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6-02-02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情感体验审美教育

罗 燕

(贵州省铜仁学院音乐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罗 燕

(贵州省铜仁学院音乐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本文在在简述审美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最后重点探讨了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具体而言,主要从加深学生的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注重文化背景的引入和渗透;注重古筝教学中的艺术实践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情感体验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在大学古筝教学中,不少学者发现审美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审美教育是我们经常会说的美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宗旨,通过采取一定形式的审美活动实践,使得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从而促进了个体的全面发展。

一、古筝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

古筝教学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美。古筝有着优美的旋律,而弹奏古筝就是按照优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再次创造的过程,所以古筝是引导人们感受美的有效途径之一。

古筝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古筝作为一种技巧性与审美性并重的艺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古筝技巧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提高鉴赏美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在学习中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古筝是一种旋律优美、意境独特的具有着十分丰富的表现力的乐器,它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它的美,鉴赏这种美,并让学生按照古筝的优美旋律进行美的创造。学生在对古筝美的感受,能够引起情感的激荡,产生共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因此,对学生进行古筝的美育教育,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

(三)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古筝是以一定的技巧为基础来表达丰富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手段。演奏者凭借特定的音律来表达情感,与听众产生共鸣。在许多古筝曲谱都有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赞美。

例如,古筝曲谱《渔舟唱晚》描绘了渔人在夕阳下回港归家的情景,他表现了渔人踏歌而归、怡然自乐的心情以及渔舟沐夕阳而归的美景[1]。学生对古筝这种美好意境的体会,使之达到精神的愉悦。因此,古筝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适时渗透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在教授学生古筝时,教师应该像学生讲授与作品的背景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以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作品,进而表现出作品。作品的背景文化知识包括:该作品诞生的年代、该年代当时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简介等等。通过这些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和体验作品的内涵,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演奏出作品。这种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扩大知识面以及增强其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潮州的古筝曲《寒鸦戏水》[2]。教师应该在教学前向学生讲述这首曲子是一首潮州的古筝曲,然后再向学生介绍潮州的地域文化以及潮州地区文化对音乐的影响,特别是对古筝曲的影响潮州地区的文化导致潮州地区的古筝曲谱具有音程跳动小的特点,使得古筝曲表现出华立旖旎的风格以及细腻的滑音变化。在了解到这些《寒鸦戏水》的背景知识后,学生就能很快地准确把握该曲谱的演奏情感、风格,表达出曲谱中的韵味,使得表演更具美学水平,将表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 准确地进行演奏示范,是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古筝时,必须提供正确的演奏示范,将速度、力度、节奏等变化准确的演示出来。通过抹、拢、捻、按、挑等演奏技巧的教学与审美教学互相渗透,同时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3]。古筝的基本技巧多以腕关节为中心来进行演奏,管关节的灵活程度直接影响到演奏的动作是否规范,演奏的声音是否准确。例如在演奏颤音时,若颤音振幅小且均匀,则表现出优美舒缓的情感;若颤音振幅大、频率快,则表现出悲愤的情感。可见同样是颤音,若速度、力度不一样则表现的情感也不同。所以古筝是一种非常考验演奏者技术的艺术。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演奏的规范性、正确性,在演奏时倾注情感,这样就能使学生被感染,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习动力。

(三)强化古筝艺术实践,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回课”作为检验古筝教学成果的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4]。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回课时,会经常发现学生存在怯场、情感表达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更多的诸如情景教学、音乐表演观摩、音乐演奏会等实践方式来解决。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意境里,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将这种体会应用到自己的表演中,丰富自身音乐情感的表现。由此可见,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缓解学生的怯场情绪以及其他心理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古筝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依据不同古筝曲目我的特点,灵活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来开展教学。有的古筝曲较喧闹欢欣,有的则舒缓优美。因此,教师在注重学生技术训练的同时,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古筝曲进行反复的阅读和欣赏,不仅要能够体会和把握作品的旋律,而且要注重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使学生在古筝学习中形成对作品的感性和理性等多方面认识,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萍.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244-247.

[2]胡馨予.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6:148.

[3]杨静.关于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2015,13:225.

[4]陈丹.中国筝艺传承与高师古筝教学[D].扬州大学,2009.

作者简介:罗燕(1979—),民族:侗族,单位:贵州省铜仁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古筝教学。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情感体验审美教育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