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定旋律变奏曲式的教学与分析
——以格林卡《波斯人合唱》为例

2016-08-23潘青峰湘南学院音乐学院湖南郴州423000

北方音乐 2016年12期
关键词:曲式波斯大调

潘青峰(湘南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固定旋律变奏曲式的教学与分析
——以格林卡《波斯人合唱》为例

潘青峰
(湘南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通过对固定旋律变奏曲式结构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析固定旋律变奏曲式,本文对在教学中如何对固定旋律变奏曲式作品进行分析进行梳理,从曲式、和声、旋律特点等方面对格林卡《波斯人合唱》作音乐分析,进一步认识固定旋律变奏曲式结构特点和格林卡的创作思想及其作曲技法。

变奏曲式;固定旋律变奏曲式 ;教学与分析

变奏曲式由音乐主题完整陈述及其后的若干次变奏重复所构成的曲式结构。变奏曲式中最初陈述的是变奏曲式的主题,其后的若干次变化为主题的变奏,变奏的次数在数量上没有一定的要求。在于它对深入开发原始主题的各种潜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变奏曲式的兴起又与器乐演奏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展示演奏技术和艺术表现力等需求,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变奏曲式的主要类型分为固定基础变奏和主题变奏两类。

一、固定旋律变奏曲式的教学

固定旋律变奏属于固定基础变奏的类别,以固定低音为基础的变奏形式在19世纪以后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因而产生了各种新型的、独特的变奏形式,其中有两种比较典型:

1.以固定旋律为基础,贯穿着力度发展的变奏形式

2.以分节歌性质的“固定旋律”变奏曲

固定旋律变奏旋律固定不变循环反复,音乐结构的其他方面包括和声、低音、音型织体、配器、调性等,都可以作多样化的变奏。它不变的元素是旋律,固定旋律变奏主题常具备小型曲式结构特征。

固定旋律变奏又叫固定高音变奏,这种称呼首先是为了与固定低音变奏相区别。此外,也因为大多数歌曲的旋律出现在高音位置。固定旋律变奏,常伴随着力度的逐渐增强,乐器(或声部)的逐渐增多,音区的逐渐扩大,速度的逐渐加快,来表现狂烈的舞蹈或戏剧性场面。

固定旋律变奏的出现与民族乐派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如民间的分节歌,歌词的段数经常较多,特别是那些带有叙事性内容的分节歌,歌词情节的变化也可能比较大,如果完全采用单纯反复的方式演唱,音乐可能变得乏味,如果让这些分节歌在保持原民歌旋律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其它声部写出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背景,这样,变奏原则就浮现出来了。它们就是最初的固定旋律变奏,所以有人又将这类变奏称作声乐变奏。当然,在固定旋律变奏的成熟时期,这种变奏形式也常常使用在合唱或脱离歌词的纯器乐曲中,并特别为那些舍不得肢解民间音乐主题、或着意追求民间音乐风格的民族乐派音乐家们所喜爱和经常应用。

二、格林卡《波斯人合唱》教学分析

这是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的选曲,讲述了一个有关基辅大公的女儿柳德米拉被妖魔掠去,骑士鲁斯兰历尽艰险将她救出,并娶为爱妻的故事。《波斯人合唱》情节是鲁斯兰在营救刘德米拉的途中,海妖奈娜用幻术变出一群波斯美女,企图以此来迷惑鲁斯兰,使他忘却柳德米拉。

《波斯人合唱》是一首用固定高音旋律变奏创作的女声合唱曲,它抒情而又充满了异国情调。乐曲包括有主题和它的四次变奏。

(一)曲式结构分析

(二)作品教学分析

此曲为固定旋律的变奏曲,E 大调、2/4拍、中速。固定低音循环反复5次,变奏4次。整个合唱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72小节):E 大调,主题及变奏一、二。

主题(1- 24小节)为再现单二部曲式:

A 段:由a、a两句构成,4+4的方整性结构E大调,两句为重复关系,也可看为一句,终止在E大调主和弦。

B 段:由b、a1两句构成,4+4的方整性结构,第一句在#c小调上,终止在主和弦。第二句再现句回到E大调,终止在E大调主和弦。之后,乐队间奏采用第一句b开始句#c小调,歌声则重复第二句回E大调,相当于第二乐段自行反复一次,基本曲式不变。器乐部分由弦乐组加弱音器演奏,歌声浮动在中音区,充满了委婉的东方旋律特点和朦胧的音色。

变奏一(25- 48小节):

旋律声部固定不变,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和声调性没变,歌声力度略增,乐队变奏改由木管组用中音区高音区伴奏,织体活泼轻快,这新的音色和织体都近一步描述着波斯美女殷勤的召唤和接待。

变奏二(49- 72小节):

声乐旋律固定,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和声调性没变,器乐变奏采用了木管加弦乐的音色,在轻盈的舞蹈和声织体伴奏下,弦乐拨奏,中提琴象催眠曲般地吟唱,高声部的独奏长笛则作

华彩性装饰演奏,大提琴演奏旋律。它使人联想到妖艳女郎的婀娜舞姿或波斯香炉中的袅袅香烟。

第二部分:变奏三(73- 96小节),#c小调,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改用#c小调的和声来为E 大调的歌声伴奏,这一小调式的应用在主题的第三句中就早有过暗示和准备,低声部还出现了神秘的固定低音,由骚动不安的围绕#C音及其上下小二度装饰的三连音持续,暗示着某种不祥之兆。从主题的原始陈述到变奏Ⅱ,声乐与器乐部分都统一在E大调,所以它们相当于音乐的第一大部分。变奏三,因为器乐部分却出现了调性、调式对比和戏剧性的神秘低音等,使它产生了新的、对比性中部的结构功能。

第三部分:变奏四(97—120),回到E大调,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歌声再现第一段歌词,即主题作原始陈述时的歌词,乐队的和声、调性也转回到了开始的E大调,弦乐音色再现,只是低音变得更阴沉,因此,变奏Ⅳ已类似于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在变奏曲的结构分组中,起着再现功能作用。

由于情节需要,后补充(121-130):10小节,奈娜的宣叙性演唱也叠入其中,随着法国号的出现,歌声渐渐变得断断续续,最后终止在E大调主和弦,终于化作尾声消逝,整曲具有复三部性的特点。

[1]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3).

[2]范乃信.曲式精要[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3).

潘青峰,湖南郴州湘南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作曲技术理论和古典吉他教学。

猜你喜欢

曲式波斯大调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G大调随想曲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