》中,前面部分采用轻柔灵动的弹奏来演绎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情怀,后面则用坚定有力的曲调表现年轻小伙子的阳刚朝气,在技巧上综合了文曲、武曲的特点,强化了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不仅如此,道家文化对琵琶演奏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传统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尤如一幅山水画卷,带领听众进入一个清静澄明的境界,这契合了道家顺应自然、物我合一的观念。这种文化与琵琶演奏技巧的结合,使琵琶演奏具有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三、演奏与情感结合才能体现“自然美”境界
很多琵琶演奏者在进行专业学习和训练时,更注重技巧的学习,本着只要不错音的态度练琴,而在实际表现方面,缺乏想像力、情感调动迟缓、乐曲演奏平庸等问题,这样重技轻艺,往往是曲弹的不错,但与听众交流和互动差,领会不到乐曲的感情和意境。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演奏中充分挖掘曲目内在的情感,通过自身的感受,将情感传达给观众并产生共鸣时,才能达到琵琶演奏的“自然美”境界。想要做到情感的完美表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演奏技巧与情感表现乐曲
比如根据秦腔牌子曲《永寿庵》为素材创作的《渭水情》,表现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怀念,在作曲上运用了慢板与快板结合的方式,在演奏技巧上慢板时用绰、注、推、拉等技巧体现了民间音乐特色,在快板部分采用了扫佛与轮指的交替运用的方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加强了思乡情绪的体现。
(二)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积累情感
乐曲中情感因素的表现离不开演奏者的体会。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能帮助演奏者更深入的了解其中的真谛。当演奏者在演奏时,打开自己的“情感库存”与乐曲的情感相融合时,就能将乐曲的情感无限释放,推动演奏“自然美”的升华。比如传统名曲《塞上曲》,表现的是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和哀怨悲切之情,乐曲哀怨惆怅,凄楚缠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想将《塞上曲》的艺术感染力发挥到极致,可以通过平常的资料收集和日常的生活感悟加以体会,激发自身的情感共鸣,才能更好的表现出乐曲的精髓。
(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音乐的灵感来源于自然,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和主观意识。它不像绘画艺术那样直观,音乐的形象更加的抽象,所以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想要体会其中的意境就要丰富想象力,从中找到音乐的美感。比如现代琵琶乐曲《天鹅》,这首作品是刘德海先生在奥地利访问期间,于山清水秀之中偶然看到了白天鹅,顿生灵感创作而成,表现了天鹅自由洒脱的高洁气质。要将这个作品表现得更加出色,就需要演奏者发挥想象,还原刘德海先生当初创作这首乐曲的情景,追寻他的创作思路,才能将乐曲的“自然美”表现出来。
(四)注意情感表现上的人性化
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会根据自身文化修养、音乐感悟等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琵琶演奏者要有较高的创造性,加强乐曲情感的表现,以此引起更多观众的共鸣。比如琵琶名曲《平沙落雁》,表面上看,这首乐曲以写景为主,但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它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的乐曲。大雁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鸟,它们有组织、讲纪律,一生只婚配一次,有很强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是人看重的可贵品质。乐曲通过对大雁的表现,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在技法上,采用了“拿按”的手法模拟了大雁的哀鸣,使观众仿佛看到了雁阵横空的景象。然而,这首乐曲的深层次意境则需要演奏者的感悟及有效的放大,才能使观众了解其中的深意。
四、结语
很多人认为,演奏技巧的掌握是成为优秀演奏家的唯一条件,这种“唯技术论”几乎成为了器乐演奏领域的“顽疾”。然而,真正优秀的琵琶演奏应注重情感与技巧结合形成的“自然美”。只有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琵琶演奏的最高境界。
[1]徐滢.论琵琶表演艺术中的美学原则[J].黄河之声,2009(05):122-124.
[2]周红.从美学视角看琵琶艺术里的“自然美”[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59-62.
[3]李捷,李昆丽.从音乐美学视角谈现代琵琶作品演奏[J].音乐生活,2013(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